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龛岩摩崖石刻的价值探讨论文_徐子明

龙龛岩摩崖石刻的价值探讨论文_徐子明

罗定市博物馆 广东 罗定 527200

摘要:广东罗定市《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被誉为“唐代岭南第一刻”、“岭南诸碑之冠”,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年代最早的现存文字最多的有绝对年代的一块古碑。文章针对龙龛岩摩崖石刻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龙龛道场;摩崖石刻;价值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R

1龙龛岩摩崖石刻概况

龙龛岩座落在广东省中西部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为石灰孤峰岩洞。洞口石室朝南,半露地表。石室有唐武德四年(621)建佛教古道场遗址,洞顶及两壁大体平整,不加斧凿。室宽8.5米,深16米,洞顶距地表高3.7~5米不等。道场后至洞顶下伸的巨石“龙颈”处深6.7米,宽约3米,再往前便是幽深迂回、神奇奥秘的俨似一条穿山巨龙留下印模的“神龙廊道”。“廊道”构造奇特,巨石倒挂,石壁平如刀削,内洞曲折回旋,为亿万年地下水流冲刷而成,其中七个洞口互相错落,奇花异草绰约可见。

龙龛岩摩崖石刻位于龙龛岩石室内,文物本体其中唐代石刻《龙龛道场铭并序》镌刻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高76至80厘米,宽113至115厘米,作者为泷州(今罗定市)开阳人陈集原。碑文竖刻,楷书阴刻,共40行1240字,其中刻有武则天时代创造的15个异体汉字。石室内还有明清以来的访碑石刻多种,可辨认的访碑墨书题记100多处[1]。

2龙龛岩摩崖石刻的科学研究价值探讨

综观历代金古家的考评,广东省罗定市的唐代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并序》在内容文字上、历史价值上、现实意义上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龙龛岩摩崖石刻有刻石绝对年代,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是极为珍贵的石刻文字材料。

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石刻有9处,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南、四川、云南、福建和广东。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等。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和水利等方面的内容[2]。

第二、龙龛岩摩崖石刻是广东乃至全国保留文字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块唐代石刻。

《龙龛道场铭并序》刻石文字多,全文共分41行1240字,内容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为研究我国唐代政治和佛教活动提供了宝贵资料,也是研究岭南佛教、文学、书法艺术源流以及地方特色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全文引经据典,讲述了建造龙龛道场的原因,建造者永宁县令陈普光的儿子又在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作者有感而发,也为此而撰写了五首词。

考证全国武周年间石刻除出土的墓志较多外,所见刻字的摩岩和碑刻并不多,而且缺字较多。敦煌莫高窟有柱国李公旧龛碑、广西龙州有智城碑、云南昆阳有刺史王仁求碑、新疆巴时坤有万岁通天造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碑刻和龙龛道场铭一样,都在唐朝边陲僻远之地。龙龛岩石刻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保留文字最多的摩崖石刻,堪称岭南第一唐刻[3]。

第三、龙龛岩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并序》对于研究我国佛教的发展和佛学思想的体系与及在岭南的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内容而言,《龙龛道场铭并序》是一篇阐扬佛教思想的较早文献,论述了龙龛岩设立道场的经过及其兴衰情况,记述了佛教在岭南早期的传播及其与封建皇权的关系,对武则天利用佛教进行统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可与唐太宗《三藏圣教序》相比较。铭序对佛学与佛事活动理解透彻,描述生动深入,涵盖知识面宽广。

第四、龙龛岩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并序》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是探讨岭南文化发展和研究岭南文学的一个重要材料。

就文笔而言,《龙龛道场铭并序》具有六朝骈文风格,字里行间显示出作者十分讲究对偶、平仄、声韵和辞藻的修饰,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文学内容美和形式美,是岭南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讲究骈偶、平仄和藻绘,读来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文学形式美,被作为有代表性文学作品收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徴》。吴天任誉其文章“骈俪工切,为六朝后文章一大特点,叶恭绰称其“文章之佳,为岭南诸碑文之冠”。黄权称之为“粤之至宝”,又谓“将军能文,无一字一句不无来历”;欧阳辅称“实粤中第一古碑”,彭泰来诗云“岭南唐刻今在世,屈指最古龙龛铭”;

第五、龙龛岩摩崖石刻是文字学研究的一个珍贵资料,它对于我国文字发展史的研究,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龙龛道场铭并序》全文1240字,其中使用了武后20个造字中的14个(国、天、地、人、年、月、日、星、初、圣、正、载、证、臣),使武周创造和使用过的文字大部分得以保存,足可见证当时武后新字的流行概况。石刻还使用了大量六朝碑版俗字,保存了一批隋唐时代使用的汉文字。《龙龛道场铭》是广东绝无仅有的一处唐武周年间刻石(全国亦仅有四处,广西、新疆、甘肃敦煌各一处),可以说是所有武周时期刻石中保留武后造字最多的一块石刻,所用的武后造字既可据以校正文献所载,又比史志字书更有依据。

笔者认为,武则天造字共有20个,1天 2地3日 4月5星 6照 7国 8君 9圣 10年 11人 12世 13臣14正 15载 16证 17初 18授19除 20出 ,《龙龛道场铭并序》使用了14个造字,分别是天,出现6次;地埊,出现4次;日,出现8次;月,出现4次;星,出现1次;国圀,出现1次;圣,出现4次;年,出现6次;世;出现1次;臣,,出现1次;正,出现2次;载,出现1次;证,出现1次;初,出现2次;整:,出现1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龙龛岩摩崖石刻以年代早、刻字多、保存好而称著于世,为全国仅存四处武后时期石刻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唐刻,与广西智城碑一佛一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龙龛岩摩崖石刻的研究价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为研究我国唐代政治和佛教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岭南佛教、文学、书法艺术源流以及地方特色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亚芳.论广东碑刻的史料价值[J]岭南文史.2013(01)61-67

[2]陈大远.自序[J]岭南第一唐刻——龙龛道场铭.1993.4:12-17

[3]龙龛道场与罗定古代文化[J]泷水寻源.2011.11:60-62

作者简介

徐子明(1971年4月)女,籍贯:广东罗定,民族:汉,职称:文物博物馆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历:本科,从事工作: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可移动文物的管理。E-mail:398688475@qq.com

论文作者:徐子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龙龛岩摩崖石刻的价值探讨论文_徐子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