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专家打分法的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风险评价论文_严中辉

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淮安白马湖的生态修复的工程风险,从自然、经济、技术、养护管理4类共16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结合专家打分进行层次分析。其中养护管理风险(3.0571)、技术风险(2.6222)较高,总体工程风险(2.5497)一般。湖泊生态修复过程应更多关注方案技术的合理性与后续可持续性。

关键词:生态修复;工程风险;AHP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白马湖

1 研究区域概况

白马湖位于淮安市境内,鸟瞰形状似一匹奔跑的白马,是江苏省十大淡水湖之一。其为该地区的经济开展(生态养殖、旅游业等)和环境防治(防洪、水源等)贡献了巨大力量。但近年由于周边土地利用开发问题,围湖造田,养殖地域过度扩大,湖泊面积明显减小,由建国初期的150km²减少到2010年的113.4km²。2010年湖区已开发利用面积103.9km²,开发利用率达92%, 正常蓄水面积缩减至42.1km²。由于过度、无序开发利用,近年来白马湖的水域面积持续减小,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在防洪减涝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人为因素造成了白马湖及其周边环境的破坏,也严重影响了其在生态、经济各方面发挥的难以估量的作用,生态修复亟不可待。

2 研究方法

在进行白马湖工程时通过AHP法、专家打分法首先确定该项目各风险因素的比例,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

对白马湖工程通过问卷、现场走访、言语交流等方式,选取白马湖项目相关(保护白马湖生态修复指挥部、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淮安市审计局)10名专家,对该工程进行风险分析,经过会议各抒己见,并最后总结出该工程的主要风险。其工作步骤为:(1)选择该方面较为权威的专家;(2)形成白马湖工程相关问卷,并交予前者进行评价;(3)收集所填写问卷,并进行归纳整理,并成为下轮根据;(4)第二步与第三步循环几次;(5)归纳总结上述数据,并形成最终表格。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以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的风险类别为基础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采取目标分解方式,从目标层开始,直到因子层目标能够用定量的独立指标衡量为止。将评价体系分为三层结构:第一层为目标评价层,第二层为中间要素层,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与养护管理风险4层;第三层为因子评价层,共16个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风险评价体系

2.2评价因子打分标准

针对白马湖工程的背景及专家以往自身经验,对上述表格的各项数据打分。事先给定风险区间,并通过分值区分同一区间的重要性程度,给认为风险高的打4-5分,风险较高的打3-4分,风险一般的打2-3分,风险较低的打1-2分,风险低的打0-1分。

表1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风险评价因子赋值表

R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对项目的潜在风险一直贯穿工程始末,笔者就各要素风险程度在表2中分析了水质环境、病虫害等问题对项目的影响:

表2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R1自然风险要素的评价因子

R2经济风险

白马湖的生态修复工程需要大面积水生植物,而施工期漫长、工程量浩大等各类问题影响工程进度质量。根据对本案经济方面的影响程度大小,笔者在表3中列举了资金、成本等4个主体因素,并对各项进行了简单剖析:

表3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R2经济风险要素的评价因子

R3技术风险

生态修复技术处于不断的摸索进步过程之中,技术因素决定了自然湖泊生态修复项目方向,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及产生的正面效益。本项目就可行性、设计、施工3个评价因子在表4中进行分析:

表4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R3技术风险要素的评价因子

R4养护管理风险

自然湖泊生态修复项目的养护与运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可持续性及社会、生态效益的发挥。项目于小宁过程的养护管理风险的评价因子详情如下:

表5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R4养护管理风险要素的评价因子

2.3计算评价因子权重

邀请对白马湖生态现状比较了解的相关专家成员,确定相关指标的权数,主要是采用意见征询法。评估小组成员运用yaahp软件以填表的方式按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分为5个级别,对同一层次的每两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

表6 权重指标分级评价标准

对于判断矩阵各元素来说,显然有:=1,=1/(i=l,2,⋯,n;j=1,2,⋯,n)

3 研究结果

对每一层评价要素建立判断矩阵后,各要素层权重的排序为:R4养护管理风险(0.4505)> R3技术风险(0.2242)>R1自然风险(0.2157)>R2经济风险(0.1096);且一致性CR=0.0389<0.1。

加入10位专家问卷评价因子加权计算后,结果如下:

表7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风险评价结果

结果如表7所示,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总体风险(2.53497)处在风险对照表中的一般水平,对工程各方而言均在接受范围内。根据上述计算,R4养护管理中的部分风险权重占比大,如R43施工管理风险(0.1207)、R44定期养护风险(0.2172);且白马湖生态修复项目评估的R4养护管理风险是唯一得分大于3的评价要素,风险较高;侧面反映了生态修复项目的成果在国内难以持续维护的尴尬境地。

4 讨论

针对上述评价结果,白马湖项目存在较高风险的后期养护管理与施工技术,对此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与保障策略。项目实施完毕后,必须保证整个治理区域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建立预警管理体系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湖滨带的科学养护,以维持生态平衡为主要目的,通过水体内部循环等其他辅助手段,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主要措施如下:

(1)周期性对水系周边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作出是否需要对部分水域水生植物清理的判断。往往不及时清除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定期清理,尽量使湖滨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将及时开展收割、收集、加工储运、处置或利用水生植物,将没用的水生植物回收利用,避免其对水体环境带来不必要的污染。我们对水生植物的收割方式为手工操作或者机械施工,不使用化学灭草剂,这将大大减少对水环境产生的不利的影响。

(2)定期进行植被、土壤(N, P, K含量、微生物量和种类等要素)、水体质量监管,测定其对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及作出维护必要性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措施对策,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养护标准,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养护,准确把握水域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方案,完善工程组合优化、时间序列优化,决定水系污染控制措施的选择及采取措施的力度。

(3)建立长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了水系长远考虑,建立项目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区水体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也是很必要的,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长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包括法规管理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宣传教育职能、经营管理职能,环境监测系统、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水质调控系统、维护保洁系统、预警管理系统等,这些职能与系统在履行中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创造水环境治理工程区水生态环境建设长期“水清见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苏海松,梁军,崔军. 退圩还湖对白马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J]. 江苏科技信息. 2015(17): 36-37.

[2]贾硕岭. 白马湖水生态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水利. 2013(03): 28-29.

[3]王敬磊,吴漩,陈姝. 淮安市第二水源地设置及保护对策探讨[J]. 治淮. 2017(11): 38-39.

[4]何江丽. 风险投资的项目风险管理[D]. 西南交通大学, 2002.

[5]杨雯. 基于GIS的村镇民俗旅游资源评价[D].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6]吴瑜. 基于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D].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7]常虹,杨万红,王玉,等. 白马湖退圩还湖方案及效果浅析[J]. 中国水利. 2014(08): 23-25.

论文作者:严中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基于AHP专家打分法的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风险评价论文_严中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