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谭婉玲

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谭婉玲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放射科 广东广州 51060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病人应用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病人共50例,采用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检查,分析脑梗死病人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扫描图像。结果:CTA扫描头颈动脉狭窄42例(单纯颈动脉狭窄22例、单纯脑动脉狭窄12例、头颈动脉狭窄8例),正常8例。结论: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迅速、准确,可为疑似头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病人提供临床诊治的相关依据。

【关键词】脑梗死;CT;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65-02

脑梗死是头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及坏死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危害较大。近几年,脑梗死发病趋于年轻化,50岁以下人群发生脑梗死的病例人数不断增多。因此,准确诊断、尽早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随着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拥有较高空间分辨率、有效对比剂效用、强大后处理功能的64排CT血管成像在动脉系统疾病的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病人为对象,通过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检查,对CT血管造影(CTA)检查脑梗死病人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诊断符合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2],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疾病和碘过敏史。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6.8±4.2)岁。

1.2 方法

选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CT扫描机,经Bolus Tracking软件设定感兴趣区,建立肘静脉通道,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60ml,注射速率4ml/s,10s后采用Bolus Tracking软件1s间隔轴扫描感兴趣区造影剂浓度变化,达到150HU时触发自动扫描。CTA扫描条件:300mAs,120kV,层厚1mm,层间隔0.5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自颅底至颅顶部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原始数据输入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血管成像延迟扫描16~24s,除严重闭塞、狭窄血管外,各节段血管CT值为240~300HU;血管显影自然、清晰,与周围组织的对比良好,不存在阶梯样伪影,未出现容积效应。VR重建,横断扫描,丧失信息较少,可以准确显示解剖结构,有助于反映病变血管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头颈动脉狭窄42例,单纯颈动脉狭窄22例、单纯脑动脉狭窄12例、头颈动脉狭窄8例;正常8例。

3.讨论

临床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头颈动脉狭窄的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导致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一般来说,重度狭窄患者需要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生率。既往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判定头颈动脉狭窄,其作为头颈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准确判定头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但DSA属于有创检查,动脉硬化斑块脱落、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达2~4%[4]。近几年,随着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CTA检查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CTA检查头颈动脉,可以清晰显示各断面的血管图像,同时能够明确钙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的厚度及范围。相比于DSA检查,CTA检查可以有效避免钙化斑块不显影、减数片上出现伪影等情况,通过CTA检查确定斑块性质,亦可为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的处理提供临床指导。此外,CTA图像通过后处理重建获得数据信息,可以帮助医师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对头颈动脉进行观察。CTA后处理技术包括VR、MIP、SSD、仿真内镜(VE)等,其中VR技术是最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三维显示方法,该技术运用横断扫描全部数据,具有解剖结构显示准确、辨认容易、信息丧失少等优点;MIP显示动脉壁钙化斑块的优势好于VR技术,可对动脉分支进行清晰显示,但MIP的结构重叠多,编辑剪切工作耗时长;SSD的空间立体感良好,可以直观显示头颈动脉,不过阈值的调节使较小动脉分支的显示难度增加;CTVE是以薄层螺旋扫描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后处理模拟内窥镜对管腔结构进行观察,颈动脉CTVE显示腔内粥样斑块、钙化及溃疡病变有着突出优势。相关研究指出[5],不同测量技术对狭窄的判断结果有一定影响,所以需要综合几种后处理技术获取颈动脉MSCTA图像,结合平扫及增强的横断面图像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头颈动脉狭窄检查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CTA检查同样存在不足和局限:检查过程中快速注射造影剂容易引起造影剂反应;腔静脉内造影剂浓度过高、肩部条状伪影会对横断面原始图像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颈动脉狭窄斑块容易并发溃疡,引起栓子脱落导致脑梗塞发生,SCTA可以准确检出较大颈动脉斑块溃疡,但较小溃疡的检查不及DSA。

综合所述,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可以明确发现脑梗死病人的病变、梗死部位及责任血管,通过影像学图像信息了解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情况,能够指导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值得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迟宝权,刘亚静,刘树荣,等.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在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07):746-748.

[2]邹梅,韩玺河,张晓莺,等.全脑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J].兵团医学,2018,106(01):7-10.

[3]杨欣.64排螺旋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06:21-24.

[4]郑淞文,陶芳,周杰,等.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09):121-123+169.

[5]段萍.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5):1439-1440.

论文作者:谭婉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64排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论文_谭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