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石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石_政治论文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石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教育学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该文在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思想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而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质为视角,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要性以及方法、方针、原则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是怎样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这个基础是如何规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学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些同志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从这种观点出发,这些同志把大凡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纳起来,有的归纳为六个方面的理论基础,有的归纳为五个方面,有的归纳为四个方面,有的归纳为十个方面。这些归纳比较集中地都讲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的本质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这种认识从整体上来说是对的,但在几个方面,有如下看法:第一,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特色。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切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任何学科建设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指导思想。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就只有一般性,而无特殊性,只有共性,而无个性,也就很难把自己的理论基础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区别开来。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整体,内容十分丰富,这些理论不可能每一个原理、每一个观点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有直接联系,因而这种提法缺乏准确性。第三,如果把理论基础归纳为无数个方面,论述上就必然显得不集中,显得重复,散乱。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问题上,我们要抓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这样才具有科学性。

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由是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这种说法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无疑是正确的。这种观点一方面比较集中,抓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从认识论角度上提出问题无疑也有科学性的一面。但也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同第一种观点一样,只注意了学科建设理论基础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特殊性;另一方面没有抓住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最直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因而这种理论观点也值得研究。

还有一些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由是“人的全面发展”除了生产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外,还必须依赖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全面发展的教育主要是德育、智育、体育;而德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方面。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在于已经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这一核心问题——人的问题,但这个观点也存在着不足,这个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而不是出发点,不是依据。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中只是一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归宿,而不是出发点,因而很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首先要确立理论基础的问题。而理论基础的确立不能只注意学科建设的普遍性而忽视特殊性,也不能只注意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不能只注意整体而忽视局部,也不能只注意局部而忽视整体。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理论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才是正确的。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其中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理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而人的核心问题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又与社会有关,离开了社会就无从谈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如何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这个问题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很多,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人是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动物,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这一定义规定了人是生物、实践、社会的统一体,规定了人具有生物性、实践性、社会性,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属性又是统一的。

人的生物性,就是指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一切属性的总和,主要包括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实体,具有衣、食、住、行、男女等方面的生理需要,具有与身俱来的向上努力、合群倾向、追求感性满足的心理需要,同时受自然界的遗传规律、生命规律制约的属性。人的实践性,是指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能动的物质活动。它包括人类所特有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特有的规定性。其中主要有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类,人类劳动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的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一切属性的总和。马克思的至理名言“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题纲》)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科学的规定。具体来说,是指人受社会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伦理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民族关系等所规定的属性。当然这些关系在具体的历史时代又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是个别和一般的区别。

人的生物性、实践性和社会性,构成人的本质。从这三者的关系来看,总的说来,自然性是物质载体,实践性是中介,而社会性是自然性和实践性的制约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构成了人这一完整的、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具体来说,自然属性是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物质载体,而社会性反过来制约自然性和实践性,而实践性则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联系起来,使它们真正成为人的属性。

首先,自然性是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物质载体。这种物质载体是指人的实践性作为一种能力,是依附于有生命的自然有机体的,没有离开自然有机体的实践;而人的社会性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对人的规定性,也是以人们的自然实体为依托的,离开了自然性的社会性就成了无依托的“灵魂”;同时,人的实践活动的动机是首先因人的自然需要而产生的,我们不能设想人没有需要而进行无谓的实践活动;而社会关系也是由于人的自然机体生存需要而结成的,并根据人的需要而发展着。

其次,人的社会性对实践性和自然性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①人的活动只有和他人联系的活动才能叫实践;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只有通过社会性才能实现。②人的社会性对实践性和自然性还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如果社会关系适合人的实践性时,实践就更有成效;不适合人的实践性时,就对人的积极性有着巨大的压抑作用。社会关系适合人的自然性时,人的自然有机体就得到充分发展,不适合人的自然性时,对人的生命有机体就起着摧残作用。③人的社会化实际上就是把人的实践性和自然性变成具有社会的特性。这就是人的社会性对实践性和自然性的能动作用。

第三,人的实践性作为中介,对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起联系作用。这种联系主要有:①人的自然性要求的实现和社会性对这一要求的制约都必须通过实践作为中介。②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转化也是以实践作为中介。③实践本身也对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有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对人的自然性方面除了实践能满足生命有机体的需要外,还通过科学技术的形式,一方面扩大自然机体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医学、遗传学、精神病学等的研究,对消极地影响到人的生物特性、心理和遗传的因素进行控制,逐步地改变人口结构,使得自然选择不再是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实践性对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除了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把这些关系不断完善外,它还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把不适合全面发展的社会关系摧毁。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社会关系,只是一堆僵死的关系,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的属性。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人的三个方面的属性本来是不可分的,但是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逻辑的需要,叙述的需要,我们人为地把这三者分开了。因此,我们在考虑问题、研究问题时一定要从总体上把握人的本质,把这三个方面看成密不可分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并且还必须看到这三个方面实践性和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规定性,是人最终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属性,这是不能忽视的。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建立在人的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净化人的灵魂,实现人的现代化,因而弄清人的本质如何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这对于学科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人的思想问题产生的必然性,说明思想教育的必要性。我们知道,人是生物、实践、社会的统一体。人的生物性需要和人的社会性对这一需要的制约,以及人的社会性需要和社会现状对这一需要的制约都必然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实践性的意识领域就是思想问题。比如,人的生物性追求吃好、穿好,但由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不允许,这样就必然产生思想问题。有了思想问题,就必须做思想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一个是自我教育,自我调适,另一个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教育,从而达到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达到个人和社会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其次,人的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人的本质中的实践性,实践性中的意识活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人的实践性规定了人的行为要受思想支配,而人的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结构。这个动态结构能够接收外界的信息刺激,并在信息刺激中引起反思,进而改变或深化原来的认识;人的社会性规定了人要受环境的影响,他人的影响,接收环境或他人发出的信息,进而改变或深化自己原来的认识。也就是说人的实践性中的意识能动性表明人可以接收他人发出的思想信息,而人的社会性则表明人是会受他人影响的,人的思想正是在这样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然人的实践性规定了人能够接收他人发出的思想信息,并能够通过反思来改变或深化自己原来的认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可能的,必然有效的了。

第三,人的本质还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由于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的这个特点,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采取疏导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灌输教育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表扬与批评结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教育者向被教育者输出信息,被教育者接受后通过反思改变或深化自己原来的认识来实施的,这个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过程,是受人的实践性规定的。同时,教育者还根据人的社会性特点,运用新闻媒介、大众传播、社会舆论等强刺激或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人的思想觉悟。

第四,人的本质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方针是指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是疏导。疏导的原意是疏通和引导。正是由于人的实践性中意识的能动性,才能接收外界的疏和导,以改变原来的不正确的认识;正是由于人的社会性,人才能承认他人说理的合理性,承认社会关系对现实的制约性,疏导才能最终起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也是受人的本质规定的。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超前性原则、身教和言教并重的原则都是由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的,而物质利益原则则和人的自然性有关。离开人的本质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在理论上就缺乏科学性,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收到短期的效果。

第五,人的本质规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过去有人讲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无规律可循,只是一堆互不相干的、杂乱无章的感性经验。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受人的本质规定的普遍性。人的本质规定了人是有个性的,也是有共性的。个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共性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规律性,也就是说大凡是人,一般在相同的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要作出相同的反映,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相同阶级、阶层的人更是这样(除个别特殊的人外)。因而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这个规律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必然会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

不仅如此,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本身也受人的本质规定。我们知道,人的思想和形成规律可以表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必然内在化为个体的思想行为的规律,这个规律的社会影响是受人的社会性决定的,而思想形成过程直接起作用的是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是这样。这个规律可以这样表述: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灌输、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向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的规律。在这个规律中,社会要求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的,而教育活动本身、教育过程、被教育者思想观念的转化则是与人的实践性有关,是由人的实践性规定了的。

同时,人的本质规定的关于人的个别和一般的原理还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个别教育和普遍教育结合、把典型教育和面上教育结合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关于个别性的理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活。

第六,人的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和激励、管理工作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自然性、实践性、社会性规定了人有各种需要。马斯洛把这种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1.生理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受人尊重、成就感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就是由低到高逐个层次地追求,永无满足之时,组织就是通过对人的需要给予满足而激励人的创造热情的。马斯洛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他没有从人的本质这一高度来把握这一理论,因而也有局限性。我们认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由人的自然性规定的,而社交、尊重、成就感是由人的社会性规定的,自我实现则是由人的实践性规定的。要实现这些需要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因而组织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

由于人的本质规定了人有这些需要,因而人追求这些需要的满足也是正常的、合理的。当人们的追求是正当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而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批判、借鉴行为科学的积极成果。也就是说,如果人们的需要是正当的,组织又有条件满足的时候,就一定要满足;如果人们的需要是正当的,但组织目前还没有条件满足,就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人们的需要是不正当的,就一定要做思想工作,以解决认识问题,从而提高积极性。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不会是空头口号。

人的本质还规定了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结合。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规定了人必然会产生各种欲望。特别是自然性的要求和社会性之间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仅仅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够了。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人,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不同形式,但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疏通、靠说服教育,这在一般条件下是行之有效的,但一当个人私欲恶性膨胀,自然性和社会性发生尖锐冲突时,说服教育就显得软弱无力了,这时仅仅是思想工作就显得远远不够了,就需要辅之以强制性的手段,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就是管理。管理靠的是组织系统,靠的主要是行政命令,主要是强制手段。一个组织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而无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而无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简单粗暴的。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必要性、有效性,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方针和原则,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行为科学、管理工作结合。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植生于人的本质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逻辑起点和逻辑基石。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的基础上,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真正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从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由经验向科学理论体系的飞跃。

标签:;  ;  ;  ;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石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