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一、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杭州,王朝婷[1](2022)在《构建良好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文中指出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学生建立物理观念,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过程。通过提炼总结构建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数字化"知识体系是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记忆对应数字的内涵,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操作简单,可复制性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以"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结合2021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构建"数字化"知识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吕俊君[2](2021)在《天体运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拉格朗日点》文中提出拉格朗日点是平面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的5个特解,鹊桥中继卫星可以围绕拉格朗日L2点做圆周运动实现地月通讯.我国在拉格朗日点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收获了重大成果,以拉格朗日点为背景素材的试题也频频出现,在天体运动教学中应该重视.

范公瑾[3](2021)在《例谈天体运动“四类热点问题”的解答》文中研究说明近地及同步卫星问题、卫星变轨问题、双星及多星问题、天体的追击及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天体运动部分的四类热点问题,每年高考都会出现相关题型.为给学生解题带来指导,使其在解题中少走弯路,有必要结合具体实例讲解解答过程.

杨勇[4](2021)在《夯实基础知识 提升备考效率——用“供需关系和能量匹配”分析卫星变轨问题》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飞快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研究重点,同时在高考面向生产劳动实践,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前提下,物理知识学习不再是解决物理题目,而是以解释生活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我国在航空航天技术上飞跃发展,宇宙飞船升空取得很大的成就,而万有引力定律与航空航天具有很大的联系,历年来天体运动是高考物理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为能从基础知识出发,联系物理规律,认识和深刻理解卫星变轨问题,

陈培泽,赵振宇,柏萍,陆建非[5](2021)在《从认知规律视角剖析中澳两套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差异——以“万有引力”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从高中生物理学习认知规律的视角出发,剖析人教版物理2019年版教材与澳大利亚VCE教材中"万有引力"内容的编写特点。结果发现,人教版教材注重在讲授物理规律的时候渗透人文底蕴,强调生活实践的习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点。VCE教材通过将强关联性的知识点整合来呈现主题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加深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我国在进行物理教材的编写时可进一步优化,平衡实践性与理论性知识点,丰富相关理论性内容,加强知识的系统连贯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认知结构。

赵玉萍,邢红军,王玉婷[6](2021)在《物理学史视野下“行星的运动”深度备课研究》文中认为"行星的运动"一节包含着人类对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史,开普勒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万有引力的定律"学习的重要基础。鉴于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并未完整呈现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过程与历史意义,使得本节课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以教学逻辑为主线介绍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背景、发现过程和历史意义,可以对"行星的运动"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朱睿,吴广国[7](2021)在《北京高考近年来万有引力与航天部分的考查热点分析》文中指出北京高考和新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命题要求规定,试题应注重考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随着嫦娥探月、神舟飞船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组网、中国空间站建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万有引力与航天是北京高考必考点,这部分内容既体现了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也蕴含了能量观念,充分契合了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中的一级主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孕育学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精神.本文对近年有关万有引力与航天高考真题进行梳理和解析,探索北京高考在万有引力与航天部分的考查热点和命题趋势,期望对高三学生备考有所帮助.

许冬保,朱文惠[8](2021)在《2021年高考理综甲、乙卷天体运动试题评析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高考全国理综甲、乙卷分别对天体运动进行了考查.甲卷在展示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同时,要求估算"天问一号"远火点距离;乙卷在介绍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项的同时,要求估算银河系中黑洞的质量.两题在方法立意及学科素养的要求上惊人相似.同为单项选择题,均考查生活实践情境,并对开普勒定律进行考查.在建构模型、推理论证等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考查层级基本相同.研究试题,知微见着,给教学的启示有:走出考纲,走进课程标准;建构模型,发展科学思维;推理论证,提高推演能力.

张磊[9](2021)在《借助“问题链”探究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沪科版《万有引力定律》一课为例》文中指出知识可以传授,但思维只能启发、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目前物理教学中的关注点.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过程中,牛顿从看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经过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推理过程,将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向天体和地面物体进行推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史实、方法、思维素材,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如何用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重走科学之路,建构其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牛海飞[10](2021)在《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调查与实践》文中认为

二、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良好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数字化”知识体系
    1.1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个定律
    1.2 一个核心定律
    1.3 两个基本类型问题
    1.4 四种重要关系
    1.5 三个宇宙速度
2 结语

(2)天体运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拉格朗日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平面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
    1.1 拉格朗日L1点的位置
    1.2 拉格朗日L2点的位置
    1.3 拉格朗日L3点的位置
    1.4 拉格朗日L4和L5点的验证
2 “鹊桥”绕地月系统L2点的运动
3 天体运动教学中的拉格朗日点
    3.1 考查拉格朗日L1点
    3.2 考查拉格朗日L2点
    3.3 考查拉格朗日L4与L5点
    3.4 鹊桥中继卫星的运动情景
4 结束语

(3)例谈天体运动“四类热点问题”的解答(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地及同步卫星问题
二、卫星变轨问题
三、双星及多星问题
四、天体的追击及相遇

(4)夯实基础知识 提升备考效率——用“供需关系和能量匹配”分析卫星变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供需关系”分析卫星变轨问题
    1.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2.天体运动及卫星变轨问题分析
二、从“能量匹配”角度分析卫星变轨问题

(5)从认知规律视角剖析中澳两套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差异——以“万有引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套教材“万有引力”主题内容比较分析
    (一)知识编排顺序比较
    (二)知识广度比较
        1.教材内容的编写主线不同
        2.教材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素材选取侧重不同
    (三)知识深度比较
    (四)例习题设置比较
        1.课内例题
        2.课后习题
三、结语与展望

(6)物理学史视野下“行星的运动”深度备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1. 教材编写的顺序不合逻辑
    2. 教材未能完整呈现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3. 教材没有重视开普勒运动定律发现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 行星运动学说与第谷研究的奠基
    2. 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过程
    3. 开普勒定律的意义与升华
三、教学的建议
    1. 重视数据和模型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2. 深化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合
    3. 体悟科学研究中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8)2021年高考理综甲、乙卷天体运动试题评析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甲卷试题分析
    1.1 试题呈现
    1.2 试题分析
    1.3 试题评价
    1.4 试题背景
2 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1 试题呈现
    2.2 试题分析
    2.3 试题评价
    2.4 试题背景
3 教学启示
    3.1 走出考纲 走进课程标准
    3.2 建构模型 发展科学思维
    3.3 推理论证 提高推演能力

(9)借助“问题链”探究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沪科版《万有引力定律》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问题设计
    1.问题一——当我们在谈苹果落地时,我们在谈什么?
    2.问题二——如果苹果树长“高”了……
    3.问题三——为什么月亮没落地呢?
    4.问题四——如何让苹果也不落地呢?
    5.问题五——天上的引力和地上的引力一样吗?
四、教学反思

四、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良好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J]. 刘杭州,王朝婷. 教学考试, 2022(04)
  • [2]天体运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拉格朗日点[J]. 吕俊君. 物理通报, 2021(12)
  • [3]例谈天体运动“四类热点问题”的解答[J]. 范公瑾.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31)
  • [4]夯实基础知识 提升备考效率——用“供需关系和能量匹配”分析卫星变轨问题[J]. 杨勇.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21(11)
  • [5]从认知规律视角剖析中澳两套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差异——以“万有引力”为例[J]. 陈培泽,赵振宇,柏萍,陆建非. 课程教学研究, 2021(10)
  • [6]物理学史视野下“行星的运动”深度备课研究[J]. 赵玉萍,邢红军,王玉婷. 教学与管理, 2021(27)
  • [7]北京高考近年来万有引力与航天部分的考查热点分析[J]. 朱睿,吴广国. 高中数理化, 2021(17)
  • [8]2021年高考理综甲、乙卷天体运动试题评析与启示[J]. 许冬保,朱文惠. 中学物理, 2021(17)
  • [9]借助“问题链”探究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沪科版《万有引力定律》一课为例[J]. 张磊.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23)
  • [10]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调查与实践[D]. 牛海飞. 西南大学, 2021

标签:;  ;  ;  ;  

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