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探讨论文_宋爱琼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超声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腹部彩超诊断,观察组为阴道彩超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检测符合率。结果:①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内膜增厚8例、子宫内膜息肉24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增厚9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②经阴道彩超:子宫内膜癌患者2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4例,总符合率为94.44%,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腹部超声:子宫内膜癌患者1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8例,总符合率为77.78%,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应用效果更好,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更年期;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27-01

子宫内膜病变在妇科中较为常见,患者会出现子宫损伤的情况,当发生子宫病变后,患者的会有异常表现,例如月经周期无规律性、经量增加等,甚至还可能发生阴道出血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临床中对于子宫内膜病变,主要利用彩超诊断,彩超具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征[1],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照组给予腹部彩超诊断,年龄在45至55岁间,平均年龄(50.41±2.16)岁。观察组为阴道彩超诊断,年龄在44至55岁间,平均年龄(50.52±2.57)岁。患者均存在阴道异常出血、痛经、经量异常等现象,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给予腹部彩超诊断。膀胱适度充盈,可将子宫图像充分显示后,对患者宫腔积液情况进行观察,经子宫纵切图,测量子宫前壁内膜、后壁内膜的厚度。

观察组:阴道彩超诊断。探头频率调整在5至8MHz间,取适量耦合剂涂抹于探头,将探头置入阴道内,在扫描过程中,可将探头旋转,给予多方位扫查。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测量结果。若观察到子宫腔内有异常团块,则需明确团块形态、大小及边界。团块内有无血流信号,及团块周围血管有无扩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例的子宫内膜病变情况进行统计,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断结果,并给予对比分析,观察经阴道彩超与经腹部彩超的检查符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利用X2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经研究了解到,通过病理检查,观察组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4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4例。对照组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5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2例。

2.2 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经阴道彩超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2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4例,有34例患者被检出,符合率为94.44%,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

近几年,女性工作、生活均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且在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上产生了较大变化,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与过去相较呈现为上升趋势,咱女性生殖道肿瘤中,子宫内膜病变所占比例约为25%[3]。子宫内膜病变在妇科中非常常见,属于多发病、常见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加等,临床中采取措施,尽早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诊断,有利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彩超技术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类型的诊断中,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子宫内膜病变也可利用彩超进行诊断,这种检测方式可直接对子宫内膜形态、厚度进行详细观察,可明确肌层与子宫内膜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条件[4]。以往临床中主要依靠常规腹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探查深度不够,难以确保诊断准确率,因患者病变部位无法显露,若探查深度不够,则会加大诊断失误的风险[5]。经腹部彩超的探头频率不高,图像清晰度欠佳,尤其在肥胖病例的诊断中,对宫内膜进行分辨的难度较大。以往的诊断性刮宫对小息肉、小肌瘤的检出难度非常大,极易因病灶无法采集,导致漏诊的发生,增加临床漏诊率[6]。

3.2 子宫内膜病变的阴道超声诊断

阴道超声具有较多的优势,与腹部超声相比,阴道超声探头可与宫颈部位相贴,便于更加接近检查部位,对宫腔结构、大小进行判断,可获取更加清晰的病灶形态。阴道超声探头灵活、小巧,探查深度更深,可实现多方位探查,对子宫内膜息肉、小肌瘤的观察效果更好[7]。通过阴道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有着较多的优越性,便于提高临床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阴道超声检查所获取的图像比较清晰,子宫所在位置不会影响到这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患者在接受检查前,无需憋尿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检查过程不会受到瘢痕、脂肪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在子宫肌层浸润的检查中应用效果较好。另外,经阴道超声检查还可将部分微小病灶检查出来,有利于提高临床检出效果,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阴道彩超诊断后,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总符合率高达94.44%,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这表明经阴道彩超在子宫内膜病变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子宫内膜病变病理存在差异,患者的超声特征也不同,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尽管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差异,不过两者差异并不显著,能够被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且这种诊断方式可以检查速度快、可重复操作、无创伤性,能够被患者所接受。综上所述,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更好,能够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提升临床检出率,有利于尽早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制定治疗计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金华,刘滨月,左恒玲.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2(02):83-85.

[2]贺红来.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35):93-94.

[3]彭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36-37.

[4]马伊敏,李强,付宪伟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04):532-534.

[5]王彩云,孙新明,金轶.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03):289-291.

[6]魏丽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2542-2543.

[7]孙青,罗开琴,谢敏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3396-3397.

论文作者:宋爱琼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更年期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探讨论文_宋爱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