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_冯晓燕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_冯晓燕

山东省乳山市冯家镇中心学校 264500

凯诺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经过一年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结合审美原理,我们学校语文组初步探索出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策略为:营造“入境”的审美氛围——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感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披文入情,引发情感共鸣——启发想象,激发审美创造。

一、营造“入境”的审美氛围

入境,是读懂文本的基础,也是审美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美的因素,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审美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在审美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精神享受,达到语文学习审美化的目的。

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时,先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花开放的胜景,然后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绘声绘色地描述紫藤萝花盛开的情形。这样,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入境”、“入情”的审美氛围,更好地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生命的顽强、美好与永恒就有了更强烈的认识与领悟。

二、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感悟

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是有情感的。作者总是把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倾注于文本之中,落在一词一句当中。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披文入情,引发情感共鸣

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来调动人的心理功能,激发人心理的情感,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缘读入文,披文入情,使学生在读文、悟情的过程中,与文本、作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与升华,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

四、启发想象,激发审美创造

创造,是“审美化阅读”的主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最终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审美教育的目的。

江泽民同志说:“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文作者:冯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_冯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