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庆林,程龙

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庆林,程龙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该地区的建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技术的质量对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至于混凝土结构,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工程中合理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高质量要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结构施工

1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

1.1施工强度比较高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施工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重视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得到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合理应用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在这方面的要求,最终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对材料的依赖性比较大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是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浇筑和维护的过程。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与最终项目的质量水平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材料。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更加重视材料质量,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1.3操作便捷

混凝土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过程具有方便的特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非常复杂的过程。建设单位只需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混凝土施工。此外,混凝土材料在浇筑过程中相对容易形成,所需的施工时间也不长。它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进度,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效率。

1.4可以连续作业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混凝土材料的浇筑过程不能在中间中断。这是混凝土施工的必然要求。这种连续作业的施工特点有助于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效率,合理控制施工时间。

2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1水泥水化热的原因

在搅拌水泥的过程中,水泥会被水化,水化后会产生热量。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施工范围广,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厚,混凝土的表面系数会降低。在搅拌水泥过程中,水化产生的热量可能被阻挡并积聚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增加了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之间的温差,这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不平衡,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2.2混凝土的自缩原因

导致混凝土自收缩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泥自身的因素导致了整个混凝土的自收缩,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的硬化现象。当硬化发生时,从混凝土中蒸发出来的水超过80度,只有20点留在固化的土壤中。此外,混凝土本身的蒸发也会导致自收缩。其次,外加剂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高效减水剂来促进混凝土的流动。这是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直接影响水泥的自收缩值,高效减水剂也影响混凝土的自收缩。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自收缩不会随着材料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混凝土的自收缩值会受到干缩减水剂的严重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混凝土中的矿物质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在生产混凝土的过程中,常常会将相应地硅灰添加到水泥中,进而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自缩,添加的硅灰越多,自缩值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同硅灰相对的是煤灰,添加煤灰也会增加自缩值。

2.3外部温度变化的原因

通常,土木工程施工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外部温度的变化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不管外部温度是高还是低,它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混凝土。影响的关键在于温度应该在这方面。温度应该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度之间的温差很大。因此,温度应该变得越来越大,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混凝土裂缝。此外,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限制也会影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建筑面积往往很大。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肯定会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厚度,这很容易导致限制。此外,限制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不仅影响混凝土,还会导致混凝土开裂。此外,土木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也存在内部约束,即在外部温度的作用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温度变化很大时会产生温度效率,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3.1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非常重要,因为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以水泥为例,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3.1.1减少水泥用量.水泥在水合过程中释放热量。由于混凝土表面参数的影响,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释放,这导致混凝土材料的温度应力增加。为了降低这种温度应力,有必要合理减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水泥用量。另一种方法是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水泥或添加一些减水剂。同时,应注意提高混合技术水平,增强混合效果,并在混合过程中加强冷却效果。

3.1.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将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温度应得到很好的控制,浇筑应在合适的环境温度下进行,以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必要时应采取冷却措施,以确保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1.3执行强制冷却。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冷却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并确保混凝土质量。例如,水管可以预先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向水管中注入冷水可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效果。

3.2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3.2.1控制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合力。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地基会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因此人们会对此高度关注。为了使混凝土有效地与地基结合,应该控制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合力。例如,可以采用温室蓄水的方法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2.2降低外部基础约束力。如果在铸造过程中铸造面积过大和过厚,它会对基础施加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可以通过减小浇筑厚度或在中心设置滑动层来减小外部结合力,并且可以设置滑动层,从而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3.3加强对模板结构的关注

模板材料的选择和注意是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和振动与模板结构的关系相对密切。两者应相互协调,不应有明显的干扰。在模板结构的管理和控制中,应明确模板结构的详细尺寸,这有利于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操作质量的控制,防止混凝土浇筑不足的发生。此外,施工单位还应特别注意振动操作不能与模板结构碰撞,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模板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使模板结构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3.4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实时监控,全面监控混凝土浇筑后的变化,加强温度和湿度控制,防止外部条件的剧烈变化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应持续四周以上,混凝土结构不应暴露在任何风、雨下,并做好保温和保湿工作。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分析由此产生的裂缝和其他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全过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混凝土施工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在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有利于现代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木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1):260.

[2]王占生.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4):267.

论文作者:李庆林,程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庆林,程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