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创新论文_杨洋,张静茹

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创新论文_杨洋,张静茹

杨洋 张静茹

山西财经大学 030006

【摘 要】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来看,经济转型期的资金融通越来越需要依赖直接融资体系——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然而现有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比较少、市场规模不够大、体系还比较单一,与发达国家及一些资本市场发展较好的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已经不能很好满足或适应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发展需要。中国资本市场要继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和推出资本市场的产品创新,通过产品创新,构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资本市场的成熟水平。因此,研究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详述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经济转型期基金类金融产品创新——房地产价格指数期权和期货、农产品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转型升级产业投资基金,并指出资本市场在互联网金融下的创新。

【关键词】资本市场;经济转型;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将逐步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机制在对资源的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两种金融体系中一种是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如英、美、法比较倾向资本市场;另一种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国是典型代表。2014年我国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2.6%,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虽然比例有所提高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结构。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化机制,资金来源和风险相对分散,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能力更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失衡,使我国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客观上也加重了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等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一国经济不断发展,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事普遍规律。

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高效平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分散金融风险。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创业创新“新引擎”、金融体制改革等多角度分析,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系统重要性。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融资结构转型可有效缓解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可为经济发展“双引擎”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结构过于依赖银行信贷间接融资,金融资源在企业间配置不均甚至错配。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融资模式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目前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融资模式显露出资金不能有效流动、资源配置效率低、资金价格信号不灵敏、国有企业对资金价格不敏感等弊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则可有效解决这些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欧美成熟市场来看,一个完善的直接融资体系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孵化器功能,有效促进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流动、分配、定价,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可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是存量的整合,可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整合、盘活经济存量,推进产业整合,推进中国重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完成,另一方面是增量的培育,可通过柜台市场、新三板、创业板等交易市场以及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实现风险定价,培育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无论是从规模、占GDP比重还是体系的完备性上来看,我国资本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A股市场总市值仅相当于GDP的70%左右,不仅远远低于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所说的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1:1到1:2的对应关系,也远远低于成熟市场150%的水平。

针对以上情况,资本市场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可从以下当面出发。首先应以上市公司为支点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并且需要转变理念,从关注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转向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并购重组是经济处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趋势,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支持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通过并购重组,推进产业整合,提升产业层级,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发展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对于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的上市公司,应通过改进退市制度,予以淘汰或进入低层次的交易市场,保证证券市场符合产业调整的潮流。

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完善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引导和支持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金融中介作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和提升。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政策层面应进一步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此外,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导向,出台了一系列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是结构调整爬坡阶段助推转型的有效手段。

其次,债券市场蓬勃发展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2005年短期融资券的引入破解了我国直接融资的难题,开启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新篇章。此后,银行间债券市场陆续推出了中期票据、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业务以及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利率衍生产品等业务。通过上述产品的实践和探索,不仅创新了债券品种,也创新了发行方式,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覆盖服务于大中小企业的不同债券融资方式,改变了企业单纯依赖银行贷款单一来源的状况,降低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第三,IPO重启以及新三板的发展将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作为最为广泛的企业数量群体,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状况的稳定。国家也不断出台政策来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新三板市场,可以为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和债券融资渠道,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使之成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应充分发挥新三板的重要作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可能。中小企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贷款较难、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面临诸多困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逐步将目光聚焦在中小企业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难将得到进一步缓解。这类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以建立投融资信息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线上渠道和线下沙龙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投融资信息对接和项目撮合服务,提高企业融资的成功率,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互联网金融行业才大潮初起,作为一种新型的业态,其快速发展将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更多利好的影响。

论文作者:杨洋,张静茹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创新论文_杨洋,张静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