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贩到亿万富翁_湾仔码头水饺论文

从街头小贩到亿万富翁_湾仔码头水饺论文

从街边小贩到亿万富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贩论文,亿万富翁论文,街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她,一个不愿与人“分享”丈夫的单身母亲;她,一个为维护尊严被人骂做傻子的普通妇女:她,一个只为生计走上街头摆摊卖水饺的小贩;她,却用二十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跨国品牌”的奇迹。她的名字叫臧健和。

从1978年臧健和在香港湾仔码头开始卖手工包制的水饺,到1985年在香港设立第一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湾仔码头水饺已经占领了香港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在1997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后,湾仔码头水饺继而又在上海、广州建立生产基地,推出手工包制的湾仔码头水饺、馄饨和汤圆。如今湾仔码头水饺又占据了华南市场冷冻食品的半壁江山,在北京也占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产品还远销海外市场。

一副弱肩扛起三张嘴

臧健和原籍山东五莲县人,原本在青岛过着幸福生活的她,却因泰国籍丈夫的离去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1977年,臧健和辞掉了原本安稳的护士工作,带着两个不到10岁的女儿,辞别青岛,满怀希望的去泰国投奔已分离3年的丈夫,谁知重男轻女的婆婆此时已另为丈夫娶妻,并且他们已经生下了儿子。

“我从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严让我无法接受这种一夫多妻的现实,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的前途,我只能离开。”臧健和声音低沉。

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辗转到了香港。香港高楼大厦众多,但却没有一寸属于臧健和母女三人。臧健和租了一间没有窗户,面积仅仅4平方米的出租屋搭建成“家”。三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臧健和的肩上。为了养家糊口,她一天要干刷碗、打针、洗电车三份工作。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钟头。“开始的时候我尝试打工,别人做一份工作,我必须要做三份。那时我的语言不通,又对地域不熟悉,所以在香港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臧健和语气平和。

然而,老天对这位生活不幸的妇女并不关照,臧健和在刷碗时把腰撞伤了。腰部受伤同时又被医生查出患有糖尿病,臧健和无法再干体力活儿,社会福利部门告诉她可以享受30000元的“公援金”。这对当时的臧健和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她并没有欣然接受。“在很多人眼里,我真是傻透了,明明缺钱花却不要应该要的钱。‘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白领钱我自己会失去斗志,孩子也会受影响。”臧健和口气坚定。

五碗水饺定下终身事

迫于生活,在家休息了13天的臧健和,又开始为了生存而奔波。这一次,臧健和做起了水饺生意。她从工地捡来木头,做好了小木车、添置了火炉子等必要的工具,在香港繁华的湾仔码头边摆起了水饺摊。

凭着山东父老教给她的手艺,臧健和熟练地包起了家乡的水饺,并给自己的水饺冠名为“北京水饺”。雇不起帮工,她的两个女儿就成了她最好的帮手,10岁的大女儿蓓蓓帮着和面、擀皮,4岁的小女儿篷篷帮着洗碗,来往的行人都对她们投以同情、怜惜的目光。当时小女儿蓬蓬个头还没有用来洗碗的木桶高,洗碗时她整个身子都探进桶里了,冬天海风一吹,孩子的两条小胳膊冻得通红,手上裂着口子,但懂事的孩子从不抱怨。经过不断的努力,臧健和母女忙碌的小摊慢慢变成了湾仔码头上一道动人的风景。

臧健和至今还记得第一天卖饺子的情景,当时有5个打网球的年轻人,寻着香味走来说:“从来没有尝过‘北京水饺’,想尝一尝。”于是给了5元钱要5碗水饺,臧健和恭恭敬敬地把水饺端给年轻人,然后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吃过饺子的反应,没想到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说好吃,每个人都要了第二碗。“好吃”二字让臧健和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因为这是对她水饺的肯定。

从此,她使足了劲卖水饺,早晨五、六点就到街市上买菜,回来后花近半天的时间洗菜剁馅,她对水饺的质量要求特别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下午1点钟,一切准备妥当,臧健和就推起小木车走到码头,然后生火包饺子,一直干到最后一班渡船停运后,她才收工。

十足的味道,低廉的价格,臧健和不知不觉中收入渐丰,母女三人的生活基本有了保证。两个女儿也先后上了学。

但臧健和没有止步于养家糊口,她考虑的是怎么把卖水饺做成事业。她在湾仔码头附近租下铺位,办起正规的饭店,仍是卖手工水饺,命名为湾仔码头北京水饺,开店后生意兴隆,许多人有时为了吃上“北京水饺”要排一个半钟头的队才能买到。香港湾仔码头北京水饺的名气越来越响,并最终成为香港的名牌产品,连当时的港督府都慕名前来购买。

1985年,“北京水饺”占领了香港100%的新鲜水饺市场。由于“北京水饺”的名气,几间大的超级市场找到臧健和,希望能经营速冻的“北京水饺”,很快“北京水饺”建立了自己的工厂,添置了成套的机器设备,大批量的生产速冻水饺。虽说是由手工包饺子改为部分机器生产,但臧健和始终严把配料关和质量关,选料绝不马虎,严控每一道工艺,因此生产出的水饺仍保持了手工水饺的鲜美味道,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两大策略走进千万家

在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后,臧健和又再考虑转换市场策略。她发现,香港人工作、生活节奏快,特别是上班一族特别推崇美味即食产品。于是,臧健和马上推出即食水饺,命名“叮水饺”。因为这种水饺是煮熟之后再速冻的水饺,顾客买来后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完之后会发出“叮”一声的响声。

当时,在全香港近千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中,大多数都有微波炉供顾客免费使用。为此“叮水饺”顺理成章地成了消费者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产品知名度迅速扩大。

就是依靠质量和成功的市场策略,尽管“北京水饺”没有一个市场推广人员,没有一个销售人员,却在香港把饺子做到家喻户晓,臧健和也从一个街边小贩跨入亿万富翁行列。与此同时,不少国外企业也将发展的眼光投到了臧健和身上,日本大丸百货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大丸老板的女儿平常对食品十分挑剔,可她却一口气吃了25只“北京水饺”并大加赞赏,这让大丸老板十分惊奇,因为他女儿从没有吃得如此开心过。大丸老板问明饺子的来历后,就与臧健和有了来往,日本人有自己的生意眼光,他知道连他嘴刁的女儿都喜欢吃的食品,在日本也一定很受欢迎,大丸决定把“北京水饺”发展到日本,“北京水饺”走出了国门,而且在日本也立住脚了。

美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Pillsbucy.Pillsbucy早就瞄住了中国市场。但怎样才是进军中国的最好办法呢?聪明的美国人看中了臧健和的湾仔码头品牌,认为这个典型中国式的香港品牌是他们进军中国最好的跳板。于是他们主动找到臧健和商谈合作事宜,经过反复协商,Pillsbucy终于以高价买进了湾仔码头水饺70%的股权,并另外注资6000万美元在国内设厂。这样湾仔码头水饺由一辆木头车起家,到开饭店,再进军超市、便利店,如今一跃成为跨国企业。

标签:;  ;  

从街头小贩到亿万富翁_湾仔码头水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