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临床观察论文_胡逊

胡逊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60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L4/5节段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开展随访活动,按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行保留后方棘突韧带的关节突关节切除椎间融合术,B组行保留L4上半棘突和L5下半棘突的部分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C组I行L4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对比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结果和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J0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组的J0A评分较A、B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可有效减轻因腰椎融合术导致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情况。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棘突韧带复合体;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12-02

老年患者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腰椎退变性疾病则能造成长期慢性腰腿痛。临床治疗由脊柱退变失稳诱发的疼痛时,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为合固定术,但是近来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负荷压力被增加,进一步加快其退变速度,最终致使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晚期产生退变症状[1-2]。本研究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1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病程0.2~2年,平均病程(1.02±0.21)年。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5.34±1.25)岁。按临床诊断结果分: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腰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有椎间盘突出15例,节段性腰椎不稳伴或不伴有椎间盘突出1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麻后取俯卧位,全部患者均在病变节段开展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A组患者切除关节突关节后给予椎管潜行减压,减压后将L4/5椎间盘切除;B组患者充分显露术野后将L4/5之间的棘上軔带和棘间初带切断,使用骨刀与椎板咬骨钳部分切除L4下半椎板,并将L4/5之间黄朝带、L5上半椎板切除;C组患者切除附着于L4椎板和棘突上的棘上铺带和棘间初带,对L4/5之间的黄韧带进行清理后将L4椎板切除;切除结束后,三组患者均使用用铰刀对椎间隙处理后再置入椎间融合器后行L4-5椎间融合,预弯钛棒后固定及椎弓根螺钉钉尾。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相应资料运用(x-±s)来表达,运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三组术前的L3-4椎间隙高度、L3-4椎间隙活动范围、腰椎前凸角(Cobb,S法)、L3椎体相对移位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发生变化,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末次随访时C组的J0A评分较A、B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现有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中,部分临床研究报道指出,选择内固定实施腰骶部融合术后其邻近运动节段活动范围显著扩大,进而使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可能性被增加[3-4]。随着腰椎融合术的普遍应用,内固定临床广泛使用,与内固定并发症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当前大部分专家们认为腰椎融合手术过程中使用坚强内固定材料会加快术后早期阶段即发生邻近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中切除棘间初带和棘上铺带能导致椎间盘前部所承受的应力被增加,进而加快退变。本研究中,C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因为切除腰椎病变节段椎板,从而破坏了,棘突与棘间铺带、棘上初带的整体功能,失去张力作用,致使椎旁肌由此也丧失作用。而A、B两组的患者术中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棘突初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因此术后其功能发挥影响不大,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也较低,从而达到预防或者延缓之效。同时,本研究推断应用不切除邻近节段的棘突、棘间朝带及棘上韧带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维持骨性椎管容积,预防软组织压迫,进而可有效增加其远期效果。以满足神经充分减压为基础,开展椎板部分切除并保留后方邻近节段棘突靭带复合体结构完整性,可有效预防及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形成。但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为了有效预防或者延迟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需要按照患者的详细情况选择合适的腰椎融合手术,并且积极预防可能促使邻近节段退变形成的因素。并且针对针对各种因素对融合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大限度上降低没有必要的损伤,预防进行长节段融合,术中还需要努力使用适当的矫形恢复腰椎正常生理前凸,预防矢状面失衡,努力保留后方邻近节段棘突初带复合体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可有效避免降低早期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并降低再次进行手术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伟,赵平,周卫.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前后症状学评分与MRI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伤,2010,23(1):45-89.

[2]苗胜,沙广钊,王永东等.不同程度退变的软骨终板的影像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骨伤,2011,21(6):414-417.

[3]解京明,张颖,王迎松.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侧弯[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2(6):711-714.

[4]赵兴,范顺武,方向前等. 改良前后路联合手术Ⅰ期治疗腰椎骨折脱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2(8):910-913.

论文作者:胡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临床观察论文_胡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