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_张国庆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所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无骨质疏松症状),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有骨质疏松症状)。所有患者经确诊为Colles骨折后,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程度分型以Ⅲ~Ⅳ型为主,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后失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多为Ⅲ~Ⅳ型骨折,复位后失效率高,需要通过改进外固定方案以及积极康复训练的方式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是急诊骨折常见病症之一,占急诊所收治各类骨折病症的1/5左右,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为进一步观察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特点,展开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对照研究,总结治疗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要点,本文选择2014年1月~2014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所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性症状展开对照研究,相关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4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所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状进行分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无骨质疏松症状),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有骨质疏松症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Cooney标准对患者骨折进行分型:无关节位移症状纳入Ⅰ型,可见关节外侧移位症状纳入Ⅱ型,可见关节受累症状纳入Ⅲ型,可见关节碎裂症状纳入Ⅳ型。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50~7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5.1±2.3)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52~75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64.3±2.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确诊为Colles骨折后,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并进行功能锻炼。主要锻炼内容为腕关节功能训练。康复锻炼期间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饮食指导,鼓励患者摄入蛋白质以及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海产品,以及豆类在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同时使用二磷酸盐类制剂或降钙素制剂进行药物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骨折部位,骨折程度分型,以及复位后失效率。

1.4 数据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数据资料通过X²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程度分型以Ⅲ~Ⅳ型为主,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后失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从骨折移位畸形程度分型的角度上来说,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而言,其Ⅲ~Ⅳ型骨折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症状的Colles骨折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骨质疏松症状的影响,导致患者的骨量明显减少,骨质量衰退[2-3],降低骨机械强度。同时,由于桡骨远端主要为松质骨,在骨骼丧失正常载荷能力的条件下,即便是受到轻微损伤或自身重力的影响,都可能诱发骨结构的破坏,或出现骨连续性中断的症状,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

与此同时,本次研究中还发现: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而言,其复位后失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同样的治疗方案干预下,骨折复位后骨稳定性主要会受到骨折类型以及患者关节面情况的影响。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多为Ⅲ~Ⅳ型骨折,受到肢体轴向肌群收缩力以及骨缺损因素的影响,导致骨折复位后,桡骨结构支撑力明显降低,轴向压力作用之下不可避免的出现短缩畸形的问题,最终导致骨折部位的再次位移。因此,为了在临床治疗中,有效降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复位后的失效率,要求在临床处理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适当提高复位后的复查频率,同时进行可靠的外固定。由于石膏外固定方案下对骨折端再次位移没有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需要在复位固定后,针对消肿期间可能出现的石膏松弛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使用加压弹力绷带缠绕松弛区域的方式,持续加压,避免石膏松动而出现的再位移问题;第二,需要通过系统性康复训练的方式帮助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与医师需要对病情及其恢复情况进行密切沟通,在治疗期间严禁患者随意拆除外固定物,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帮助骨折部位的愈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多为Ⅲ~Ⅳ型骨折,复位后失效率高,需要通过改进外固定方案以及积极康复训练的方式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正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3):323.

[2]余黎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51-52.

[3]钮心刚,李国,严力生等.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伤,2012,25(10):856-860.

论文作者:张国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_张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