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崔海岩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崔海岩

(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瓣膜病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6年6月风湿性心瓣膜病34例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无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医治疗能改善心脏瓣膜患者的症状,延缓其自然病程,改善心力衰竭的表现,缓解心绞痛症状,预防栓塞中风的发生,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风湿性心瓣膜病;中医辩证;分类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61-02

风湿性心瓣膜病多由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致发风湿性心脏炎,并经迁延日久,遗留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疾病,又称“风心病”。主要表现为瓣膜口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临床表现以心悸、喘促为主症,结合次症、兼症、舌象、脉象等分析推求。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6年6月风湿性心瓣膜病34例的中医辩证论方地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2±3.5岁。病史2~22年,心气虚7例,心血瘀17例,心气脱9例,心功能不全Ⅰ级5例,心功能不全Ⅱ级14例,Ⅱ~Ⅲ级10例,Ⅲ级5例。

1.2 方法

1.2.1心气亏虚证:心悸气短,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或夜间不能平卧。头晕乏力,神疲,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心气亏虚,心神失养。益气养心,养心汤加减。本方出自《证治准绳》。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补益心肺之气;当归养血,川芎行气活血;半夏燥湿化痰;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五味子敛肺宁心安神;若畏寒肢凉加桂枝;口干咽燥,脉虚数者,加麦冬;大便干燥者加生地;咳嗽吐痰者加半夏、杏仁;咽干、关节肿痛者加威灵仙、络石藤祛风清热除湿。

1.2.2肺肾两虚证:呼吸急促,动则益甚,甚则气喘,不能平卧或夜间突发气短喘促,取端坐位。易感冒,咳嗽吐痰或干咳。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沉细或弦滑、结代。肺肾两虚,肾不纳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肃降肺气,补肾纳气。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两方分别出自《金匮要略》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葶苈子、大枣泻肺逐饮;苏子、半夏、前胡降气化痰平喘;陈皮、厚朴宽胸祛痰;肉桂温肾纳气祛寒;蛤蚧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当归治咳逆上气,防温燥伤阴;甘草祛痰,调和诸药。

1.2.3阳虚水泛证:心悸怔忡,心中觉空虚或心悸如脱或左乳下筑筑而动,气短不续似叹息之状。面色白光白虚浮,形寒怯冷,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腹胀,四肢不温,自汗尿少。舌淡,苔白。脉象细弱。心肾阳虚,阳虚水泛。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本方出自《伤寒论》。方中附子温补心肾,以助阳气;桂枝温阳化气;黄芪益气利水;茯苓健脾渗湿,以扶脾之运化;泽泻、五加皮利水消肿。阳虚甚,怕冷,加红参、细辛,心悸;水肿甚者,加五加皮、猪苓;腹胀者,加大腹皮;胁下癥积者,加生山楂、丹参、泽兰、益母草。

1.2.4血瘀水阻证:心悸怔忡,胸闷胁痛,气短。唇紫绀,两颧黯红,腹胀,水肿,胁下痞块,颈脉曲张,爪甲青紫,口燥但欲漱水不欲饮。舌紫黯或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或促、结代。血瘀水饮内停,阻滞心脉。化瘀利水、佐以益气。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两方分别出自《医林改错》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泽兰、路路通、枳实利水消肿;川芎行气活血;当归养血活血;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桃仁活血化瘀。胁痛明显加郁金、赤芍,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芪、党参。

2.结果

3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无有明显毒副作用。

3.讨论

临床表现以心悸、喘促为主症,结合次症、兼症、舌象、脉象等分析推求。临床主症伴见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健忘失眠,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为心气不足,阴血亏虚;主症伴见咳嗽,咳痰,气短动则尤甚,甚则不能平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为肺肾两虚;主症伴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舌质淡胖大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多为心肾阳虚;主症伴见口唇紫绀,两颧黯红,胁下痞块,颈脉曲张,爪甲青紫,胸闷胸痛,或脘腹胀痛,下肢浮肿,舌质紫黯或青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结代,为水瘀互结。风湿热外邪与血相搏,湿热不化,瘀血内结,病久气虚阳虚,心血不能鼓动而瘀血内停,阳气衰竭则瘀与水结。

未见心悸者,邪气尚浅,病变多轻。劳累或运动后心悸明显,伴倦怠乏力,短气者,为病邪内舍于心,心气心血亏虚。心悸无宁日,自觉心中空虚,形寒怯冷,喘息气促,自汗,为心阳不足,心功能代偿不全之征。心悸益甚,兼见肿满喘促、胁下痞块、唇甲青紫,为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若见心悸如脱,气短不续,汗出肢冷,尿少而全身浮肿,则为阳虚欲脱之危候。脉细滑数为风湿化热;脉细弱为心血亏虚;脉沉细为心阳不足;脉结代为心血瘀阻、心气不足、心血亏虚之征。舌红苔黄腻,为风湿化热;舌淡无苔,为心血亏虚或气阴两虚;舌紫黯有瘀点为心血瘀阻;舌淡苔白,为心阳不足之象。

【参考文献】

[1]晏卫东,陈俊友.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68例[J].武警医学,2000,11(7):402-403.

[2]赵光珍.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中医治法[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113-114.

[3]唐小华.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临床观察分析[J].北方药学,2012,09(7):46-46.

[4]王锋.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经验[J].河北中医,2001,23(11):862-863.

[5]张潇潇,闫早兴,杨传华.风湿性心脏病传变及辨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6):67-69.

[6]刘家富.风心病辨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185-185.

[7]张峰,周承志,邱明义,张道亮.六经辨证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90-1091.

[8]张颖.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4):92-94.

论文作者:崔海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中医辩证治疗论文_崔海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