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课堂优化教学策略论文_张秀香

《二次函数》课堂优化教学策略论文_张秀香

福建省邵武市大竹中学 354000

摘 要: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改革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数学课堂也不例外。而二次函数一直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整个初中的知识都可以囊括在二次函数的应用题中。一直以来二次函数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都是一块心病,也是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基于这个问题,本文将结合相关概念,争取找到优化二次函数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二次函数 课堂 优化 教学

一、“二次函数”的认知教学和其他知识的融合优化教学

函数的知识点之所以会成为初中数学中的难点,就是因为其抽象的图像和知识体系让学生望而却步,而二次函数相比一次函数只会让知识点更加复杂,因此教学难点也会更多。这就需要从二次函数的认知方向上入手,学生只有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概念,才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次函数就是多项式中只有一个未知自变量,而且最高次幂为2,表达式为y=ax2+bx+c(a≠0)。学生初步接触这个表达式,可能会云里雾里,这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帮学生逐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a不能等于0?学生通过观察表达式就可以明白,如果a=0的话,表达式就变成了y=bx+c,这个多项式就不存在最高次幂为2的项,这和定义相违背。但是b、c如果等于0就可以满足条件,所以a应该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点。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是不是真地对二次函数一无所知。在经过短暂思考之后,学生会回忆起圆的公式S=πr2,就是以圆的半径为自变量,圆的面积为因变量的二次函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新知识太过害怕,在进行下一步教学时就会事半功倍。

二、强化“二次函数”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次函数作为初三阶段甚至整个初中的学习重点,其最大的学习难点就在于综合性极强,而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发育阶段。逻辑思维尚未成型,因此接受二次函数的能力不是很强。而二次函数是大学阶段数学建模的基础,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阶段初现端倪,这对于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契机。教师需要准备相关有针对性的例题让学生练手。虽然现在的教育理念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数学的学习绝对离不开例题带来的思维训练效果。二次函数之中最难的问题类型就是动点问题,围绕动点问题求线段长度或者求动三角形的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接触动点问题初期,很难将动点所求的问题和二次函数联系在一起,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引导。由浅入深,联想相关的知识。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等,再找出问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另外二次函数中由于一定是存在最值问题的,所以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学生平时都喜欢购物,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平时超市购物时计算花钱最少的购买方式,这就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二次函数尽管知识体系复杂,但是也不足为惧了。

三、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初中生之所以在二次函数知识模块有困难,不只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受限,有一部分也是和教师相关。教师的授课方式有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有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模棱两可,甚至出现错误,没有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引导。而且相当多的初中数学课堂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函数图象,进而传授学生二次函数的相关解题方式。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似乎并不乐观,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要明确学生的弱项和教学重点,备课时应该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让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都得到提升。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授二次函数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当力求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这个严谨性体现在具体的题中,就是各种情况的讨论。a小于0怎么办,a大于0怎么办。当遇到y=a(x-h)2+k的图像,对称轴在x轴左侧还是右侧。举例来说,y=-2(x+1)2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经过点(-1,0)的,与x轴垂直,将它记作x=-1,顶点是(-1,0);抛物线y=-2(x-1)2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1,顶点是(1,0)。而二次函数由于x2一定是大于等于0的,所以x的正负问题值得学生反复思量。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正确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一道具体的题,在黑板上画出具体的函数图象。通过找出函数的对称轴,观察图像的顶点和题中提到的坐标点最后求出命题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的分析,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而且老师一直带领学生分析,会让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方法相结合。将抽象的二次函数知识点感性地传递给学生。电脑软件可以模拟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而且相比于手画图像更加精确。用最简单的y=ax2(a≠0)举例,通过调整a的值来观察函数的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杨培锋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7,(22),112-113。

[2]陆勇 初中数学课堂中“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探微[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12),39。

[3]胡小茂 初中数学课堂 “二次函数”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2),59-60。

[4]高霞 初中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9),47。

论文作者:张秀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二次函数》课堂优化教学策略论文_张秀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