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IM;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施工
1BIM技术的现状
然而在现今的中国建筑行业中,将BIM技术还是主要运用在汇报工作上,因为由REVIT软件做设计的三维建筑模型比CAD所设计的平面化的图纸更直观,再加之各辅助插件的色彩渲染功能使最终所呈现的效果非常美观,观者有种一目了然的感觉,久而久之运用BIM进行施工进度的汇报工程成了BIM的全部。可这只是BIM运用中的冰山一角。如何将BIM技术运用到现场施工环节,如何使用BIM技术提高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将BIM技术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周期才是BIM的核心所在,本文也仅对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进行讨论。
2建筑施工现场主要的安全问题
2.1人材机的安排协调管理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是流动量极大、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对于工人的管理也是极为困难的。在施工区则需要注意施工人员是否进入到危险区域,施工机械工作范围是否做好安全防护、基坑周边围护是否到位,施工临时用电是否接地良好,脚手架是否完全封闭等诸多因素。在生活区则需要注意用电安全、道路防滑、食堂卫生情况等。所以解决了人的因素则解决了大部分危险源的发生。材料和机械入场时的合格性和规范性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场地狭小的情况下,材料和机械的堆放协调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2.2安全技术方案的交底
在施工项目中,安全技术方案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方案编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将将直接影响施工成果的安全和质量。所以编写、审批、交底、实施必须做到严谨、科学,尤其是交底阶段,如何直观、有效、全面的讲述施工中的安全和技术规范决定了该方案的贯彻力度,同时也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2.3设施的巡查工作
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高坠落构成了施工现场的主要危险源。其中的源头之一就是施工人员疏于对机械设备、用电设备等的日常或定期的巡检工作,未将设备保持在有效、使用安全的状态内。塔吊、二级电箱等这些是每日必巡的设施,有纸质的巡检记录,但往往容易忽视的就是那些没有强制规定的设施,诸如汽车吊、吊篮、三级电箱等,当使用时发现有异常后也未必会及时向安全负责人提出更换,或是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无法辨识,才会导致诸多因细小疏漏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4视频监控不到位
视频监控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对现场实时动态控制的必要手段,其优势在于全方位、全时段、无地域限制等诸多有利因素。近些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监控设备也有着较大的改进,目前行业中基本都可实现720P的高清环视监控。但其伴随出现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监控布局不合理,在特殊施工区域或是危险源、交叉作业较多的施工部位没有布置相应数量的监控。亦或是由于网络、设备原因导致监控设备长时间处于“休假”状态也无人问津,以及发现问题后上下级没有及时沟通都是现阶段在监控方面的瑕疵。
3BIM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立可视化的3D建模或施工模拟
在施工阶段前期,可依据施工图纸对现阶段的施工状况进行3D可视化模拟,即在REVIT软件中建模后用FUZOR软件制作施工模拟动画。该动画可非全过程,也可为单一工序作业模拟,交叉工序作业模拟,场地机械放置、道路车辆、人员行径路线模拟等,在软件中有危险区域自动识别功能,可标出诸如基坑、洞口等并形成word档的报告,有效防止高空坠落的发生(如下安全分析图1)。
图1安全分析图
有了施工模拟动画,现场管理人员即可轻松分辨现场所涵盖的各类危险源,使之能够防患于未然。例如,某场地狭小的施工现场需要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制作的交叉作业,我们就可以通过施工模拟首先确定汽车吊的放置位置,尽可能的避免安放在主要施工要道,再确定吊车的旋转半径,即可将半径内的区域作为高频危险源进行安全交底。同时施工模拟也可形象地交代交叉作业中的合理顺序,使得钢筋工和模板工之间减少相互关系,将场地运用、材料堆放等更加合理化。在现场交底中,3D可视化施工模拟也能够更直观地表述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和安全要点,为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不足的施工人员加深印象。
3.2各类流程简单化、透明化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流程化的工作,且需要三方或多方进行协同配合作业。例如设计变更,则需要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单位确认,监理单位审核,建设单位通过后方可实施,且在实际沟通中往往会由于个人的因素导致时间白白消耗,这样大大地拖延了工期,滞后了进度。在此我们可以通过BIM协作平台有效的化解该问题的产生,避免了后期由于赶工期造成的安全隐患。一切流程化的工作均可直接在协作平台上完成,而且在平台上可以设置个人的单位、职位、权限等,使之网络化、信息化。其实不单单是简化流程,在整个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技术交底、安全质量整改、危险源告示等都可以在平台中进行发布。例如某日监理人员在巡视中发现脚手架搭设不合规范,未设置剪刀撑,坡道处未设置防滑木条等需整改项,就可以直接拍照并上传至协作平台发起整改流程,该流程一经发起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均可见,也可以设置重视程度,表示该危险的严重性。施工单位则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需要整改的隐患部位,并加以整改。该过程中业主单位及监理单位可实时监控整改进程,做到发现问题马上消灭的效果。
3.3监控设施合理到位,移动端也可查看
在现场布置阶段,可以通过软件中的监控视点查看功能,充分掌握监控范围和监控盲区,对于交叉作业、多机械轮流施工等危险源较多的施工区域采取360度全面监控,保证不留死角。当然仅布局合理、设备正常还是远远没有达到安全管理的要求,往往在施工现场很难做到有专人对视频监控进行实时的观察,这样的监控设施基本只是摆设。但我们可以通过BIM协作平台,将视频链接通过外网渠道直接投入手机,无论是哪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只需下载APP之后由管理人员开通权限后,即可随时随地观察工地现场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够使视频监控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云端进行备份,为之后可能发生的意外留有证据。
3.4施工人员精准定位,设置必要的电子围栏
在目前的施工现场,安装一台进出施工现场的闸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只是该做法的漏洞较多,施工人员往往会贪图方便直接翻越过去。当在费用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安全帽上安装GPS,并在之前所制作的可视化3D模型中设置必要的电子围栏区域。例如:基坑开挖时的基坑区域、塔吊作业时的旋转半径内、脚手架未搭设完成时的脚手架区域等,也可以通过时间来设置区域,比如吃饭时或下班后可将整个施工现场设为不可进入的区域。在设定完成后,一旦有人走进禁入区域,那GPS会识别到禁入区域从而会在BIM协作平台发出告警,及时提醒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注意即将发生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李元强.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15):80-81.
[2]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3):237-238.
[3]佚名.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9):148-149.
[4]鞠玮琦.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4):254.
论文作者:侯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危险源论文; 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区域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