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心理与教育论文_向民

青少年违法心理与教育论文_向民

向民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学 404022

摘要 掌握青少年第一次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有效地、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制止犯罪。对初次违法的孩子,要热情关怀,严格要求,防治并举,以防为主,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 违法犯罪 征兆 心理特征 家庭影响 转化教育

您看过电影《少年犯》吗?他们的违法,是由于在他们犯了错误后受到歧视,在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母爱,被一些坏人乘机拉拢,而自己又无力抵御所致。如果把孩子们的违法犯罪念头和行动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社会少蒙受损失,那该多好啊!因此,要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下面仅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谈点建议。

一、掌握违法犯罪的征兆

生活在父母身边的那些有过失的孩子,虽然还未失足落水,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种种“危险信号”。及时发现这些“危险信号”,是防止孩子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有的孩子在外边挨了打,吃了亏,可能会纠集他的“亲朋好友”磨制凶器,密谋报复;或者是孩子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些现象,可以叫做违法前兆。有的女孩子讲究穿着打扮,超过了学生穿着打扮的限度,或违反了学校有关规定。有的在家里心神不定,常常外出玩耍,甚至夜不归家……,这些异常现象,是失足前兆。也有的孩子忽然抽起烟来,做作业提不起精神,甚至逃学,并用欺骗手段向父母要钱,……这些异常现象,可叫不良习惯。

可是,有的孩子既没有违法前兆,又没有不良习惯,但是他们有以下这些情况,比如有的孩子过于任性,或过于内向,或缺乏学习兴趣、迟到、早退、不交作业,……这些现象可叫做心理缺陷,它可能成为导致孩子失足的内在因素。虽然不会立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却是违法犯罪的潜在因素,家长、老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孩子违法往往有一个“潜伏期”,在“潜伏期”内,随时有可能因某种刺激而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如果父母能及早发现这些征兆,及时进行恰当的教育,就能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掌握第一次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

掌握孩子第一次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对于做好转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孩子第一次违法时的心理特点,主要的表现是:

1、好奇心理。这是低龄孩子第一次违法犯罪常有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表现在积极方面,是求知欲强烈,促使孩子去追求、去探索;表现在消极方面,是使孩子做出异常的或者错误的举动,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开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是犯罪。因此,年龄小的孩子,起初违法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幼稚、可笑。

2、害怕心理。这是违法初犯者又一心理特点。特别是在犯偷窃罪时,表现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初犯多数都会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是不光明正大的,总是背着他人偷偷摸摸去干的;另外,因为初犯没有经验,怕被发现,怕被抓获,怕被惩罚,怕丢人。所以,在他们犯罪时,表现为犹豫不定,心慌胆怯。

3、侥幸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在第一次违法犯罪时,希望达到个人目的,但对犯罪现象不大了解,没有十分把握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状态。他们自信这种行为不会被人发现,自我鼓励,自我安慰,反正不管成功与失败,就是这一次。因此,在犯罪时表现出紧张、匆忙、冒险、盲动、孤注一掷的行为特点。这种侥幸心理,有时与害怕心理会交织在一起,相互矛盾,想干又害怕,不干又眼馋,侥幸心理占了上风,违法犯罪行为就产生了。第一次违法“成功”,使这种侥幸心理得到增强,于是继续犯罪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如果第一次违法犯罪“失败”,犯罪者可能分化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产生洗手不干,决意悔改的心理;另一种是产生行窃不成亏了,还得干,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两种情况,都急需成人的教育和帮助。

4、悔过的心理。这是因为大多数孩子时违法初犯,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心理上总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受到道德的约束。这反映在他们犯罪时的“思想斗争”和一种犹豫、怯懦、忏悔的心理状态,会产生改悔、制止、约束自己的念头。

以上是孩子第一次违法犯罪时的几种主要心理活动。由于每个违法者的情况不同,心理活动也有差异,父母、老师应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有效地、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制止犯罪。

三、对违法子女的教育

1、从关心爱护出发,坚持“热处理”

这里说的“热处理”,是指在孩子初犯违法的事后,不要歧视、冷淡、打骂孩子,而要热情地关心、爱护孩子,帮助他分析原因,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是转化孩子的基本出发点。有了这个基本态度,才会去发现孩子真、善、美的积极因素,才会设身处地体谅孩子的不幸和痛苦,才会满腔热情地关心、教育、帮助孩子。

2、重视感化教育,给孩子以“母爱”的温暖

要使孩子转化,先要感化。父母的感情在转化教育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要给孩子更多的母爱,以母爱去启迪孩子的心灵。母爱的本质是给予。孩子不懂道德规范,要给予教育;孩子缺乏毅力,要给予培养;孩子遇到困难,要给予帮助;孩子不会学习,要给予辅导;孩子有微小的长处,要给予肯定;孩子稍有进步,要给予表扬;孩子进步中遇到了打击,要给予保护;孩子遇到了失败,给给予安慰;孩子出现了反复,要给予理解,要善于从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交给孩子任务时,要给予信任。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真诚之心,自然地得到感化,就有利于孩子的转变。

3、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孩子抬起头来重新做人。孩子在初次违法后,最反感的是抓住小辫子不放,在众人面前揭短,翻旧账,这样做就会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父母要表现出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了信心。这对于激起孩子上进心,弃旧图新,往往能产生难以估量的效果。

4、对孩子进行道德、法制教育

对孩子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法制观念,重视孩子精神文明建设,是很重要的。还要注意切断孩子犯错误的诱因,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这些是有利于孩子转变的。

总之,对初次违法的孩子,父母和老师要热情关怀,严格要求,防治并举,以防为主,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康树华.当代中国犯罪主体.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1

【2】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4.3

【3】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东方论坛,1999.3

【4】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向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青少年违法心理与教育论文_向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