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研究

徐桦[1]2007年在《开放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竞争加剧和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步伐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日益开放的条件下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于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组织效能、获取可持续发展优势的银行再造,作为一项新兴的革新理论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正悄然登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舞台并逐步带领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崭新的发展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再造已为西方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斐然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创新活力。在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也已有四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它们虽然在总体形式上向推进公司治理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但其在流程再造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再造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体制再造的多元化与现代化的深度与力度上仍显欠缺,并与外资银行及国内其他股份制银行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分析研究银行再造的理论体系,借鉴国内外银行再造的成功经验与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改进,为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再造道路提出意见与建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再造中的流程再造、管理再造、体制再造等叁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同时通过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比较分析法,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以及西方银行再造理论与我国银行再造实践中的差异,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见解和操作方案。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银行再造的国内外理论综述;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银行再造理论的涵义、内外部动因及具体的再造内容:第叁部分提出了银行再造的模式、方法、核心策略,并重点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再造模式选择;第四部分结合了我国银行再造的案例,提出了优化业务流程、构建高效组织结构、打造全功能现代化银行的观点:第五部分引入了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为研究对象,有的放矢的制定了银行再造的具体方案,指出其潜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对策与建议,并探讨了今后仍有待努力的方向。

熊继洲[2]2003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两低一高(资本充足率低、资源配置效率低、不良资产占比高)问题,一方面影响着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中国的GDP增长,使通过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愿望难以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民族银行业面临加入WTO即2007年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带来的巨大冲击。对主要依托间接融资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中国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可谓任重道远。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性,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先后采取“放权让利”、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方式,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然结果不甚理想。“放权让利”后短期行为凸现;补充资本金后资本充足率又不断下降;债转股后不良资产又开始积累,而且是大面积的,二次剥离呼声又起。这就让人们不得不从体制的源头来考虑,必须从体制再造上来防范和控制这些弊端,而不仅仅是“技术模仿”。为了深刻剖析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弊端之根源,我们首先对成熟市场经济体中的现代商业银行体制及其特征作了深入探讨,得出商业银行成长最终收敛于现代公司制度这一重要命题,并将此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逻辑主线。正因为现代商业银行体制特征集中体现在现代公司制度上,所以需要用现代公司理论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课题。在第3章~第5章,我们分别从产权、委托—代理关系、组织制度叁个层面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现有体制进行深入分析。产权主体的虚置和单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弊端之根源,产权对效率的促进处于极度不完全状态,并由此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之扭曲:银行家缺位和长期激励失效;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高度相藕合,不具备真正金融企业之特质。欲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现代金融企业,前提是需要切实推行产权制度变革,通过逐步民营化,将其再造为多元产权主体的现代股份有限公司,使得股东变成“真”股东,真正承担投资风险,关心银行收益和未来成长,有积极性去选择能干的经理人(银行家),并采取措施激励、约束经理人,使之干得更好。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分别运作,有效制衡;发挥好外部人的控制作用。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市场化的公司层级制度,充<WP=4>分提升组织在优化系统内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我们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分析思路,着眼于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的研究方法。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还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制约。在第6章中我们重点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与政府、与金融市场结构、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现代商业银行体制的最终确立,需要政府、中央银行监管、金融市场结构和国有企业改革等诸多因素的规范、建立和配合。对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体而言,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第7章和第8章,我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国际上相关国家的具体实践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波兰在体制转型、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中,韩国在战胜亚洲金融危机中,均对本国的银行体制进行了质的变革,两国的具体实践和绩效颇有特色,对中国具有明显的可借鉴性。台湾与大陆同根同祖,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从1989年开始,台湾通过立法允许设立民营银行以及公立银行民营化,银行制度变迁和创新迅速推进,其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大陆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需要充分考虑的。

桂泽发[3]2004年在《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入,网络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对计划经济时代延袭下来的传统的银行体制、组织制度、支付制度、管理制度形成了强大的冲击:随着“入世”进程的推进,实施再造工程后的西方跨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对中国银行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银行体制改革由于没有触及内部组织,进程十分缓慢。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银行按照企业再造和银行再造理论。借鉴西方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抓紧实施再造工程,对传统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经营体制等进行适时地脱胎换骨地改造,将自身塑造成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藕合信息技术发展、接轨国际银行趋势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是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明智选择。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借鉴企业再造、银行再造理论以及现代金融组织学和管理学中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参照西方银行再造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模式,结合我国银行实际,主要围绕什么是银行再造、为什么要进行再造以及再造什么和如何实施再造这样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的。文章在论述了银行再造的理论渊源、基本原则和银行再造的现实依据以后,集中笔墨研究中国银行再造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着重论述了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经营体制再造。

王李[4]2009年在《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文中认为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无疑担负着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作为金融业重要元素的商业银行。自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国内生产总值以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发展。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效率。以哲学的观点来看,事物的变化总是由其内在变化来主导的,商业银行在外部世界不断变动的情况下,应该首先“修炼”好自身的“内功”,才能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而成功地进行银行再造无疑是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将银行再造和效率联系起来,如何紧紧围绕提高效率为目标进行再造,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商业银行实务界所做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正是基于此,本文选择立足于再造,利用前沿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再造前后的效率进行了测量、比较与差异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再造都能提高银行效率,只有围绕着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的再造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再造。在对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相关性分析后,确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将其进行分解,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归纳出商业银行再造的主要方向,即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并围绕着以上叁方面对商业银行再造方案进行研究,通过两个商业银行再造的案例,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商业银行再造必须紧紧围绕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才可能成功。

陈星文[5]2007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目的是试图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思路,文章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管理学和银行再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首先系统地阐析了业务流程再造和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然后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主要缺陷,最后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理论,借鉴国际先进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操作性思路。本文第一章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括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提出了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二章,对银行再造的理论渊源回溯,阐析了流程再造理论和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并对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第叁章,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业务流程的弊端和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现状。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目标、具体步骤和策略。第五章,应用流程再造的原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流程提出了操作性方案。第六章,以JS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流程再造为例作案例分析。第七章,结论与下一步尚须解决的问题。

龚玉霞[6]2005年在《中国商业银行再造及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商业银行是金融的核心。由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特殊国情,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随着金融全面开放时限的迫近,面对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变革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弊端,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和发展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要解决中国商业银行的现存的问题,仅仅进行局部的、零星的改革是不够的,中国二十多年的银行改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必须结合世界先进的银行再造理论,结合我国经济体系和银行业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再造理论和模式。对此,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再造的迫切性和必然性、业务流程、银行治理机构、银行组织结构、新型银行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再造困境六个方面进行了我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文章从信息技术推动、体制改革和加入WTO以及金融全球化出发,说明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呼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彻底的再造;第二,文章从业务流程系统、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叁个方面,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构想;第叁,文章研究了银行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文中提出了成立国有银行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机构投资者的方式去管理国有银行资产,同时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的方式重新构造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从而解决了董事会虚置、经理人内部人控制和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行政干预等治理问题;第四,中国商业银行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组织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经营模式行政化,通过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本文构建了一级授权、矩阵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机构,通过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人员竞聘上岗、删减撤并多余网点机构和充分利用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和网络银行,达到从根本上去除多级授权、组织庞大、人员冗余和经营行政化的弊病;第五,新型银行模式介绍了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重点介绍了网络银行的优势和国内外现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再造提出了一些建议;第六,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文章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的困境,从商业银行的独立性、公众意识和不良资产消除方面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再造的现实困难和解决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杜欣欣[7]2014年在《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功能再造研究》文中指出商业银行如何在内生的金融创新需求和严苛的风险监管的博弈中谋求进е步的发展?如何在金融市场化改革和经济进入中速发展期的外部压力下调整自身的布局?如何在应对同业与网络金融的激烈竞争时保障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商业银行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时,从经营风险角度所形成的内生的变革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为经济服务的金融业,也经历了从小到大,逐渐健全强大的成长过程左传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国商业银行在“看上去很美”的靓丽报表下,实质上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利率管制行业的不充分竞争和市场化程度较弱,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并非取决于内生性的创新和技术溢价,从而也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固守着“信用中介”的基本功能,以传统银行业务,如存贷款和结算等业务为主,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相对较弱虽然е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现代的管理战略和灵活的经营方针迅速崛起,大型商业银行在稳健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乃至城市商业银行在功能定位,业务结构上趋同显著,事实上形成了继信贷业务之后在零售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展开同业竞争的格局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功能再造是指以金融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对商业银行功能的系统性的再塑造功能再造源于结构变迁,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过程中,从е个均衡态到另外е个均衡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功能再造的过程,这种“均衡状态”就是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最优多元化程度”功能再造从抽象的角度而言,是保留并发展商业银行功能体系中的正功能,改善具有负外部性的负功能;从具体的角度而言,是将风险管理,风险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每е个功能每е项业务每е层级的管理层面中与所有的改革е样,商业银行的功能再造在形式上不会表现为某е个时点上对商业银行原有功能的全部推翻和颠覆,而是对产生功能的内部结构的逐步的渐进式优化和创新,因此,商业银行的功能再造具有累进的特征对银行而言,功能再造的核心在于将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环节,根据所定位的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而国外先进银行在功能再造的层级内涵上更为彻底,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将业务重心向将风险作为资源运作成本低收益高的非信用金融服务转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主动进行经营策略收益结构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开拓新的市场创新非信用金融产品和业务,逐步实现银行的功能再造,提高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功能再造在给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会给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功能再造和风险管理是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削弱的е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有效的实现这两个方面的科学平衡,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е个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银行再造的内涵理论渊源核心内容及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对还不成熟的银行功能再造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完善首先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功能再造两条线出发对理论机理进行了梳理,为后文的论述提供有力的支撑;继而对风险与功能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三万余家国际商业银行的基础数据,以多元化分析为工具,构建了商业银行功能多元化指数,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程度对风险调整绩效存在显著影响;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多元化与风险经营上与国际活跃银行的区别,选取美国中国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国外商业银行功能演进对我国商业银行功能再造的启示;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我国商业银行功能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功能再造的总体思路和路径:首先是银行基础功能的再造,体现在信用中介功能和信用创造功能上,从业务层面来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应该向市场性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转化;其次是优化银行的服务功能,应当以新的信息技术为轴心,从过去以资产负债业务为重向信用业务与创新非信用性金融服务并重转变;再次是银行核心功能的再造,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角,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金融的资源分配功能,这样的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最重要的是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这е出发点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功能再造能对提升银行风险调整绩效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对控制银行的整体风险也有积极的效果,因此,对于中国商业银行而言,从基础功能,服务功能和核心功能方面进行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功能再造和业务结构优化是必要而且紧迫的本文纵观国际金融业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状况,提出实行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功能再造是当今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全面风险管理背景下对我国金融业进行分析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е定的前瞻性;同时应用风险调整绩效,整体风险和多元化指数对银行进行综合分析,使研究更加具有全面性,避免了以往单纯从某е风险对银行的绩效评价的局限性;并且提出了多元化对银行风险与绩效的非线性作用,突破了现有文献仅限于线性角度的考量思路

郑飞[8]2008年在《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研究》文中认为作者通过对包商银行课题的研究发现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促进银行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拥有高效、合理的组织结构。过去银行再造方面的文献研究重点在于把银行再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或者强调业务流程的再造,对组织再造重点研究的文献不是很多,然而银行的组织结构将人的因素与业务、产品等物质因素相连接,是银行再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研究国外银行再造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进行研究具有现实重要的意义。借鉴国外银行组织结构的特点,结合国内银行实际情况,本文通过研究银行组织结构重要性,从银行组织结构部门设置和组织结构层次设置两方面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弊端,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组织再造措施。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再造和组织结构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和组织结构的建立条件。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国外先进银行的组织结构,得出其共同的特点,给国内商业银行组织再造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在理论分析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再造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原则,得出本文的结论:银行组织结构要以客户为中心、从组织结构部门和组织结构层次两个角度进行再造;我国商业银行要逐步实现以业务线设置组织结构部门,按照经济区域进行组织结构层次再造,减少层次,并且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最后结合工商银行案例进行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实证分析,力求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孙宗宽[9]2013年在《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范畴的中小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对于扩大银行业金融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区域发展金融服务水平,带动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增强我国银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改革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向内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放缓、内需倚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弱、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城镇化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特征凸出、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建立并实施,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及发展特征与以往历史时期大不相同,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全新的环境。面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趋势特征,适应经济金融改革举措的整体推进,在经历了以往的改革过程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目标明确、特征突出、重点得当的新的发展战略,以满足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需求,实现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有效履行经济社会服务职能。本文以战略理论、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按照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论述和规划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在阐明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明晰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梳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环境基础上,设置非平衡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要素体系及其战略绩效,并构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总体框架,明确了相关战略目标、战略特征和战略重点;围绕总体发展战略,深入分析并形成了关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业务发展、流程再造、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七大领域的子战略,全面协同支撑总体发展战略。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获得并支撑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第一,提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要素体系。选取2001-2010年由12家股份制银行、46家城市商业银行、13家农村商业银行组成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相关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并形成了公司治理、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信息科技建设、流程再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七大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要素体系。第二,构建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明确了相关战略目标、战略特征和战略重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从改革经营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小商业银行沿着高效、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立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的现代银行,实现多层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有效市场竞争,动态匹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城乡居民的和谐金融服务。公司治理、业务发展、流程再造、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建设、人力资源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七个领域协同一致的政策框架,构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支柱。第叁,通过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地方政府控制的特殊属性,以及中小商业银行叁元分类结构特征、政府控制、监管约束、市场影响等公司治理四类因素,构建地方政府控制下公司治理成本效益的理论框架,刻划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均衡态势和发展路径,形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渐进改革的“叁步走”优化路径。第四,通过重点分析成长期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率属性、根植当地和跨区域经营相互促进、利率市场化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四类主要影响因素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规范和要求,形成了巩固和扩大传统业务、创新加强新型业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思路和策略。第五,通过分析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实践和现状,指出地方政府支持的推动力、战略规划内在要求的拉动力、高管层认识的统一性,构成了流程再造的动力源支撑。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业务战略模块的流程改造,匹配组织架构的整合和优化,配套流程再造的保障支撑。第六,通过重点分析中小商业银行科学发展、内涵集约经营模式、规模扩张、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上市规划、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监管趋势等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形成的新趋势,构建了中小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体系和机制建设的框架和内容,形成了匹配总体战略、夯实传统风险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基于风险资本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思路和策略。第七,通过构建低层次人力资本向高层次人力资本转化、反映人力资源制度功效的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模型,刻划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提升的战略逻辑和经济机制,得出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制度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产出增长,实现效率增进。并以2001-2010年我国71家中小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支持了理论模型结论。指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时期,需要重视人力资源制度的中长期绩效,遵循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提升的战略逻辑和经济机制,构建人力资本战略,加强人力资本战略的匹配性和协同性,提升和塑造吻合自身禀赋和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本。第八,通过重点加强地方政府治理,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建设,加强涵盖征信体系、支付体系、会计审计、法律、监管、存款保险、危机和破产机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措施。

张冠峰[10]2007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12月11日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银行业,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开始生效。根据有关规定,外资银行改制成国内独立法人银行后,可以全面经营的人民币和外币业务,2007年3月20日,中国银监会宣布,批准汇丰、渣打、东亚、花旗4家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独立法人机构开业,4家外资法人银行将在完成工商登记等法定手续后正式对外营业,与中资银行共享“国民待遇”,我国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外资银行在市场、客户、人才等领域的全方位冲击。商业银行应当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转变经营观念,积极引入并实施银行再造工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建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真正的商业银行。“银行再造”一词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于金融文献中,其含义可以表述为商业银行为了显着的降低经营成本和提升活动价值,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和外部专业化组织以流程系统重新设计为核心展开的银行经营范围。企业再造理论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辟教授1993年合着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一书。它是指为了取得企业绩效的明显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业已形成的基本理念,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工作效率的一系列改革活动。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信息技术、金融创新等方面。本文着重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实践,提出了从以客户为中心、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创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的设想,构建差别化的服务流程、运转高效的业务模式和扁平化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以创造最佳的运营效率,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开放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再造研究[D]. 徐桦.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2]. 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研究[D]. 熊继洲. 复旦大学. 2003

[3].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 桂泽发.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4].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 王李. 吉林大学. 2009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陈星文. 暨南大学. 2007

[6]. 中国商业银行再造及创新研究[D]. 龚玉霞. 天津大学. 2005

[7].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功能再造研究[D]. 杜欣欣. 山西财经大学. 2014

[8].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研究[D]. 郑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9].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 孙宗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0].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策略研究[D]. 张冠峰. 兰州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