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意识论文_李建武

提高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意识论文_李建武

河北省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李建武 055750

【摘要】: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是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发扬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意识、

一、创设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再是主宰课堂的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讲求民主,应在与学生平等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知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创造;要鼓励学生反问、反驳、补充和更正教师的见解,逐步培养他们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良好学习品质。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得到解放,思维才会变得十分活跃;才会无所顾忌、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也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

二、激发动机,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人们认识和需要的心理倾向,也是人们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产生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才会渴望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会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够发挥出来。

在创新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视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与探索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这就要求老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让学生成为“演员”。要力求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倒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上的每个“演员”真正地活动起来了。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以学生为根本,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的转变。教师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把课本交还给学生,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大胆鼓励,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索精神。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思想向前跨越了,思维的空间也就打开了。

第三,要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求异”,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关键在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

求异,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学习如识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都有一些统一要求,但其求异的成分更多。因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吸收还是表达,都与个人的基础、阅历、情感密切相关,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着力鼓励学生“求异”。要努力创造一些让学生自己摸索、研究、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及作文的材料和思路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障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一个问题解决后,把握时机,及时转向由此引申出的其他相关问题,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而不是只重视结果,要判断学生思维的正确与否,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要在感情上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持不同观点者进行争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来判断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没有任何条框限制的情况下,获得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他们不依赖于前人的结论自己探究新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只要广大教师给学生“自由”,构建一片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天地,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锤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用智慧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一定会有所发展。

论文作者:李建武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提高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意识论文_李建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