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科互补促进学生乐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巧用论文,促进学生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学科之间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逐步互相渗透融合的。因此根据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互补功能,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乐学不疲。
一.与美术相结合。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与图相关的内容比比皆是,如看图学文、归类识字、基础训练中的看图说话、作文等,因而,“图”便成了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教学时可作如下引导:
1.以图激趣。即在授课时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展示出来,或在上课时根据授课内容,边讲边作一些简笔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导入新课时,就用投影显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残垣断壁、破损不堪的景象,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谈话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建筑宏伟、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皇家园林,却在8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呢?此时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状态下进行学习,效果极佳。
2.以图诱说。图画的直观性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看图说话、作文、编故事时可以应用。如指导二年级的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时,通过电脑显示画面,再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诱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3.以图导思。教材中的插图除了画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弦外音”。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点段的描述,以领悟文章中心。如《丰碑》一文的教学,文中插图可与第七自然段文字结合教学,用投影显示画面、文字,然后指导学生透过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等深入剖析,联系上文描写,体会天气之“冷”及军需处长的衣服之“薄”,从而领悟军需处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
4.以图促写。即让学生在作画中学写,在读文中学画。例如美术课第五册教材中《玩具》一课,语文教师可同美术教师联系,在学习画玩具后布置学生为自己美丽的玩具配上一篇小作文,题为《我喜欢的玩具》。又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画画“我心中最美丽的公鸡”,看谁画得最美(外表、姿态、行为……)。如此训练,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与音乐相结合。
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再现、渲染、创设文中情境,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促其乐学。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可配上哀乐,使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教《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时,可配上《春天的故事》等乐曲;对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可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中,如《草原》《可爱的草塘》等,配以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语文教学还可以同社会、自然、劳动、体育诸学科的教学有机配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中求乐,乐在课堂,练在课堂,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标签: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