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宋仁兴论文_宋仁兴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宋仁兴论文_宋仁兴

摘要: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理念、新思路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创新形式,才能全面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建设,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节能减排、环保健康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更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导向。我国全面出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新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新技术发展,这其中也充分带动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新机遇,装配建筑将会成为将来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通过对建筑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优势进行分析,全面提出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和前景,以此创新建筑形式,提高城市节能减排能力。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优势;灌浆;浇筑

1 引言

随着传统建筑技术退出市场,全新的建设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引领建筑进步的新导向,目前来看,国内建筑住宅项目施工建设全面进入到了转型阶段,极大的改善了传统落后技术形态,推动了建筑产业不断发展,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得到了有效推广,实现了建筑行业产业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和加大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提高城市形象,维护人民健康安全。

2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分析

2.1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整体能耗依然居高不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并不高,节能减排尚未实现。例如在建筑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特别是水泥硅酸使用量非常大,这种建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建筑行业发展中必然需要对其使用加以控制。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之下,建筑行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无疑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鉴于此,人们开始围绕装配式建筑进行研究与应用,希望以此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使传统建筑中能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工程实践中,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对预制外墙板技术加以运用,墙板使用量有所减少,并且在使用叠加阳台板的同时,木材与刚才的用量也得到控制,如此一来,整个建材消耗量下降了近40%,对于降低建筑工程成本而言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再者,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更少,不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处理过多废弃物,如此一来就可减少这方面耗费的成本,在保护了周边环境的同时,也降低了建筑工程成本。此外,在工程实践中,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所用构件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工程加工生产,整个生产过程环保性较强,消耗的材料与以及产生的能耗并不高,特别是不会因为产生噪音而影响建筑工程周边居民,因此这种建筑施工技术的环保性十分突出。

2.2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

传统建筑工程在最上部施工完成后,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窗洞开凿,处理框架并完成防水工程施工作业,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则节约了这部分时间,其在门窗制造时就封闭了外部,如此一来就可以直接跳过传统建筑封顶后的相关环节。此外,在传统建筑工程装修阶段,保温处理、材料粘贴以及抗裂浆的涂抹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而装配式建筑则是同步进行门窗制作与保温工作,如此一来,建筑工程有得到进一步缩减,对于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而言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3 有利于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对于成本控制而言有着积极作用。究其原因,就在于装配式建筑的很多结构构件都是源自于工厂生产,并且这些工厂大多集中在一个区域,因此运输条件也比较理想,整个工程建设趋于流水式生产,这极大的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技术层面上对他们没有过高要求,很多工作只需重复操作即可完成,因此整个工程建设的生产效率得到了保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如果能够实现上述情况,节约人力资源与材料,那么产生的建筑成本自然就得到降低,进而就可以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

3.1 预制剪力墙安装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中,应当加强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和连接强度保证。在预制剪力墙构件安装的过程中,上层预制墙体的预留套筒应当准确套入下层墙体的预留钢筋,在预制墙体的位置、标高、垂直度等调整并验收合格后,应当在套筒内封闭灌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的灌浆料,在组合节点处,通过钢筋连接绑扎和混凝土现场灌注,使预制墙体与结构工程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受力整体。

3.2 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①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在预制叠合板安装过程中,要提前进行排板设计和安装顺序设计,结合施工要求确定叠合板的安装次序,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叠合板的安装位置和标高进行及时调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问题。在安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叠合板造成损坏或者材料浪费,还应当对叠合板进行保护,保证其成品质量。②合理选择吊装方式和进行吊点设计,保证叠合板起吊前的混凝土强度,防止叠合板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变形或开裂等现象。③在进行叠合板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当在叠合板底部设置稳定的临时支架,起到稳固支撑作用,当吊装施工完成、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混凝土强度情况拆除临时支架。

3.3 灌浆操作及要点

灌浆料是否均匀是保证施工的关键,拌合时需要定量,保证现取现用,避免性能发生改变。拌合时需要在搅拌桶内先加80%的水,搅拌时间要严格定时,保持在3-4min,对剩余20%水再持续加入,对已经搅拌均匀的材料需要静置使其能够顺利的排气,最后再进行灌浆操作施工。要想达到灌浆料最佳效果,在使用时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保持在5℃~40℃之间为宜,需要进行必要的遮挡,不能有阳光直接照射,要科学把握好初凝时间,灌浆操作使用的是灌浆套筒,由底部从PVC灌浆孔依次灌浆,直到筒上部PVC灌浆孔流浆为止,为了保证灌浆品质,最后还要在灌浆后使用软木塞将溢流孔和灌浆孔封堵严实。严格看护好施工现场,确保灌浆4小时内不许振动预制墙板,保证施工安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浇筑前需要先在底部浇筑30-50mm厚的减石子水泥砂浆,确保底部稳定,通过科学的水泥浆配比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技术标准要求,水泥浆施工后再浇筑混凝土墙体。通过分层方法保证每层厚度400mm左右。利用振动棒对浇筑部位进行均匀的振动,不能出现漏振、少振的问题,精准把握好振动时间,时刻对施工区域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了石子下沉或表面浮浆,则需要马上停止振动,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凝结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需要对图纸全面了解,不能碰撞里面隐藏的预埋件、模板及钢筋等构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非常突出,在工程实践中,作为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该项技术加以运用,从各方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综合效益,为保障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08:121.

[2]马跃强,施宝贵,武玉琼.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16,04:45-47.

[3]李长福.沈阳惠民新城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

[4]姜东民,梁竞之,盖立庭,卢星宇.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30:64-66.

论文作者:宋仁兴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宋仁兴论文_宋仁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