析字说文化论文_蔡宇欣

析字说文化论文_蔡宇欣

湖南省娄底市第五中学 417000

摘 要: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淀,也是文明得以传承的关键。远古时代文字还没有发明时,人类就开始利用各种符号、图案等来记录当时社会生活与生产的状况。本文即分析了几个常用汉字,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文化 汉字 传承

中国文字大约起源于五千多年前,较系统地运用,大约在四千多年前。文字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开始,中国文字深刻着中华文明的胎记,隐含着中国文化因子。分析中国文字,我们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会体会到古人文化智慧的厚重奇美,对我们传承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学、习

学,甲骨文“学”由双手形,“×”和“宀”构成,“×”表两物相交,意表结绳,“宀”表示房子,整个字的表示是在房子里用双手把绳子结成扣,意即学习结绳记事。篆体“学”由双手形,“爻”和“宀”与“子”构成,“爻”即卦爻,房子里加“子”,更明显地表示一个人,整个字表示一个人在房子里亲自占卜问卦。结绳记事、占卜问卦在此泛指知识。结绳与占卜方式,结果千千万万,意即知识无穷无尽。习,甲骨文“习”,由“羽”和在一个地方活动的示意图构成,“羽”指手执羽毛跳舞,整个字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练习跳舞,以后变形由“羽”和“自”的变体构成,表示自己练习跳舞。这里的“舞”可泛指已知的知识,当已知晓了知识,要掌握得更加牢靠,使之更加完美,并化为己有的东西,就必须反复地练习,不断地实践,在练习中加强印象,在实践中扩充理解。从“学”与“习”的字形分析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原始信息:一是“学”与“习”是两回事,“学”是学知识,“习”是实践验证知识;二是“学”与“习”的主体是自己,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的学习自己作主;三是学习即指记录已知,也指探求未知,同时包括提升内化已知;四是学习重在“思”与“行”;五是学习是一件赏心怡情的事。

这些最原始的信息揭示了“学习”的本质意义,显示了我们的先人具有超出寻常的思维穿透力,对中华民族的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汉字的产生是中国文化的初始之源,源头如此纯真、如此清亮、如此奇美,令人敬畏、陡生激情。今日,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培养,从学习转型到学习革命,从学习的视角看,无疑是回归学习的本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既是先人认定的学习方式,也是先人首肯的学习理念,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先人在造字时就有深邃的思考,也有超前的引领。今日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一种回归,是学习文化的绵延。

二、仁、爱

“仁”由“人”和“二”构成,“二”有相同的含义,整个字表示用相同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二”可看作天地的示意图,整个字表示人处于天地之间,处于天地的中心;“二”也表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整个字的意思是两个人之间应友爱和同情。“爱”由两个“攵”和被包围的心的示意图构成,繁体字写作“愛”,“攵”是脚的象形,有行动的含义,被包围的心的示意图表示内心,整个字的意思是内心愿意采取的行动。从“仁”和“爱”的字形分析中可知:一是人人平等,对人要一视同仁;二是天、地、人三者为尊,而人处于中心,人是至高无上的;三是人与人要肩并肩,手拉手,人间充满友爱;四是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五是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先人对“仁、爱”的认识已到达不可逾越的巅峰,在文明初始阶段,我们的祖先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有如此跨越时空的理解,它像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中华文化大地。

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在《论语》中“仁”字共出现了一百零九次,有五十九段言语中讨论“仁”,孔子本人立志行仁,他讲的仁须真诚,仁须主动,仁心向善,几乎与先人的仁爱认知无缝对接。到了孟子,又从仁为立身之本扩展到仁为立国之本,提倡“仁政”。孔孟的仁爱思想以后不断扩容,形成了中国文化巨流,当然这条巨流中难免泥沙俱下,沉渣泛起,但其精髓、其主流,仍与先人的仁爱认知相融相通。

三、我、你、他

甲骨文“我”字从表面上看它是有三个戈头的形象,实际上它是换过三个戈头的戈的示意图,本指打过许多次仗的戈,用它作为第一人称用字表示自己是久经阵战的老战士,是有自信心的勇士的自称。“你”由“人”和“尔”构成,“尔”是箭的射程超出一般的示意图,用它作为第二人称用字表示对方是箭术超群非同一般的人,其旁加“人”是为了与“尔”字的其他含义区别开。“他”由“人”和“也”构成,“也”有生出来的含义,整个意思是由人生出来的人。

为什么要用“我”、“你”、“他”来作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用字?我认为:这是先人在人与人之间关系认知上具有真知灼见,表现出超伦智慧。一是把久经阵战的老战士“我”作为第一人称用字,表示“我”应是一个自尊、自重、自爱、自强、自立、自信的人,强调了我的重要性、完美性,它告诫人,只有铸造好、完美好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我”。二是把箭术超群非同一般的人的“尔”来作为第二人称用字,突出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赞美。懂得尊重,学会赞美,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也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正确之法。三是把“他”视为由人生出来的人,既肯定了对方,同时也肯定了自己。

参考文献

段瑾瑜 浅析汉字形体结构中的文化意蕴[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139-140。

论文作者:蔡宇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析字说文化论文_蔡宇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