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探讨_财政支出论文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探讨_财政支出论文

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支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方财政部门在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振兴财政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应根据本地情况、地方特点,认真考虑如何振兴本地财政,在全国振兴财政的系统工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的职能规范地方财政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

(一)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的职能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外经验和目前学术界观点,一般认为在界定各级政府管理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范围时,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受益原则。凡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其受益对象是全国民众,则应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能范围;凡受益对象是地方居民的,则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

行动原则。凡政府公共服务的实施在行动上必须在全国或几省区内统一规划的,应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能;凡政府公共活动在实施中不需在全国或跨省区统一规划,而必须因地制宜的,应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能。

技术原则。凡政府活动或公共工程,其规模庞大,需要较高技术水平才能完成而本省区力不能及的项目,应归中央政府的职能范围;否则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

依此三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中央政府的职能范围可概括为:保证中央机构的正常运转、国防建设、对外援助和外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保证全国不同地区享受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大江大河治理、基础性科研和重大科技项目、重点高等教育、社会保障等。

地方政府职能应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政策和统一规划下,负责本地的社会管理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具体包括:保证本级机构的正常运转、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和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一般自然灾害救济、社会保障等。

当前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财政承担的经济建设任务过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政困难。二是财政承担了某些不应该承担的事业费支出。近几年来,由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当多的事业单位通过有偿服务增加了不少收入,财政对这些单位理应相应核减支出,但是,许多支出依然未减,财政承担了一些不应承担的事业费用。三是由于机构臃肿,财政供给人员过多,以及普遍存在的行政事业部门公用经费支出中不同程度的浪费,导致行政事业费增长过快,占比重高。1996年行政管理费全国平均占比8.1 %,河南省1996年行政管理费支出达38.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5%;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达178.67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69.94%。 四是某些确实需要财政供应的资金得不到保证,如社会保障支出、支农支出等。

(二)当前规范地方财政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的措施。

1.继续推进投资主体企业化的进程,规范财政对经济建设支出的范围。国家财政预算内投资要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通过压缩一般性项目投资,增加对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某些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投资,以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出调节经济结构的职能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区分不同性质的公共服务,规范财政对事业费的供应范围。按照社会共同需要的原则,事业单位要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半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创造的成果符合社会共同需要的属性,如基础教育、基础性和高技术研究、图书馆、文化与文物遗产的发掘与整理和保护、计划生育、公共卫生防疫等单位。对这些单位国家财政应基本保证其经费供应。对半公益半经营性单位,其创造的成果具有社会共同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双重属性。如基础教育以外的其他各类教育、广播电视事业、医疗卫生等单位。对这类单位,国家财政采取定额或定项补助的方式核拨一部分经费,单位依法合理组织一部分收入。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其创造的成果符合私人需要的属性。如应用性科研单位,实行职业化的运动项目,部门和单位办的招待所、培训中心、报社、杂志社以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等,应使其与财政脱钩。

3.采取有效措施,压缩行政事业费支出。

(1)精简机构,减少财政供给人员。第一,撤销、合并、 精简专业经济部门。现有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有的可以并入有关综合管理部门;有的可以改组为行业管理机构;有条件的也可以改造为行业性公司,实现整建制地退出财政资金供应范围。第二,现有综合管理部门也要合并或调整。有的可调整为专门从事中长期规划制定,有的可以改组为统一的综合协调机构。第三,市场经济具有横向联系的特征。因此,在政府机构上不必层层对口。这样可以撤销一些不必要的对口机构,使之退出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2)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公车制度, 是造成行政事业费用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要控制行政事业费用过快增长,必须改革公车制度。第一步,缩小公车使用范围,减少公车数量。可尝试集中机关事业单位车辆成立自收自支的汽车出租公司,每个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留极少量公车,其余公车均作价卖给汽车出租公司,价款由公司分期交给财政,财政分单位核定租车费用总额,由单位包干使用。第二步,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变公车制度为私车制度,变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按照不同的工作需要,核定公务人员的车马费,并计入工资,按月发放,自由支配,既可根据本人经济情况购车、租车,也可以步代车。

(3)加强电话费管理,制止公话私用,节约公用经费开支。

(4)大力推广河南省省级会议管理办法,减少会议经费。 具体做法:一是实行会议费限额包干,把住宿、伙食、场租、文印、交通、公交等费用捆在一起,对不同类别的会议分别制定出包干标准,严格执行。二是实行会议接待单位动态定点管理。选择价格合理,服务良好的中档宾馆作为省级会议定点单位。财政部门每年组织省直单位对会议定点进行评议,择优汰劣。三是严格结算制度。凡定点接待单位,均需据实出具会议伙食费、住宿费、场租费分项发票,堵塞借会议乱发钱物的漏洞。四是改革会议“大桌饭”为份饭和自助餐,减少伙食费支出,杜绝大吃大喝现象。

(5)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控制公费医疗经费过快增长。 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将公费医疗纳入职工医疗保障制度之中。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方式要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国家、单位、职工三方面合理负担医疗费用。职工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要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适当挂钩,以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遏制浪费,同时建立健全对医疗机构合理的补偿机制。

二、统一预算内外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逐步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要统一预算内外支出管理,保证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1996年河南省各地在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的基础上,将13项基金收费纳入预算列收列支,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下一步应尽快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以壮大政府财政实力和缓解财政困难、改善财政支出结构的失衡状况。为此,应在统一支出管理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完善《预算法》,明确财政预算应贯彻完整性原则,将各种政府财政性资金置于法制监督之下。统一管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支出。其次,要加强财政内部预算、预算外、行财和基建等部门的协调,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的问题。财政内部有关部门的协调应主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完成。编制预算之前,要通知有预算外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同时向财政有关部门报送详细的收支预算,财政各部门首先分别对各单位预算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然后各部门再一起充分协商、讨论,确定每个单位的收支预算,报政府和人大审核批准,预算一经确定,一般情况下不许变动和追加。第三,要建立事业单位新的收支财务体系。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顺利实施,实现事业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支出统管,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全局观。

要细化财政支出预算,硬化预算约束,用法律规范财政支出。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科学制定各项支出标准,每项支出都要有详细的计算,尽量减少弹性和漏洞。第二,加强支出预算论证,实现支出科学决策。在编制预算时,要论证各类支出预算的结构,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要论证各类支出的具体项目,并尽量使之细化。第三,规范支出预算编制程序尽早下达支出预算。第四,建立必要的支出审批制度,规范支出审批,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第五,按财政部统一规定继续实行行政经费“下管一级,指标控制,定额管理,节约奖励,超支不补”的办法,有效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实现财政支出制度化。

三、改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 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一)财政支出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们的财政支出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通常做法是:每年编制支出预算。预算确定之前,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争经费、争项目。预算确定后,财政部门按预算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拨款,由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自己安排使用。由于缺乏财政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督,财政资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乱支、挪用、浪费等不良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些工程项目的支出,由少数人决策,透明度不高,导致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的出现,不但财政资金和公共财产受到损害,同时不利于廉政建设。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未随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及时转变。

(二)改革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方式,试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

1.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使政府采购行为从自由分散变为集中统一,有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强化财政对部门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2.政府可利用统一采购直接刺激或抑制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统一采购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有力手段。

3.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购置商品的预算计算精细,能提高财政支出预算的准确性。通过购货商竞价形成商品的成交价,使购进商品的价格质量比趋于合理。购货款采取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方式,使财政部门能直接控制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避免了各环节对财政资金挤占和重复采购,从而能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4.有利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管理采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从而能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为廉政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标签:;  ;  ;  ;  ;  ;  ;  ;  ;  ;  ;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探讨_财政支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