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模式

战略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模式

田冠军[1]2007年在《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在我们在一个实时的、三维的、全球的、自由开放的空间中竞争。在超强竞争的动态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及时地把握时代脉搏并据以进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想在动态环境中构造动态经营优势并获得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凭借经验和推断能力,预测可能的环境变化,并根据环境持续变化的要求,在各个层次或环节上实现或保持相应的活动组合期权,从而为建立保持与内部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动态战略体系奠定基础。战略正变得越来越柔性,企业必须整合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对瞬息万变和剧烈波动的市场做出灵活、迅速、及时的动态反应,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成本是战略的关键,战略管理促使战略成本的产生。动态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者行为打破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对均衡,逼迫企业以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竞争战略以及战略导向下的成本管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动态战略成本管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持。本文共分为8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结构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创新进行说明。第2章,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本章探讨柔性战略理论、复杂性理论、哲学中的辩证法理论、交易成本动态理论和动态经济分析方法理论、成本广义化理论、动态系统理论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和启示。在此基础上,界定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并在建立“内置智能小球的不倒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设置。第3章,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环境扫描。本章探讨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扫描内容以及它们的变化,对环境分析方法进行拓展和改进,在环境扫描的过程中探讨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并以“某电子商务分公司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为案例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另外,本文还探讨了环境扫描成本的问题。第4章,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综合分析。本章探讨综合分析的内容——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及其动态实现,并通过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的扩展分析为企业建立成本竞争优势提供了分析工具。第5章,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结构重整。本章提出战略资源整合、竞争战略整合、战略转换以及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等,丰富了战略管理的内容,使战略有一种“柔性”和“持续改变”的机制。并探讨了战略资源整合的成本效应、成本领先战略与其他竞争战略的重整以及重整结果动态的绩效评价等。第6章,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瞬时决策。本章运用博弈论对战略竞争进行分析,提出成本竞争反应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竞争模拟,以及建立在速度竞争、成本预算和成本模仿基础上的瞬时决策思想。第7章,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风险监控。本章探讨战略风险和危机、风险成本和危机成本,以及在论述信息战略的基础上讨论风险和危机监控战略,并以奇瑞为例论述其竞争战略风险和风险控制战略。第8章,结论、局限性和后续研究建议。本章主要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同时提出了进行后续研究的建议。本文运用了逻辑演绎、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多种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借鉴传统理论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本文在借鉴复杂性理论、柔性战略理论、辩证法理论、交易成本动态理论和动态经济分析方法理论、成本广义化理论、动态系统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演绎出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并体现在后面的结构化的内容中。第二,多因素综合分析和重点因素分析相结合。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包括环境扫描、综合分析、结构重整、瞬时决策、风险监控等五个子系统。本文综合分析了这五个子系统并着重论述了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综合分析、结构重整和瞬时决策。第三,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除了理论分析外,本文搜集整理并分析了某电子商务分公司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戴尔的动态价值链、海尔的信息资源、某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评价、奇瑞的战略风险和风险控制战略等案例。第四,模型计量与模糊判断相结合。由于本文选题涉及面较广,因此,必须采用数学模型和模糊判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本文涉及了多种数学计量模型以及内置智能小球的不倒翁模型、战略定位模型、多阶段战略转换方案决策图、成本竞争反应模型、风险与危机战略管理模型等多个图示模型。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第一,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文献,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本领域未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本文以动态商业环境下的竞争战略作为理论基点,因此研究的切入点符合时代的旋律和现实的需要,并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本文明确界定了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认为动态战略成本管理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置于动态框架下的一种管理系统,具体来说,指企业在变化多端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快速的环境扫描和动态的综合分析,在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最佳的战略结构和实现瞬时的战略决策机制,促使企业竞争战略地位相对提高和保持风险合理控制的一种成本管理系统。动态战略成本管理具有竞争性、前瞻性、整合性、适时性和风险性五个特性。本文认为创建成本竞争优势是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任务,战略性和动态性是成本竞争优势创造的源泉和基础。第三,本文论述了动态战略成本管理总系统的运行,在建立“内置智能小球的不倒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环境扫描、综合分析、结构重整、瞬时决策、风险监控在内的研究框架,并在此框架内探讨了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本文认为这些系统因子的运行过程是一个立足于长期发展的、循环的、动态的和适时的过程。动态战略成本管理总系统的水平取决于这些子系统的优劣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度。第四,本文还提出了以下较有创新性的观点:①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如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应有一定程度的改进机制。因此,必须对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进行“再造”以及对作业的趋势进行动态监控和持续不断的组合。②战略转移是战略转换的特殊形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是战略转换效益评价的有效形式。对多阶段战略转换方案进行抉择,就是一个动态地对战略转换前后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问题。③战略有效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在于重视竞争对手反应和加快决策速度。应通过成本竞争反应模型、成本预算、成本模仿、成本形态扩展等来支持战略的瞬时决策。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的契合度不够,对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不够,动态体制的建立尚不够完善。由于本领域的既有研究文献较少、本人学识的欠缺以及成本数据信息的垄断性和保密性,要对“动态战略成本管理”进行全面、透彻的论述难度较大,文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需要后续研究予以注意和改进。

赵寿森[2]2007年在《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石油开采业深层次重组改制的推进,我国石油开采业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即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部署,积极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而石油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成本的竞争。置身入世以来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石油开采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在加快改革、改组、改造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石油开采业现行以“水平法”预算为核心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虽然初步抑制了我国石油开采业成本的上升势头,但其管理效率相对低下,短期行为严重,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石油开采业的盈利水平和长期发展能力。因此,本文以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为起点,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开采业现行的成本管理模式和总结借鉴国外石油公司成本管理创新实践,创新性地构建了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体系,并进行相应的应用创新研究,为我国石油开采业完善成本管理体制、提升竞争力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特征、管理模式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工具;2.本文在运用战略环境分析进行我国石油开采业总体战略定位的基础上,运用SCP模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对世界石油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石油开采业的竞争策略为成本竞争;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体系五个层次的架构,具体包括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任务、目标、原则、内容、组织与实施,随之对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据此对我国石油开采业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3.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本文在国内首次构建了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提出了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内容体系包括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预测、战略成本决策、战略成本管理实施和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和生产成本动因分析,并分析了三大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4.依据石油开采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论文对我国石油开采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明确我国石油开采业各价值环节的成本竞争地位,通过建立我国石油开采企业产业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数量模型,探索了我国石油开采企业产业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各环节存在的优化空间;同时,实证研究了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动因的现状。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的实证研究为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决策提供了战略性信息,揭示了我国石油开采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培育成本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为了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应用生产成本动因分析来完善现行的预算管理方法,提出了“成本动因预算法”。5.依据战略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所揭示的战略性信息及“成本动因预算法”的应用思路,本文提出了我国石油开采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田丹[3]2007年在《论供应链环境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及信息技术应用化的迅猛发展,未来的竞争模式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整体竞争。在新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经营战略目标,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对企业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结合应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加强。本文作为管理应用型研究论文,将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了如何建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的方法和工具的核心问题。论文拓展性的建立了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完善了我国在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领域,同时在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下的战略供应商关系管理。本文①首先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论点,明确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等基本内容,并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定义和结构模型的回顾与分析,论述了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关系管理模式的本质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进而阐明了供应链管理理论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②从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研究出发,论述了供应商关系的演变发展过程,分析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全方位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概念和业务功能;③阐述了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瓶颈问题对实现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有效应用所起到的关键性连接作用;④为了便于建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通过对电子商务技术的全面认识,进一步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功能,并深入研究了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两大应用系统—ERP及CRM的功能内涵;⑤综合利用前面的研究成果,借鉴企业资源计划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研究了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并对每一功能模块的业务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建立了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⑥概略分析了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模型的外部市场环境,作为理论模型进行下一步开发应用的重要指导意见,提出了企业运用此模型所需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环境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方法和模型的深入研究,认识到电子商务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结合应用是企业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建立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

陈轶西[4]2004年在《战略导向的商业银行作业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沿着理论的提出—理论的实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商业银行的战略与作业管理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构建商业银行战略作业管理体系。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七个章节。第一部分主要回答“战略导向的商业银行作业管理是什么”(第一、二章),该部分是本文的统驭。第二部分研究商业银行战略作业管理如何实施,包括第三、四、五章。本部分首先研究商业银行战略作业管理的信息基础——作业成本系统(第三章),然后对商业银行内外部价值链进行分析(第四章),接着将不同竞争战略目标及其主要实现途径联系起来,详细阐述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的竞争战略以及不同竞争战略所引发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五章)。第三部分(第六、七章)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战略作业管理模式过渡的必要性和方式选择。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笔者发现: 1、在商业银行引入作业管理的背景方面,中国的现状与美国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ABC/M)的客观条件。 3、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实施战略作业管理的主要障碍既有宏观层面的影响,也有微观层面的原因。宏观层面的影响主要在于非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的原因在于管理层与员工对作业管理的认知不足、员工缺乏对银行战略的普遍认同感、缺乏充分的时间以及ABC/ABM的复杂性。 本文的创新表现在: 1、以广义的价值链理论为理论基础,把内部作业链拓展到销售渠道、顾客管理等环节,摆脱了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 2、将作业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提升了作业管理的高度,同时构筑了企业战略的微观基础。 3、初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战略作业管理模式过渡的方式选择。

高方露[5]2000年在《战略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是一个战略竞争的时代,处在这种战略竞争环境下,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其自身的一些局限性也愈发明显,已不再适应这一环境的要求。在现实中,为了适应这一环境的要求,出现了两种较为领先的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企画。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顺应战略竞争环境的发展。 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画两种模式较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各具优势,但在战略竞争环境的下,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应具有长远性、全面性、外向性及及时性的特征,因而单纯使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画这两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都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形,寻求一种解决方法。首先在第一章中分析了战略竞争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所表现的局限性;第二章、第三章分别论述了当今两种领先的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画;第四章在对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画进行了评价之后,试将这两种模式融合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将之称为融合模式。融合模式不但兼具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们,即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外向地扩展到外部竞争环境中,具有长远性和外向性等特征,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这种模式适应了当今全球性战略竞争环境的要求,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我国导入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日益加剧,并且随着这种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企业要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而且必须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实现管理创新,融合模式作为一种高级管理形式,不愧成为企业一种良好的选择。然而由于我国现实条件所限,运用融合模式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依据我国企业将要面临的环境状况,可以得出融合模式将会在我国企业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结论,本文在第五章对融合模式在我国运用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证。

刘可[6]2007年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战略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纷纷采用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来应对前所未有的激烈市场竞争和挑战。价值链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极大地冲击着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要求企业重新确定其成本定位和成本控制目标,从价值创造和价值提供等不同角度进行成本控制,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成本的本质和作用。鉴于此,本文选择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战略成本控制这一课题,并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应用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法,希望能对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在以往的研究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价值链与成本控制研究比较多的是从各自专业研究领域出发,针对某一方面或内容进行分散的研究。本文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围,将价值链理论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价值链出发,而不仅仅是将价值链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研究成本控制,构建了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的应用流程,将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分为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控制和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重视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企业战略成本控制,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战略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则分别介绍了价值链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以及成本控制理论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价值链理论与战略成本控制理论的内在联系,为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战略成本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构建了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的应用流程,并阐述了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流程的原则和特点。本文的第四部分阐述了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应用流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对基于战略定位的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企业外部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以及企业内部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的具体框架作了详细的阐述。第五部分以大连热电集团为例,介绍了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在实际中的应用。

高方露[7]2002年在《谈战略竞争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冲击》文中研究表明一战略,原指有关战争的全局性的计划和策略,作为一个军事概念其已是相当古老而久远了。然而用战略一词来描述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却仍赋予了它新的含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不断增加,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

孙喆[8]2011年在《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全世界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成本的管理及控制是其重中之重,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及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模式的发展,价值链管理的思想成为新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价值链思想的成本管理模式正好迎合了当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并且更加符合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比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有了较大的优势,能更好的为现代企业服务。本文首先对价值链及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归纳,然后对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对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这种模式的分析方法,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分别提出了思路及做法。最后还对这种模式的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所进行的研究,得出以下成果。首先,通过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发现了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以及构建该模式的基本思路;其次,通过研究分析,对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了构建,分别基于纵向、横向和内部价值链;最后,对该模式的应用实施提出了问题和应对方案,并为进一步关于价值链及成本管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周辉[9]2006年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动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步入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时期:加入WTO,融入全球化的市场环境,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带来生产力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产业价值链的重新布局;知识更新、技术变革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变化;消费者需求日益增长和丰富化,市场空间及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环境快速而巨大的变化带给中国企业继经济转型阵痛之后又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了大量国内外战略管理和经济学研究领域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战略的本质在于创造具有市场价值的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可以从战略管理过程和战略管理内涵两个方面来探寻。从过程来看,竞争优势包括内生性竞争优势与动态性竞争优势。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动态性竞争优势是决定性的。它产生于企业战略系统的三个层面,即战略预见、战略设计和战略执行。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各个层面的运作中形成发现市场价值、创新商业模式、快速反应变革的动态能力是保持持续的动态性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从内涵来看,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来源于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活力和管理创新实践的效率。由此架构出融合各个理论学派有益观点的竞争优势来源的系统动态模型,提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战略性资源存量的竞争优势、基于有利的战略生态价值链节点整合网络价值链的位势优势、根据环境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适应甚至预先创造的动态优势以及基于战略执行的创新优势等等。建立在竞争优势系统动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对竞争优势来源的三大环节进行深入探讨。在战略预见的环节上,运用商业模式分析、价值链分析、战略博弈结构分析、技术与市场融合方式分析、可能孕育的新产业等方法探讨企业在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时应关注的焦点,即竞争格局的变化、竞争优势的转移、商业价值的演变、行业发展方向等等。从新商业时代的特征出发,讨论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提出商业模式设计的步骤以及战略性商业模式和运营性商业模式设计的关键环节,并以南京拓展训练市场发展为实例开展讨论。在战略执行力这一领域,通过分析战略执行力的内涵,建构起战略执行系统构成模型和层级模型,并提出系统优化的具体思路。以这三大环节为逻辑主线,来寻求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生成机理。同时,从演化经济学角度出发,本文探讨了企业创造与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机制在于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以及在知识创新基础上所演化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创新体系的建设,来探求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把握机遇、动态创新的规律和关键环节。围绕企业自主创

葛清俊[10]2007年在《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竞争及获得竞争优势的路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开始更多地依赖竞争战略,竞争战略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导向力量,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问题开始逐渐走进理论研究的视野。现有文献尽管从环境、能力和资源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本源问题,但没有将环境、能力和资源等因素放在一个分析框架内动态地研究它们对组织竞争战略的影响。本文尝试了以商业银行产业为背景从绩效的视角研究组织竞争战略问题,并在界定竞争战略效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累积Logistic统计分析模型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出了环境、能力和资源是竞争战略效率的三个决定因素的结论,进而对环境、能力和资源三个决定因素分别进行了独立分析和系统分析,并通过对前提和假设两个方面约束条件的规定构建了反映竞争战略效率生成过程的竞争战略效率模型。在对模型的深度研究中,分析了模型运行的主要效应、机制和障碍,设计了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解释了模型指标的度量和评价方法,检验了模型的运行和评价过程。本文的结构包括绪论、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商业银行竞争状况分析、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决定因素、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实例验证及结论和展望等七部分内容。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有关概念的界定等内容;在相关理论研究进展部分,重点回顾并重新梳理了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和最新发展;在商业银行竞争状况分析部分,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竞争状况的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归纳出了当代商业银行竞争的导向模式和战略特征,这部分是进一步探索商业银行竞争竞争战略效率决定因素问题的依据;在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决定因素部分,根据在问卷调查中提炼出的统计信息,借助于累积logistic统计分析模型,归纳出了环境、能力和资源三个竞争战略效率决定因素,本部分是构建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的分析平台和框架基础;在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部分,依据竞争战略效率环境、能力和资源三个要素决定的基本结论,通过对建模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的理论界定,构建了以环境、能力和资源三个要素为基点的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模型运行机理的分析,给出了模型运行过程中的若干机制和效应,同时,对影响模型运行的主要障碍因素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实例验证部分,以CITYGROUP、HSBC HOLDINGS、MUZIHU和中国工商银行四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在运行效率范畴中通常被视为外部因素的环境要素内化在竞争战略效率范畴之中,使其成为竞争战略效率决定系统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竞争战略效率范畴既反映了竞争战略制定的质量,也反映了竞争战略执行的效果;二是提出了核心能力生成于环境、能力和资源三要素系统作用的观点,认为核心能力不是能力要素中的核心元素,而是组织在竞争中环境、能力和资源三要素长期整合和交融的结果;三是以环境、能力和资源三个要素为基本框架,建立了反映竞争战略效率决定过程的逻辑模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2001年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于2006年底已全面开放金融业,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完全融入世界商业银行竞争的大潮之中。有鉴于此,本研究的结论和成果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到竞争战略导向下的全球商业银行竞争中去,并在竞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 田冠军.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 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 赵寿森.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3]. 论供应链环境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D]. 田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4]. 战略导向的商业银行作业管理研究[D]. 陈轶西. 暨南大学. 2004

[5]. 战略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模式[D]. 高方露. 天津财经学院. 2000

[6].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战略成本控制研究[D]. 刘可. 长沙理工大学. 2007

[7]. 谈战略竞争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冲击[J]. 高方露. 天津经济. 2002

[8].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 孙喆. 山东经济学院. 2011

[9].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动态系统研究[D]. 周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10]. 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研究[D]. 葛清俊.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战略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