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儒家思想解读论文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儒家思想解读论文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儒家思想解读

李建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 从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以及儒家思想对伦理道德规范入手,追溯中国武术儒家思想内化为武德的文化必然,从而构成了中国武术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要素。通过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儒家思想解读,认为:儒家思想中对人伦德行的规范主要表现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方面,发现这正是武德形成的伦理基石,并分别以武术道德、武术美德、武术品德三种武德范式呈现出来。其中,仁义礼智信是武德中必须要恪守的道德底线;温良恭俭让是武德中要积极倡导的美德诉求,忠孝廉耻勇是武德中要培养并树立的品德榜样。武德作为中国武术文化要素,不断完善和发展武术文化体系,向武术文化的纵深方向探究。

关键词: 武德 武术文化 儒家思想

“我国武术文化来源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沁润滋养下发展而来的,对中国武术文化构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1]而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对武德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2]显然,武德是伦理层面的文化范畴,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以及以倡导伦理道理规范的当属儒家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及精神几乎成为各个行业共同奉行的道德准则,武术领域也不例外。重新解读儒家伦理思想在武术领域的表现,结合武术中带有典型儒家思想的道德、行为等不失为一条探寻两者关系的路径。”[3]

经过反复优化,最终确定以报废磅台为基础,焊接6寸钢管为立柱,其上安设10m皮带架,最上面安装滚筒。通过机电维修车间近十天的焊接,滚筒筛装置最终在车间厂房内预制成型。然后整体转运至煤场进行安装调试。

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较强,可以充分弥补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生产实践的不足,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达到教学的目的;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教科书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教师自身找差距,改进教学法和模式,改善知识结构和层次,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纺织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培养计划的要求,促进了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在新的世纪里,根据我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建立“文化自信”的要求,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文化要有个自觉。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4]套用费孝通先生的话,就是新的历史背景下,谋求武术的发展就要唤起武术文化的自觉,尤其对武术文化中伦理道德的形成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其“自知之明”,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武术文化自信。

1 儒家思想中对“德”的推崇

1.1 儒家对传统文化以及周礼的继承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主要学派之一。在此后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儒家后人及其弟子不断地对其思想学说加以丰富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今日的儒家思想。那么,在解读儒家思想的同时,有必要对其思想产生的背景作一下说明,因为它关系着“德”的传承和发展。

“德”在儒家思想里,是一种反应内心变化的情感,通过外在的“礼”表现出来,因此,儒家特别强调礼仪,这也是对周礼以及传统文化的延续。不过周礼是一种制度,是礼制,是奴隶社会中贵族的特权。《礼记》上说:“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就说明了庶民没有受过礼的教育,不必用礼制来要求他们。而儒家对“礼”的要求在思想上则更先进了一步,他们认为庶人也应当接受“礼”的教育,社会秩序运转才会良好。这种对“德”外化的礼,在当时实属超前,同时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是第一个以六艺教一般人者。

孔子不仅对周制礼仪极力倡导,而且对传统文化经典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周制方面,“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要略》,刘文典先生《淮南鸿烈集解》,卷二十一,页八)在对待传统文化典籍上,孔子也极力推崇。如在孔子的教学中,以“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作为主要内容,并对传统文化经典加以“德”的渲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论语》卷九,页五)“可见孔子讲《诗》,注重于其中之道德的意义,不是只练习应对,只求‘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矣。”[6]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论语》卷一,页十四至十五)“此以‘齐家’为‘治国’之本,可见孔子讲《书》,已注重于引申其中之道德的教训,不只记其中之言语事迹矣。”[7]可以看出,孔子所提倡的是要恢复周制礼仪,继承传统文化,通过建立以“仁”为核心的人伦道德规范,建立有序的社会制度,使之成为君子或圣人,成为积极入世的国之栋梁。

1.2 儒家对“德”行的发展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者“品行”,是传统文化中保留下来的美好品质,先秦诸子百家也多有提倡,然儒家更是把“德”作为个人修行的标准。孔子注《周易》作《系辞》《文言》等对“德”都有着重阐明。《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的德性就是大地的品格,君子应当效法大地的宽厚、和顺的德性,容载万物。”[8]《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按照唐孔颖达注解:“德,谓德行。”由此得出,“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是德行、品行,这里包含有要遵从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成为中国伦理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向来崇尚“德”行,这绝非从春秋时期的儒家开始,从炎黄到尧舜,上古时期的原始部落,在治理其管辖的领域内,无不是以广施“德”行于百姓中。《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史记》又说:“能明驯德,以亲九族。”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礼制一直延续到西周才逐步完善,而到了东周时期,由于王权旁落“周室衰,礼法坠”等社会礼制开始出现瓦解,一些维护传统文化和周礼的人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其中孔子就是最杰出的倡导者。“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孔子心目中,周之典章制度,实可以‘上继往圣,下开来学’。孔子一生,以能继文王周公之业为职志。”[5]可见孔子对“克己复礼”始终念念不忘。先秦中国社会制度混乱,尤其从春秋时期开始,传统文化周制礼崩乐坏,为恢复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由此,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孕育而生。

先秦儒家学说作为诸子百家之一,从最初孔子倡导的“礼治”,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的“德治”思想,再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人治”思想,并加之法家、道家思想的兼顾,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开始,并此后一直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从人格心理学上讲,美德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力量,勇气,自信等,都可称之为美德。而在儒家思想中对美德的理解主要关系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关于具有美德的人是否只关心他人的外在福祉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具有美德的人是否本质上是利己主义者的问题;第三是美德与社会正义的问题。”[21]儒家思想认为“温良恭俭让”意思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儒家思想倡导的五种美德似乎更加贴近对家庭的规范。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22]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美德,在现代家庭、社会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武术,在武德的教育中,更要以儒家思想中的“温良恭俭让”作为武德教育的美德去积极倡导和弘扬。

《三字经》上说:“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表达出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伦理道德要求,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对于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的美德,见于《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就是儒家对“德”行的发挥,提倡的做人要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用这些美德去感染身边的人。

对于儒家培养“忠孝廉耻勇”的品德,主要散见如下。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以此来反省自己。《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又如:“百善孝为先”。《荀子·修身》:“廉耻,即廉操与知耻”。《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孔子在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从先秦发展而来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其思想政治地位不言而喻。儒家思想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其必然合符国家需要的意识形态。孔子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体现了个人之“德”行修为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相得益彰。

2 中国武术文化儒家思想的内化是底线与崇高追求

2.1 儒家思想赋予了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底线

综上所述,诸子百家中儒家对“德”的继承和发展最为系统和全面,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正是儒家对“德”的倡导和弘扬,才使得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是图书馆做好服务的关键所在,高校图书馆员参加学术会议对高校、图书馆及其个人都具有积极作用。为此,一方面学校及图书馆应加大政策引导与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自身要积极争取参加,从而在高校图书馆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气氛,推动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诚然,武德不仅是我们要长期恪守的道德底线,也是习武之人立身处世的不二法宝。为维护武德的纯洁性,我们在继承和发展武德的基础上,对于那些传统武术文化陋习,进行努力的克服和摈弃同样不可忽视和或缺。中国武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携带着千年来封建社会的狭隘性,以及落后历史的劣根性。传统武术在传承上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在尊祖师习俗上带有明显的浓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清规戒律和续家谱、立牌位等歪风邪气,以及唯我独尊的“宗派之争”,尽管在当下社会武术团体中,也仍然常见。为争正守门派,不惜互相打压、讽刺、排斥、讪骂,甚至大打出手,严重挑战了武术的武德底线,损害了武术的世人形象。因此,武术在继承传统文化时,不仅要取其精华,还要去除糟粕,文以德彰,武以德显,武术的真谛就在于重德与否。

2.2 儒家思想的“德”性基因,构成了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化的发展和趋势已经成为这一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都在迈进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成为领军者,成为拥有话语权者,无不体现在其核心竞争力上。因为,“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新的发展态势。”[9]中国武术作为身体活动,在迈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文化代言。在“经历了东方传统文化浓重的伦理道德的渲染,中国武术由简单不断走向复杂,从‘技击’走向‘文化’。”[10]在文化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国武术拼的不只是技术,而是由技术作为载体的“文化”这一核心竞争力上。“文化成为中国武术独特的个性,是构成中国武术文化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元素。”[11]确立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定位后,从而剖析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则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力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12]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拥有129个拳种,其丰富的项目无不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这种东方文化特质与西方奥林匹克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立形态,中国武术文化完全可以形成我们独有的文化品牌和形象。

“仁义礼智信”是指仁爱、正义、礼和、睿智、诚信五种道德标准,是由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先后对人伦道德所进行的规范和发展。其中,“仁”是儒家思想核心,讲究以仁爱人,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9],在武术中体现为“力爱不二”的武德,也就是习武与仁爱相统一。“义”为正义、义举、道义,《孟子·告上》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把“义”看成比生命还有可贵的道德,而在武德中同样有着儒家“义”的推崇,武谚:“人讲信义,拳见正义。”又如历史人物关羽、岳飞等一些习武之人均成为“忠义”的化身,即便在现代社会也一直延续着“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武德精神。“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20]武术中的“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就是通过武术的“抱拳礼”贯之始终,以此进行“礼仪”道德规范。“智”:智者,知也,对于习武之人更要明辨是非、曲直、邪正、真妄,不然,习武之人将会祸乱社会,成为助纣为虐、忠奸不分的武术败类。“信”:信者,诚信,武德要求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都要有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方可为武、为人。

吕凌子刷完碗,把自己关进了卧室,生产厂家直到现在也没跟她联系,她想问下莫老板到底怎么回事。莫老板接到电话,嘴里像是嚼着什么东西,含混不清地说:昨天上午我特地派了个人过去,结果白跑一回,让你们把发票复印件拿来,你们根本不当回事!没凭没据的,我怎么向生产厂家反映?

3 儒家思想在武术文化中所折射出来的武德范式

3.1 “仁义礼智信”是武德中必须要恪守的道德底线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符合社会公德、风俗、习惯等。是后天养成并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而道德底线则是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即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最低警戒线。黄向阳先生曾提出道德的三个层次:“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15]从道德的三个层次可以看出,儒家所遵循的“仁义礼智信”即“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是对人提出的道德规则,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范畴,是人成为人所必须强制遵守的,也是武德中所要恪守的道德规范。而“‘底线’是对所有人、所有社会成员共同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要求,如果打破这个‘底线’,等而下之,则人不成其为人了。”[16]武德中所奉行的道德底线也正是儒家思想的折射。

我们在评价是否合乎道德底线的时候,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绝不能简单的用“不损人、不杀、不偷、不抢、不欺等,即不能只停留在‘不准’的道德层次,而在于保证人之行善。因为‘不恶’并不等于‘善’,在善恶两极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善不恶’的阶段,即通常所说的‘道德冷漠’。”[17]因此,在武术中对武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不违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冷漠”层次,而应该做到合乎“仁义礼智信”最低层次善行的人。

另外,我们在恪守武德底线的同时还要有“底线思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书记也多次强调对于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其逻辑起点是发现事物发生最坏结果的底线,其着力点是守住底线、防治最坏结果的产生。”[18]同样对武德的培养,也要有对习武不端者,以武滋事者进行必要的预防。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仁义道德”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也逐步形成了中国人特有“德”性评判标准。无论我们身处任何行业,无不用“德”来去评判是否合理,尽管当下的法制社会,同样建立在是否合乎道德的标准。可以说“德”性基因,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核心要素。反观中国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里,“德”同样是一切武术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不成文规定。拳谚有“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德仁者不教失仁,不德之人传而失艺。”“宁可失传,不可误传。”在拳谚中,我们到处可见各家流派对“德”的推崇和高度重视。“儒家伦理的这种人格思想深深影响了武德,崇礼是习武人伦理道德的基础,形成了习武人生活的基本准则。”[13]“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文化力是文化活动的引擎。”[14]由此得出,文化是竞争力,而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德”性基因,正是中国武术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3.2 “温良恭俭让”是武德中要积极倡导的美德诉求

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后,基本上坚持了“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并重视“人治”的道德规范,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结构。在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中引申出多个范畴,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德行。其中“仁义礼智信”的意思为仁爱、正义、礼和、睿智、诚信五种道德标准;“温良恭俭让”意思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忠孝廉耻勇”意思为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五种品德,均是“德”的最好阐释。

“温和”有温柔、温顺、和谐、祥和之意,在习武之人看来,功夫越深的人越是为人温和,总是表现出儒学风范,武谚有云:“学打先学乖,功夫在诗外。上场如猛虎,下场如绵羊。瘪谷昂头实谷底,功夫高超涵养深。”又如儒家讲的“善”在武术中的表现为“宁伸扶人手,莫张陷人口。遇强不惧,见弱不欺。”儒家讲“恭敬、谦让”,在武术中的表现为“勿恃拳,多恭谦。恭可平人怒,让可息人争。大事自谦自约,小丑自大自傲”至于儒家讲“俭朴”,武术之人更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代习武之人大多以“勤俭节约”为传承美德传于后人。

在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导下,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正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武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内化为中国武术所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属性——武德。所谓武德,我们认为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管是过去的各家门派所立的“门规、戒律”,还是现代社会武术组织所遵循的“尚武崇德”精神,均是武术人所坚守的伦理道理底线,同样这也儒家思想在武术文化中内化的人伦体现。因此,对于习武人来说,恪守以武德为人伦的道德底线,才是守住了武术的本、武术的根。武术谚语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拳以德立,德为艺先。”;“文以德新,武以德显。”;“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这些武术名谚,皆体现武术对“德”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

通过习武,我们更加了解“以武不武”的武术真谛,从而学会温和、善良的对待每个人,每次的抱拳礼,让我们学会以恭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对手,把更多的传统美德,通过武德传承下去,同时也把“温良恭俭让”作为武德内容加以规范化培养,使每个习武之人都是传统美德的传播使者。

3.3 “忠孝廉耻勇”是武德中要培养并树立的品德

对于品德的表述,有多种角度可以去描述。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个人品德就是个人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即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和倾向。”[23]伦理学认为:“个人品德即道德个人品质,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特定社会道德原则、规范表现在社会个体的思想行为整体中的稳定特征和一贯倾向。”[24]而作为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品德”的表现大体可概括为“忠孝廉耻勇”即为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五种品德。儒家对“忠孝”的理解是忠君,强调君权,孝指“尊亲”,主要是“尊父”,强调父权,因此传统忠孝观实质是“君父同一”“家国同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武术作为践行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有“尊师重道”的武德要求,武谚有:“爱徒如爱子,尊师如尊父。相逢不是忠良辈,他有千金也不传。”可见都是对忠孝的一种武术行业表达。对于“廉耻”,儒家思想也一向注重。明代大学者吕坤指出:“五刑不如一耻”[25]孔子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6]孔子认为:“知耻近乎勇。”就是说指导错误就去改正,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孟子也把这种知耻感作为人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他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27]又有:“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汝廉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武术中的武德行规均渗透着儒家文化的烙印。

现代社会下,武德对于“忠孝廉耻勇”的儒家思想继承,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习武,在面对墙壁上挂的国旗时,我们懂得忠于祖国、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面对师父行抱拳礼时,我们懂得感恩,会想起父母的不易,变得更加孝顺;当在赛场上技不如人时,我们明白还要更加努力,一雪前耻,当失败一次次来临时,我们要学会越挫越勇,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总之,通过武术,逐步树立起以“忠孝廉耻勇”为品德榜样的武德范式。

本次在渠道两侧设压顶板,压顶板为现浇混凝土板,规格30cm×6cm×98cm,混凝土采用C20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施工时将压顶板嵌入渠堤顶,与堤顶在同一平面上。每两块板间设1道缝,缝宽2cm,用M15砂浆填缝。

4 结语

儒家思想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发展和形成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在人伦道德方面,对武术“武德”文化的形成,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正是基于此种原因,对于武术的“武德”文化解读,从儒家思想文化视角更具合理性和必然性。通过儒家思想的解读,武德文化中具有三种德性范式:仁义礼智信是武德中必须要恪守的道德底线;温良恭俭让是武德中要积极倡导的美德诉求,忠孝廉耻勇是武德中要培养并树立的品德榜样,这对于解读武术文化的纵深层次有着积极的意义。

刘丽芳极少光顾丈夫公司,生意上的事也从不过问,她今天来的目的只想推心置腹地与丈夫谈谈,尽最大努力地解开丈夫心中那个结,那个结关乎两个人的声誉,甚至婚姻。丈夫的匆匆离去对刘丽芳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综上所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开腹阑尾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康复速度,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值得应用。

武术不仅有着“技术”的硬件载体,更重要的是有着“文化”软件这一核心驱动,我们在规范、传承技术的同时,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更要加大力度。武术文化概念如何表述?武术文化深层探究、武术文化如何在未来武术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功能等诸多课题,亟待武术人士去探寻,在当前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相信武术文化的研究成果将雨后春笋般地呈现。

法兰盘作为主要承力部分,主要承受密闭容器的内压力、清洗盘的压力、雷达测距装置拉力、LED发光标尺拉力、摄像头和照明系统的压力.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静力学应力分析,然后通过优化可计算出法兰盘板厚.

参考文献:

[1]史德新.论老子守中思想与孔子中庸之道的异同[J].求索,2010(5):112-114.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龚正伟,石华毕.中华武术武德的源起及基本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3(6):120-124.

[4]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5]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1

[6]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1

[7]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1

[8]严有榖编著.周易六十四卦精解[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8.

[9]田丰.论文化竞争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65-70.

[10]王岗.解密与发现: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12.

[11]王岗.解密与发现: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12.

[12]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07,12(29):3.

[13]王岗.解密与发现: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12.

[14]王岗.解密与发现: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12.

[15]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1.

[16]郝侠君.怎样看待“底线伦理”[J].湖北社会科学,2002(4):43.

[17]李建德.论考察底线道德的基本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02(6):16-20.

[18]周亚东.底线思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之一[J].理论视野,2017(2):23-26.

[19]孔子等.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0]夏祖恩.荀子农业文化思想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108-113.

[21]黄勇.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2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3]蒋勇,邱国栋.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其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0(9):39-43.

[24]蒋勇,邱国栋.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其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0(9):39-43.

[25]吕坤.呻吟语[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314.

[26]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13,196.

[27]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290,69,290.

Wushu Morality: An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Thought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Li Jianwe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46,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Confucian thought and Confucian ethics and moral norms, the cultural inevitability of Chinese wushu Confucianism is traced back to Wushu Morality, which constitutes the cultural element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hinese wushu.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orms of human morality in Confucianism are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aspects of " Benevolence, Justice, Propriety, Wisdom and Faith, Courtesy,Modesty, Loyalty, Filial piety, Shame and Courage " and it is found that this is the ethical cornerstone of Wushu Morality's formation.The martial arts morality, martial arts virtue, and martial arts morality are presented separately. Among them,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propriety and wisdom are the moral bottom line that Wushu Morality must abide by; Be gentle, respectful and frugal are the moral appeal that Wushu Morality wants to actively advocate, and Loyalty, filial piety, integrity, shame and courage are the moral examples that Wushu Morality wants to cultivate and establish. As an ele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Wushu Morality continuously improves and develops the martial arts cultural system and explores the depth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Keywords: Wushu Morality Wushu culture Confucianism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839(2019)7—0029—06

作者简介: 李建威(1983~),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发展研究。

标签:;  ;  ;  ;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儒家思想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