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法配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炎论文_吕 达

吕 达(甘肃省陇南市中医院针灸科 甘肃 陇南 746000)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3-02

颞下颌关节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又称颞状关节炎,系翼外肌亢进、痉挛、颞下颌关节后区损伤和咀嚼肌群痉挛,四症之总称。原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一部分,临床表现轻者关节处发紧,张口作响;重者下颌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影响进食和语言,由于罹患关节咬合运动频繁,故病期较长,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围刺配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炎81例,取得满意疗效。同时设有对照组40例观察对比。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有明显外伤史或劳损史;面部外形不对称或有面肌抽动;关节弹响或关节活动受限;患侧面颊部有明显压痛点或条索状物;颞颌关节侧位片:髁状突有肥大变性或关节间隙变窄。

1.2一般资料本组81例,男46例,女35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个,左侧发病37例,右侧发病29例,双侧发病15例。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1)毫针刺法取穴:患侧阿是穴配对侧合谷穴。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阿是穴围刺,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面颊区;继针合谷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次。

(2)TDP照射患部,间距30cm左右,时间30分钟,以患部皮肤红润,无灼痛感为佳。上述方法,每日一次。10天为1疗程。

2.2对照组:(1)毫针刺法取穴:患侧、下关、颊车、阿是穴、合谷。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先针下关、颊车、阿是穴,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面颊区;继针合谷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次。

(2)TDP照射患部,间距30cm左右,时间30分钟,以患部皮肤红润,无灼痛感为佳。上述方法,每日一次。10天为1疗程。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开口度正常;显效:疼痛完全消失,仅留轻度关节弹响,张口过大或用力咀嚼时有不适感;好转:症状有改善,但未能全部缓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3.2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卡方分析,X2=7.38,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则无显著差异。

4典型病例赵三成,男,34岁,2014年3月20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颊区疼痛2日,张口受限,不能用力咀嚼。检查:左侧下颌关节处压痛明显,关节肌肉僵硬。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炎。用上述方法治疗7次后,诸症消失。嘱咐患者进软食,避风寒。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讨论颞下颌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痹证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

痹证由来要追溯到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说。本病多因局部过劳或寒湿伤筋,或陈伤未愈气滞血瘀,因而经脉痹阻或肿胀充血。局部僵硬压痛,活动弹响,张口疼痛,咀嚼受限。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本法可使下颌关节处拘紧之经脉疏松,气血阻滞经脉畅通,有通经活络、开关止痛之功效,加上TDP治疗有消炎、化瘀、止痛、调整生理机能的功效,二者配合,具有协同作用,且有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本病病位较深,口服药物及理疗均不易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采用围刺法配合TDP治疗则可直达病所。本法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有推广之价值。

论文作者:吕 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8

标签:;  ;  ;  ;  ;  ;  ;  ;  

围刺法配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炎论文_吕 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