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及效果分析论文_周颖

周颖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拔罐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加拔罐治疗7 天,观察两组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症组总有效率73.3%,两组对比有显 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罐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拔罐;小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238-01

小儿肺炎,中医称之为肺炎喘嗽,是儿科呼吸系统最常见疾病, 一年四季均易发生,冬春季节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 鼻煽为主要临床特征[1],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拔罐疗法是利用 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口吸附在皮肤穴位上, 造成局部瘀血,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缓 解因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近年来,我们科室运用拔罐辅佐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较好,现将 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3 年1 月—2014 年10 月收治 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 例,其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龄3 岁~10 岁。 纳入研究病例随机(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其中 男19 例,女11 例; 对照组30 例,其中男20 例,女10 例。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行常规雾化吸入、抗感染等对症治 疗,抗生素给予头孢他定50 mg/(kg?d)~100mg/(kg?d) 或(和)阿 奇霉素10mg/(kg?d) 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用拔罐疗法,每日1 次,疗程5d~7d。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 X 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 音减少,X 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 善或恶化者。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共有6 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 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其中观察 组4 例,对照组2 例。以上表现是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患儿进行拔罐治疗后,治疗部位出现了潮 红或紫红、紫红色疹点等,这些是拔罐疗法后的治疗效应,数天后 都可自行恢复。

3.拔罐的方法及护理

3.1 拔罐前评估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主证、发病部位、 局部皮肤的情况 、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及合作程度,解释目的。 以及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护理人员备齐用 物至病房。

3.2 拔罐时

3.2.1 协助患儿取俯卧位,双手可交叉放至胸前,暴露背部。

3.2.2 选择适宜的玻璃火罐,取穴肺俞、肾俞及听诊啰音密 集处,止血钳夹取95% 乙醇棉球点燃,乙醇棉球干湿适宜,用血管 钳夹紧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1 ~ 3 周后迅速抽出,同 时立即将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使其吸附于皮肤的表面。

3.2.3 一般留罐10-15 分钟,以皮肤紫红为度。

3.2.4 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 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

3.3 拔罐的注意事项  

3.3.1 在进行拔罐治疗前,做好充分的宣教工作,使得患儿 减轻或消除恐惧感,能够主动配合做好治疗。

3.3.2 操作前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3.3 留罐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主诉,若患儿 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肢凉、冷汗等,应立即起罐协助 患儿取平卧位,予以保暖,指导患儿饮温开水或糖水,病情严重者 可刺内关、人中、足三里等穴。

3.3.4 拔罐过程中防止烫伤或烧伤。酒精棉球不易过湿,点 火时,棉球远离患儿身体,以免灼伤患儿皮肤;拔罐时动作要稳、 准、快,起罐时勿强拉。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 待其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 消毒敷料并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4 拔罐后 指导家长洗浴时用温水轻轻擦拭拔罐部位的皮肤, 并观察皮肤情况,以皮肤红紫为度。如拔罐部位的皮肤出现水泡或 血肿,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采用拔罐治疗期间,注意加强对拔罐 部位皮肤的观察,每天拔罐前应在听诊后确定拔罐的部位。责任护 士主动向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使患儿及家长了解引起肺炎喘嗽 病的原因和转归,指导正确拍背的方法,以利于痰液的排出,使呼 吸道保持通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嘱患 儿多饮温开水。鼓励患儿家长积极防治,消除消极悲观态度及焦虑 情绪,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4.讨论

在西医治疗中,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是临床抗生素的过 度使用及抗生素的不断升级,极易导致耐药性、菌群失调等副作用, 使得患儿免疫能力降低。拔罐疗法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方面,疗效 显著,毒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的不足, 具有独特的优势[3]。在机理上现代医学认为拔罐疗法属于遵循经络 穴位的中医外治法,主要是由负压作用及温热作用两者共同产生临 床效果:拔罐一方面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随后产生组 胺类物质,随着体液流遍全身,刺激了各个器官,增强器官的功能 活动,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使得局部的血管扩张,促进 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充血状态,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改变了 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了血管壁的通透性及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并且负压对局部的吸拔,能够加速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加快了肌 肉及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4] 拔罐疗法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相对 较短,对患儿无伤害及痛苦,使得患儿乐于接受,该操作值得在临 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新民 . 中医儿科学[M]. 第1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0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3]连会娟,王 林. 小儿肺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 中医 临床研究,2013,21(5):105-107

[4]邱莲娜,刘黎玲. 拔罐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 察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13,11(12):3401-3402

作者简介:

周颖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职务:护士

论文作者:周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拔罐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及效果分析论文_周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