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论文_张蓓

西安一四一医院 陕西西安 710089

摘要:目的 分析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探讨相应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接收的35例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原因进行分析,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根据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对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65.71%(23/35),干预后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82.86%(29/35),且干预后插管所需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后,患者的插管成功率有明显提升,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外伤;危重;留置胃管;困难;原因;护理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交通业、工业、农业逐渐发达,使得脑外伤事件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预后较差[1]。通常脑外伤患者患病期间难以经口进食,因此一般需要留置胃管来提供营养物质,同时也能降低胃肠压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但往往无法一次性置管成功,增加患者痛苦,如何解决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现象成为近年来临床探讨的热点[2]。本院通过对2016年度接收的75例脑外伤患者分析置管困难的原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于2017年实施,现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1-2016.12于我院接受留置胃管治疗的35例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40岁(40岁),最大85岁(80岁),平均(62.11±6.85)岁;另选取2017.1-2017.12我院接收的35例危重脑外伤留置胃管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42.78±6.94)岁。所选患者均处于意识障碍或植物生存状态,通过留置胃管进行营养补给,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晓同意。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得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对2016年度出现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因素为以下几点[3]:①体位因素:对昏迷患者往往采用去枕仰头位进行插管,但由于脑外伤患者存在咽部组织松弛的情况,这种体位会导致患者后坠堵塞口咽通道,影响插管;②患者因素:由于脑外伤患者大多处于意识障碍或植物生存状态,无法配合插管,如进行吞咽动作等,导致插管失败;③插管方法选择不当:护理人员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插管方法,导致插管失败;④难以判断胃管位置:对于脑外伤昏迷,尤其是深度昏迷的患者来说,仅通过抽取胃液、观察是否呛咳、发绀来进行判断不够准确。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制定出以下防范对策:①改进插管方法: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详细介绍留置胃管的目的、方法及安全性,安抚家属情绪,同时针对昏迷患者,使用插管技巧,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由鼻腔插入超过咽部约2~3cm(超过咽部约2~3cm),此时,把胃管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盛水的治疗碗内,如无气泡逸出,说明胃管已插入食道,此时,继续插入45~55cm(45~55 c m)确认胃管在胃内即可;如有气泡逸出说明胃管已插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胃管3~4cm,用左手捻动旋转胃管改变方向,利用胃管的弯曲度以间接增加胃管的韧性和硬度,使胃管紧贴咽后壁滑行入食道(胃管在包装后,有其自然弯曲度,以间接增加胃管的韧性和硬度,使胃管紧贴咽后壁滑行人食道),重新插入3~4cm,再次把胃管放入盛水的治疗碗内,此时一般不会再有气泡逸出,继续插入所需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即可;如仍有气泡逸出,仍应重复上述步骤。②留置胃管的选择:选择改良硅胶胃管,成人一般选择16号管道。③胃肠减压的护理:置管期间加强病房巡视,注意管道有无反折、受压的情况,予以妥善固定;每日定时进行鼻腔清洁护理,保证鼻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注意观察胃管深入有无变化。

1.3 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对策干预前后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满分设置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于患者出院当天发放、收回、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即[例(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65.71%(23/35),干预后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82.86%(29/35),且干预后插管所需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n=35)

3 讨论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最为重要也是较为常见的护理操作,尤其是对于脑外伤患者来说,常伴有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经常需要留置胃管用于胃肠内营养及治疗[4],但由于对患者鼻咽部的刺激以及患者不配合、烦躁等问题,插管困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提高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是目前临床探讨的热点[5]。

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度胃管插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概括为体位因素、心理因素、插管方法选择不当、胃管位置判断困难等,根据得出的结果制定了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策,于2017年度实施,结果显示:干预前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65.71%(23/35),干预后胃管插管一次成功率82.86%(29/35),且干预后插管所需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可见,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对策有效解决了患者胃管插管困难的现象。

综上所述,导致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大大降低留置胃管困难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郑燕.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1):2945-2947.

[2]李宇轩.食管畸形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封3.

[3]刘健,王建元,李冬红等.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5,7(3):193-194,195.

[4]高波.电视纤维喉镜与导丝用于留置胃管困难患者置管[J].护理学杂志,2011,26(2):85.

[5]程国玲,孙爱华,占利等.脑外伤病患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745-1749.

论文作者:张蓓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脑外伤危重患者留置胃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论文_张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