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缬沙坦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敏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总结缬沙坦治疗的经验。方法:本文将对在2012 年5 月—2013 年6 月期 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00 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既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治愈效果。结果:100 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50 例患者中发现有1 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 例患者出现脑卒,2 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对照组50 例患者中4 例心力衰竭,11 例脑卒,14 例心绞痛。应用缬沙坦治疗的观察组相较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在临床中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也就是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以统计学角度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两组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能够抑制血管收缩,舒 张血管,释放醛固酮及有效治疗高血压病症,不影响患者的心律,其临床治疗效果看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关键词:缬沙坦;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

缬沙坦治疗是指应用缬沙坦这种口服药治疗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缬 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提起拮抗剂,能够舒张血管,释放醛固酮,治疗高血压,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不会影响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尿酸。缬沙坦经过临床研究后确定其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患者主要表现为 头痛、头晕、上呼吸道感染、恶心、咽炎等。特别注意的是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该药 过敏者禁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在2012 年5 月—2013 年6 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当中随机抽取100 例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50 例观察组当中有男 患者37 例。女患者13 例,年龄在19~68 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9.5 ? 8.1),在50 例 患者当中缺血性心脏病有15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7 例,高血压28 例。在50 例对照组 中男患者32 例,女患者18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在16~7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 ? 10.4),患有缺血性心脏病9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5 例,高血压患者36 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患病类型、-每种病症的患病人数等,从统计学上看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饮食习惯,以低盐、低脂、低糖等 食物为最佳,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因为大部分患者为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对于 对照组的治疗主要采用是常规的治疗方法,根据对照组中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 方案,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根据患者高血压的程度使其服用适合的降压药,如利血平、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等等;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时主要以服用钙通道拮抗药、β- 受体阻泄药及硝酸脂类进行治疗;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采用氢氯噻嗪25mg,1~3 次/d;依那普利10mg,2 次/d。在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时在以对照组的方法治疗患 者的基础上,进行缬沙坦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用药,其药剂量在 40~160mg,1 次/d。之后观察患者临床反应,是否出现头痛、头晕、上呼吸道感染等。确定患者无过敏现象,进行正常服用缬沙坦药物。

2.结果

在对1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45 例患者痊愈,1 例 心力衰竭,2 例心绞痛,2 例脑卒;对照组有21 例患者痊愈,4 例心力衰竭,14 例心 绞痛,11 例脑卒。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相较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显著,其发病率仅 10%。通过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治愈结果能够更加说明缬沙坦治疗的效果,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上已 经与以前有很大的改变,当下人们食用热量高、胆固醇高的食物,促使越来越多的人 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所谓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及血管病变而引发的一系 列疾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中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的类型主要是高血压、高脂血 症、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在我国每年因为患有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患者 数以万计。为此,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详细的了解,并研制有效的治疗方法。患有心 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心脏跳动速度快、过缓、不齐,呼吸困难,眩晕,疲劳等现象,其 中患者有眩晕感在临床上常见症状。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早接受治疗,因为心血管疾病病变可能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即同时,控制饮食,因为食物中的胆固 醇、盐分等是使人们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所以,在临床上治疗患有心血管疾 病的患者在注意患者饮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治疗。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提起拮抗剂,其作用 于AT1 受体亚型,阻断AngⅡ与AT1 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缬沙坦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心脏的跳动,因为在临 床上对缬沙坦进行研究,从功效主治、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症 方面进行分析,在临床上用缬沙坦治疗病程长、难根治、治疗周期长、易反复、易急 发心血管疾病,能够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复发的可能性低。缬沙坦 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重要的一种口服药。

本文中通过对100 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其中50 例患 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最终仅10%的患者没有治愈,而没用采用缬 沙坦进行治疗的50 例患者有高达58%的没有治愈,所以,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已经 充分的说明缬沙坦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缬沙坦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 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缬沙坦治疗,其 临床表现非常显著,大大提高患者在的治愈率。通过在临床上对心血管患者进行缬沙 坦治疗,提高其临床治疗经验,促使缬沙坦治疗更加准确、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张艳秋,陆红.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血管活动性物质的影响[J].临床误诊 治,2006,2(19):4-6.

[2]姜丽萍,张伟强,刘长山.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因子和血 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3,4(13):22-24.

[3]牟善初,郑秋甫.新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院出版社,2002:697-700.

论文作者:郭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缬沙坦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