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招法加强主动对接武清区着力推动校地人才合作论文

创新思路招法 加强主动对接武清区着力推动校地人才合作

撰文、摄影/中共武清区委组织部

本刊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武清区以高标准人才工作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加速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才转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大本营、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地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最依赖的资源宝库。近年来,为破解高层次人才不足难题,武清区创新思路招法,加强主动对接,积极推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110余家高校院所达成人才合作关系,吸引了一大批高校优秀人才来武清区创新创业,有效破解了人才短缺难题,为武清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谈经验

整合校地人才合作工作力量。 一是强化谋划部署。将对接高校人才合作纳入年度人才工作重要内容,把工作分解为项目合作、人才招聘、人才挂职、社会实践等4大项14子项内容,明确部门分工,任务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校地人才合作事宜,加强工作推动落实和沟通联系,确保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开展。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每年拿出上一年度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300万元作为人才活动专项经费,重点支持与高校的各项人才合作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主动与高校院所对接人才合作的积极性。三是强化统筹协作。对校地人才合作重点工作,区人才办坚持统筹把握、分工负责,指导人力社保、科技、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园区、镇街、重点用人单位积极发挥用人主体作用,集群作战,合力攻坚,形成“区人才办—职能部门—重点用人单位”三级联动,共同做好高校引才工作。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一是共建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与重点高校院所尤其是京津地区高校院所共建平台载体,建成的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天津)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天津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武清产业基地等,成为武清区深挖高校优质人才项目资源的桥梁。二是大力引进高校项目。深挖重点高校科技资源,大力引进重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着重跟进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工等高校,建立持续跟踪对接服务机制。梳理区内产业优势和承载能力,围绕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产业,分条目、精准化推动高校人才项目落地。比如,近期与清华医学院董家鸿院士医工结合概念验证项目签署合作协议,与北大高文院士数字视网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两家高校项目均将落户武清。三是创新柔性引才用才思路。为充分挖掘高校智力资源,武清区实施政府特聘专家顾问等制度,创新引智借脑、柔性引才模式。支持用人单位以“技术顾问”、“周末专家”等方式柔性引进高校院所人才,给予2万—10万元人才奖励。鼓励用人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平台载体,并予以经费支持。同时,积极引进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等高校优秀人才到重点用人单位挂职锻炼,开展科技攻关、智力服务。

打造校地合作品牌活动。 一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校地间最基础的人才交流合作模式,每年面向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征集科研、技术、管理等岗位需求,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遴选专业人才。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博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及相应交通补贴。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积极开展参观区域发展成果、进校园经验分享、进军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等多项特色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内容。二是举办校园招聘推介活动。组织区内重点用人单位分别赴清华、浙大、上交大、武大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对接交流和招聘活动,提升区内企业在院校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同时,在重点高校建立武清“人才工作站”,聘请教师、学生骨干担任“武清人才宣传员”,为每名宣传员提供经费支持,打通校地合作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宣传引导高校人才到武清就业创业。三是打造“3+N”合作模式。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打造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北京通州、河北廊坊与高校创新开展“3+N”合作模式,构建联系紧密的区域大合作网络。整合三地优势资源,组团与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人才培训、名校学子通武廊行等活动,面向高校形成“1+1+1>3”的区域环境比较优势和人才吸引力。

我国不同规模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相较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大型企业两化融合基础普遍较为扎实,为比较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对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以在不同板块上市的企业为对象,提出假设H1a~H1d。

说成效

高校人才集聚形成良好趋势和规模。 在重点高校的支持下,武清以人才交流作为校地合作的突破口,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累计建立1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清华、北大等高校院所项目151个,柔性引进350余名院士、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来区交流服务,吸引14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来区社会实践、参观交流,为武清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有2.4万余名人才落户武清区,其中学历型人才占比达64%,高校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PFS投加量为1000 mg/L,设定磁场强度12 mT、磁化时间5 min,分析磁化频率对出水余铁及亚铁含量和pH值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随磁化频率的增大,出水的余铁和亚铁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磁化频率为130 Hz时,混凝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最为明显,故选择磁化频率为130 Hz较适宜。

校地人才合作不断深化。 随着校地合作的开展,武清先后与清华、北大、浙大、天大等13所全国“双一流”高校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卓越大学联盟、教育部直属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会等高校机构达成合作关系,武清区的高校“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武清区与清华、西交大等高校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签订了全面的人才合作协议,设立清华大学武清英才奖学金,成立西交大武清人才工作站,涉及人才招聘、教育培训、科技攻关等内容,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累计在重点高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3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5700余人。今年7月初,“校市合作 服务天津”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武清区举办,10余所重点高校的近百名研究生来区开展智力服务。

打响了通武廊人才合作品牌。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武清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以人才合作为引领,不断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进程。高校人才通过柔性引进、社会实践、调研考察等途径,走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近距离感受地方经济发展、地域文化和人文等,进一步增强通武廊区域整体吸引力,引导高校人才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通武廊区域与清华、浙大、上交大、武大、天大等9所重点高校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累计举办3场通武廊清华大学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210余名,10余所重点高校的320余名优秀学子到通武廊区域参观调研,进一步提升了武清区和通武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标签:;  ;  ;  ;  ;  ;  ;  

创新思路招法加强主动对接武清区着力推动校地人才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