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实验研究

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实验研究

孙纯武, 张素云, 刘宪英[1]2001年在《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实验研究及传热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于 1 998年所建成的埋深分别为 0 .9m和 1 .8m的双层水平埋管地热源热泵系统 ,内容包括实验装置、换热器几何尺寸、测试仪表及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并用典型日分析了该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性能。同时 ,又对影响地热源热泵系统性能的诸多因素中的埋管尺寸及热泵运行方案等因素作了分析。另外 ,本文参考 VC.Mei传热模型并根据热传导方程建立了水平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

张素云[2]2001年在《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地下蓄能系统冷热联供动态特性研究”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地下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系统冬夏暖冷联供实验研究。 本文于2000年7月7日至2001年6月11日对该系统作了近一年的测试。本文测试内容相当多,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工况的测试,即夏季制冷工况的测试、冬季供热工况的测试、夏—冬过渡季测试和冬—夏过渡季测试;另外在夏季工况的测试中还进行了变流量测试,在冬季工况的测试中还进行了热平衡测试。本文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出了冬(夏)季工况埋管吸(放)热量、热泵空调器供热量(制冷量)、热泵空调器输入功率、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供热性能系数(制冷能效比)和平均传热系数等;另外,还比较了热泵运行时地下一二层埋管进出水温度变化情形,得出地下二层埋管换热能力优于地下一层埋管,且换热很稳定;并分析了过渡季地下一二层埋管温度恢复情形,得出热泵系统停机一周内地温恢复特别快。夏季变流量测试表明流量对地下埋管换热影响很大。 本文参考VC.Mei传热模型,采用能量平衡理论并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了水平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和过渡季地温恢复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最后,利用实验结果作者对重庆地区的一幢别墅进行了水平埋管地热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并对施工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张素云, 孙纯武, 刘宪英[3]2001年在《地热源热泵水平埋管换热器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于 1998年建成的埋深分别为 0.9m和 1.8m的双层水平埋管地热源热泵系统,内容包括实验装置、换热器几何尺寸、测试仪表及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等,并用典型日分析了该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性能。同时,对影响地热源热泵系统性能的诸多因素中的埋管尺寸及热泵运行方案等因素也作了分析。

马景辉, 汪辰, 魏厚福, 杨艺真[4]2019年在《矩形直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模拟分析》文中指出为强化地源热泵系统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设计了一种矩形直肋地埋管换热器,建立了矩形直肋地埋管换热器地下传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分析了直肋地埋管结构参数、运行参数对单U型和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口水温32℃,流速0.6m/s,埋深100m时,8片直肋单U型与双U型PE地埋管的单位埋深换热量与光滑管相比,分别提高了19.12%和18.28%。根据矩形直肋地埋管各参数与单位埋深换热量的相关性分析,肋片高度和肋片个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最为显着。

参考文献:

[1]. 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实验研究及传热模型[J]. 孙纯武, 张素云, 刘宪英.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2]. 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实验研究[D]. 张素云. 重庆大学. 2001

[3]. 地热源热泵水平埋管换热器实验研究[J]. 张素云, 孙纯武, 刘宪英.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1

[4]. 矩形直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模拟分析[J]. 马景辉, 汪辰, 魏厚福, 杨艺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标签:;  ;  ;  ;  ;  

水平埋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