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论文_康鹏

四川达州市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 636150

摘要:目的 分析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浅表性胃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促动力类药物、维生素B1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及总结两者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优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案能促进浅表性胃炎疾病的恢复,有症状的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可能属于同类范畴的疾病。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浅表性胃炎;治疗;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多,引起了临床上高度重视。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属于消化系统常见、多发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两种诊断名称,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患者生活质量低下[1]。有文献研究表明,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两者间存在某种联系,但未进行详细阐述[2]。本文通过将患者分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差异,对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浅表性胃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研究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0.8±4.1)岁,平均病程(2.2±0.6)年。参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1.5±4.9)岁;平均病程(2.3±1.0)年。随机将患者分为2个组别,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WHO中关于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评价标准;(2)均经病理学、内镜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明确诊断;(3)均清楚实验目的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性器质疾病者;有胃肠手术史;(2)糜烂性、特异性、萎缩性胃炎者;(3)近期内服用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者;怀孕女性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维生素B1片治疗。于3餐后对患者给予20mg维生素B1片口服,3次/d,治疗2周。

研究组给予促动力类药物治疗。对患者给予10mg西沙必利、3片多酶片口服,3次/d;于晚上给予25mg多虑平口服,1次/d,治疗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腹部不适、恶心、嗳气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症状积分下降75%以上;经胃镜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症状积分下降50%-75%,经胃镜检查显示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症状积分下降小于50%,经胃镜显示异常指标未见明显改善。总效率即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0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优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多,增加了消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明确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积极作用。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性疾病,在内镜下以胃粘膜粗糙、有红斑、出血点为主要表现,临床上患者无特异性症状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治疗上存在隐蔽性[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约占消化不良患者的50%左右,且多数患者伴有慢性胃炎[4]。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精神因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粘膜受到损伤等原因相关,该类患者通过内镜检查显示结构上无明显异常,临床多采用胃肠动力药、助消化药改善患者症状。本次根据消化不良诊治流程,重视症状与进餐的关系,对浅表性胃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症状、控制患者病情,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由此得出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治疗学的角度上属于相同范畴的疾病。胃肠壁内的肠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存在联系,共同起到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存在迷走神经低张,胃肠动力功能障碍,胆碱能效应下降,减少胃酸分泌,减弱胃粘膜对损伤因子的清除功能,使胃肠粘膜受到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在内镜下表现为浅表性胃炎。本次对患者给予胃肠促动力药物,通过促进肠肌层神经从节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来增强胃肠蠕动及张力,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增加胃排空,消除患者腹胀、恶心等症状,从而改善胃粘膜炎症。

综上所述,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症状上具有相似性,两者密切相关,从治疗学的角度上两者可能属于同类范畴的疾病,部分浅表性胃炎疾病可能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案能促进浅表性胃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贺湘,马志胜,吴护群等.微小病毒B19与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6):393-396.

[2] 张声生,李晓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12(4):649-653.

[3] 朱薇,张亚历.从病理学角度谈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2):154-157.

[4] 柯晓,王清泉.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疗效评价述评[J].中医杂志,2015,56(22):1927-1930.

论文作者:康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论文_康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