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交付审计的实践思考_审计质量论文

实施交付审计的实践思考_审计质量论文

实施送达审计的现实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送达审计是一种适用于被审计单位资金量不大、经济业务活动比较简单的审计方式。

一、实施送达审计的益处与缺陷

实施送达审计的好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实行送达审计后,审计人员每天不再需要往返于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不仅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集中精力进行审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单位开会、集体活动的间隙和八小时以外,见缝插针或加班加点进行审计实务工作,工作效率因而大为提高,还免除了每天与被审单位有关人员打交道,避开了许多干扰,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审计工作。

二是减轻了被审计单位的负担。送达审计只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把审计年度的财务资料及相关资料按时送到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无需专人陪同和接待。相对就地审计而言,送达审计不需要被审计单位安排审计组的审计现场等实际问题,减少了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联系。

三是有利于审计取证资料的安全保密。审计取证资料的安全保密对整个审计项目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送达审计解决了审计资料的安全保管问题,审计人员不再担心在路途上可能发生的丢失审计资料,也不再害怕审计资料在被审计单位可能被偷窃隐藏的问题,特别是涉案的重要证据的复印、摘录、拍照等绕开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从而使得审计过程中所取证的资料更安全,更具保密性。

四是方便于统筹安排工作。实行送达审计后,领导既不影响全局工作的统一调度和安排,又能随时了解审计组的工作进展情况,便于领导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可及时向领导汇报,形成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组双向良性互动。

五是有助于廉政纪律的落实。送达审计减少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双方的接触,可有效地减少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宴请、送礼的机会,为审计人员廉洁从审、秉公办事,营造了良好的审计执法外部环境,有助于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但在实施送达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发现由于实施审计的空间地点发生了变化,送达审计存有如下不足之处:

一是与被审计单位职工沟通不方便。由于送达审计在审计机关内进行,而审计线索的发现与挖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与被审计单位职工沟通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或者是由职工主动向审计组反映和提供的。送达审计远离了被审计单位现场,与职工接触机会大为减少,不便于发现账面资料以外的活情况。同时也会使职工产生出审计组脱离群众、对审计组不信任等错觉和想法,这对提升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扩大审计影响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是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日常工作。送达审计对被审计对象来说,不是把财务及相关资料送到审计机关就万事大吉。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对某些具体账目会计处理的来龙去脉搞不清楚,或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资料不齐全等各种原因要求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人员前来解释说明情况、提供详细资料等。因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只好经常往返审计机关解释说明情况、报送补充资料等,无形中干扰了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三是查找和搜集被审计单位资料比较困难。由于会计资料本身具有连续性,审计实施过程中,除了需要审计范围确定的会计年度财务资料外,还常常会根据具体审计事项追溯以前年度或延伸本年度的有关财务资料及相关资料,而送达审计不可能把以前年度或本年度的资料全部搬运到审计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审计组就不能及时查找有关资料,跟踪追查审计事项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及时追根溯源,影响审计质量。

二、实施送达审计应把握的重点事项

送达审计不是“闭门”审计,为了提高送达审计质量,克服送达审计的不足之处,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应把握如下重点事项:

一是进行详细周密的审前调查。由于送达审计减少了与被审计单位的日常接触,审前调查应成为送达审计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送达审计的审前调查应当更加深入细致,除了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核算、经济业务等方面的情况外,还需要对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审计人员要到被审计单位实地走访、观察,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业务流程等。还要通过审计公示、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公布审计机关的地址和举报电话等方式,发动职工提供线索。从而达到尽量减少审计资料的需求量,尽量缩短审计实施的时间,尽量避免多次进出被审计单位的目的。通过详细的审前调查,制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审计实施方案,增加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是认真谨慎做好资料交接工作。应明确双方资料交接责任制,设计审计资料提交清单、退回清单、留存清单等。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通知书列出的资料清单,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提交相关审计资料。审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接收,认真核对会计资料名称、数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以规范交接手续。

三是落实保管责任和保密工作。审计组对送达的资料负有保持完好和保密的责任,应明确接收入为保管资料的第一责任人。条件允许的审计部门应给审计组提供专门单独的送达审计的工作场所,并配备防盗保险设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造成资料泄密或流失。当天审计结束后,资料应及时清点入柜锁好,对因保管不力导致被审计单位资料丢失或泄密的人员要追究责任。

四是完善承诺制度。除正常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不得隐瞒外,还要求其承诺审计过程中有关人员及时配合审计工作,对审计实施过程产生的疑问需要当事人到审计机关现场进行调查了解的,当事人不得故意拖延或拒绝。

三、完善送达审计的具体措施

为确保送达审计的工作质量,有效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完善送达审计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要规范送达的程序。审计机关要对送达审计的范围、程序、资料的交接手续、保管、审计通知书的格式、审计公示的样式和内容等有关事项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特别是审计资料在交接过程中如何防范审计风险,审计公示和审计通知书如何与就地审计的格式区别开来等内容,要集思广益,形成规范制度,便于审计组统一操作与实施。

二是及时记录审计发现的疑点问题。定期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为减少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往返审计机关的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其正常工作的影响,审计人员应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和需要补充提供的资料及时记载下来,相对集中,定期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沟通。这样既有利于审计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又有利于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三是加强审计宣传工作,充分发动职工提供线索。送达审计虽然不在被审计单位现场办公,但审计人员可在审计调查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审计公告等形式,密切与被审计单位职工之间的联系。只有充分发动职工提供线索,才能使审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推行审务公开、实施“阳光审计”、扩大审计影响的作用。

四是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送达审计只能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计,而对现金和存货的盘点、固定资产的核实等项目的审计,就必须到被审计单位现场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以送达审计为主、就地审计为辅的审计方法,将问题查深查透,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整体功能。

五是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实施送达审计过程中,对于电算化程度高,会计核算比较规范的单位,充分运用审计署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的数据筛选与分析的强大功能,抓住重点问题、重点环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缩短审计时间。

标签:;  ;  ;  ;  ;  

实施交付审计的实践思考_审计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