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论文_胡舟玲

湖南省衡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300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纳入的全部脑卒中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基础性护理,配以一般治疗,治疗组除康复护理外,配以康复护理,利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的方法,就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9%高于对照组40.91%;治疗后治疗组CSS(8.95±6.82)、ADL(39.43±21.32)明显低于对照组(19±10.92)、(67.73±19.87)。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来看,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己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确保患者快速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

就目前来看,我国脑卒中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中老年群体成为高发人群。由于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高、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而生命安全。虽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致残率依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一旦患上脑卒中,就会对病人的家庭、心理、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本文选取88例脑卒中患者,就康复护理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纳入的全部脑卒中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范围49~76岁,平均年龄(62.95±3.12)岁,患病时间在1h~25d,脑出血20例,脑梗死24例;治疗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范围50~77岁,平均年龄(65.13±5.68)岁,患病时间在3h~28d,脑出血21例,脑梗死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都需要接受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治疗组还需接受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自患病开始,神经功能便会受损,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这使得原本身体健康的病人,会因为自身行动能力变弱而遭受心理打击,在临床治疗期间一直保持一种相对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康复护理工作的展开。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患者思想动态与性格特点,在日常护理中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能够从主观上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

1.3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两组患者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两组患者CSS与ADL数值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CSS与ADL数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SS(8.95±6.82)、ADL(39.43±21.32)明显低于对照组(19±10.92)、(67.73±19.87)。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作为神经科常见临床病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虽然中老年人是脑卒中主要发病人群,但伴随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升,人们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脑卒中患者也呈现出逐年增加,且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当患上脑卒中后,不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还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属正常工作与生活[1]。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认识到脑卒中的危害,对脑卒中临床治疗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对负责治疗脑卒中医护人员来讲,其要想尽快帮助病人降低疼痛程度,使病人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状态,回归正常生活,就必须要借助相应临床护理手段,进一步强化治疗。药物作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它虽然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但如果想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使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正常状态,也需要同时将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加入到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

与此同时,对脑卒中患者来讲,在临床治疗期间辅以适当心理护理手段,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康复,解决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问题,稳定患者心理波动,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对患者康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当患上脑卒中后,患者会因为脑部神经受损,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些痉挛特有姿态[2]。在对患者治疗和康复护理期间,配合相应的姿势和神经功能训练,可以让患者肢体动作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在进行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医护人员应当开始按照正常姿势对患者反射能力进行训练,让患者神经功能可以尽快恢复,缓解患者特定痉挛姿态。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当一个人患上脑卒中后,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与保护,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时,给予适当的临床护理手段,诸如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等,以此来最大限度提升患者康复率与治愈率[3]。本次临床治疗和护理研究中,在对患者治疗和护理期间随访了解到,治疗组有10例患者病情恶化,对照组有23例,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9%高于对照组40.19%;治疗后治疗组CSS(8.95±6.82)、ADL(39.43±21.32)明显低于对照组(19±10.92)、(67.73±19.87)。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有脑卒中病人来讲,康复护理应当在患病早期开始施行治疗,借助科学的心理和康复护理手段,在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汾平.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1):40-40.

[2]王小芳.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2)11-12.

[3]杨凤云.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24):191-192.

论文作者:胡舟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论文_胡舟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