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论文_ 范淑清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论文_ 范淑清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使用频率也愈来愈高。但也出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滥用信息技术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很多教育者和学者的思考,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学情、教学目标、重视引导三个角度来阐述,以期更多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品德与社会;方法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们通过寻找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克服“满堂灌”、“空讲理”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与重视程度。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使用频率也愈来愈高。由于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电子书包等新鲜事物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陆续出现,对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吸引力。在学校硬件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教师们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比较高。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有些学校还要求老师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老师提供相关的进修课程。但信息技术类别繁多,再加上部分老师没有掌握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缺乏对学情的评估与教学内容的认识,以致部分老师为了运用这些技术而运用,出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滥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很多教育者和学者的思考,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硕,有学者就单项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进行详论,如就薛积香就影视资源如何有效融入课堂进行研究。也有以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单位,对这节课高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讨,如贾娇琰以《减少垃圾污染》这节课为例,讨论如何在这节课中更好地运用微课技术进行教学。本文从学情、教学目标、重视引导三个角度来阐述,以期更多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

一、准确把握学情,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由于信息技术类型多样,在了解不同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情有利于我们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笔者以电子书包为例来说明这一观点。对比传统讲授的课堂,电子书包内容丰富,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促使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师生之间信息交互的学习方式。这些特点在很多老师眼里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优势,对于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尽管电子书包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但也需要考虑学情。首先是学生年龄。低年级的学生就不太适合在品德课上运用电子书包。如一年级的同学对很多新鲜事物存在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无法抵挡自己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视频的诱惑,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时候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到老师说的话。因为电子书包需要联网,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在课堂中上网玩游戏等情况。其次考虑的是学生对操作性技术的熟悉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中要使用需要学生操作使用的信息技术时,还要想到学生是否具备操作该技术的能力。有些学生对电子书包比较陌生,无法运用它来达到老师所希望的自主学习的要求,不会操作技术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情况。因此,考虑到学生不同的情况对于正确选择上课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技术尤为重要,把握学情、因材施教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二、明晰教学目标,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非常丰富,部分老师为了更好地解释某个知识点,忽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会收集非常多的非重点知识的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准备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如此一来,这节课只是资料堆砌而来的课堂。我们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1.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对亲人的关怀心存感激。2.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了解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3.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待。根据目标,我们应该重点找了解成长不易、懂得珍惜生命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找了很多地球上有美好生命的资源,课堂确实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了,但学生可能停留在感叹世界多么美好这个观点上。学生不能从这节课中掌握到本节课该学会的重要知识点,无法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相反,明晰教学目标,则有利于我们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我们应该清晰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来运用信息技术,把力量用在刀刃上,从而能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重视对学生在品德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引导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非常丰富的资源。将其更好地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在品德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引导。以视频资源为例,老师如果在上品德与社会课时播放视频,但不对学生观看视频前进行引导,学生就无法得到观看此视频明确的目的,就不能发挥这段视频资料的作用。反之,当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融入视频资源时,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前引导,学生就能了解视频的背景,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观前引导,观后引导对于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果老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视频观后的总结与思考,老师将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视频中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还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会被视频所吸引而忘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时,老师的引导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家乡面貌新》一课中,学生观看了从“我爷爷-爸爸-我年轻时期”家乡变化的视频后,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家乡变迁的收获,让学生仿照这一模式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变化,这样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重视对学生在品德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引导能达到更好地品德与社会课堂目标与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永胜.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3) :74.

2.朱凌怡. 信息化时代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适应与超越[J].中小学德育,2017 (5) :33-35.

3.王景涛. 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浅析[J].科教论坛,2019:60.

4.薛积香. 影视资源有效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J].智慧校园智慧课堂,2019:24.

5.贾娇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减少垃圾污染》的微课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18.

论文作者: 范淑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论文_ 范淑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