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轨道交通工程作为大型系统工程,包含有土建、设备安装、铺轨、装饰装修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工程,而其中设备安装工程又可细分为电力、接触网(轨)、通信信号、监控、自动售检票、屏蔽门、电扶梯、风水电、消防等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子系统,具有专业性强,工序复杂,接口众多,交叉施工繁复等特点,使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更为困难,施工风险大大提高,在以往的施工中质量事故也层出不穷。本文仅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供电设备安装分析其主要风险点及监控要点。
关键词:设备安装,风险,管理,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风险源主要分为两大类;设备功能安全风险及人员作业安全风险。设备功能安全风险包括施工人员技术、设计人员经验、设备制造质量及现场安装质量。本文所阐述的主要是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设备功能安全风险的分析及控制措施,涉及的风险案例均为我公司承接的地铁项目中发现的问题。
1. 案例分析
案例1:某条地铁变电所,在变压器安装调试后送电,先后两次发生爆炸事故,对新线建设影响极大。一次是整流变压器,合闸仅15分钟发生变压器内部短路、爆炸事故。另一次是电力变压器,合闸送电立即发生变压器短路。
风险分析:机电设备的制造,存在制造工艺质量风险。
案例2:某条地铁变电所,在变电所通电开通后半年内,先后发生三次电压互感器爆炸事故,对运营影响极大。第一次事故发生后,初次认为是偶然因素,更换损坏的互感器,第二次发生后,分析排查认为可能是产品批次问题,随将全线同批次的互感器全部更换。第三次事故发生后,经施工、监理、设计及厂家共同论证后发现是产品设计参数问题,最终将全线变电所电压互感器全部更换,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损失。
风险分析:机电设备的制造中,存在产品设计质量风险。
案例3:某地铁在通电开通后,接触网安装零部件频繁脱落,影响运营,排查原因,开始是认为施工操作是没有拧紧,要求施工单位在晚上列车停运后的天窗点进行紧固并用油漆点封。可是运行问题依然存在,再次排查并对施工记录进行核查,最终发现是垫片形式及安装顺序的问题,施工单位最终全部重新进行安装。
风险分析:机电设备存在着安装工艺质量风险。
2. 供电设备安装风险的控制
2.1牵引/降压变电所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2.1.1 供电设备要按照设计型号、规格进行现场验收;在运输仓储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的等级要求做出防范措施,避免强力震动、碰撞,以及严重倾斜、雨尘等破损、绝缘失效风险。
2.1.2供电设备安装前应具备全线短轨铺通;大型变电设备通过轨道运输通道畅通;隧道内、车站内电缆支架安装牢固并已贯通无障碍;电缆过轨设施已预留;车站内综合接地网工程完成;车站站台下电缆夹层无积水、无垃圾杂物。变电所内装修工程基本完成;设备基础、门、窗、电缆井及沟、槽、管、洞、预埋件预留的位置、规格尺寸均已通过交接验收。
2.1.3供电设备安装的基础,大多属土建施工,在安装之前要跟踪配合土建施工进度,避免基础尺寸偏差带来的安装风险。应按照设备基础的设计要求检查基础及管线孔洞预留、预埋件,减少基础误差影起的设备安装质量风险。
2.1.4供电设备通电之前,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电气试验,以避免设备初次通电时可能产生的爆炸、燃烧、损坏的风险。变电所正式受电和送电之前,要制定专项送电方案,按照电调命令进行受电和送电操作,避免变电所初次受电和送电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
2.2 接触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2.2.1接触网安装前应具备全线轨道铺通,以便能够沿轨道测量悬挂点位置;室外支柱基础完成并已交接;有隧道照明和临时用电。
2.2.2接触线与列车全速运行中的受电弓直接接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线材断线或安装质量引起弓网事故造成停车,不是短时能够修复。要对各种线材生产质量、出厂验收、现场检测等环节进行检查。保证导电性、耐磨性、抗拉强度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相关国家标准要求。接触网零部件的种类多、数量大、安装部位分散,运行中的可靠性风险较高。要着重检查零部件生产中工艺标准的执行情况和第三方质量检验结果,并对进入现场的每批次零件进行抽查检验。
2.2.3接触线安装精度以毫米计,安装误差不但影响列车受电弓在行驶中的受流质量,还将引起列车受电弓打火电蚀、偏磨损坏、直至发生故障引起停车,增大了运营维修成本。主要通过设备安装以后的静态测量、冷滑和热滑试验三种方式进行检测试验。
2.2.4接触网设备安装工程包括高处作业、轨行区作业,施工中存在人员、设备的安全风险:架线施工属于高处作业,并且放线中存在较大张力,在架线作业之前,应有防止线索回弹、断线伤害的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接触线放线作业车辆进入轨行区之前,应持有《轨行区作业行车调度命令》和车辆安全行驶防护措施、轨道车司机要执照驾驶,以杜绝车辆冲突和其它行车事故风险的发生。
2.2.5接触网设备初次受电之前要检查接触网设备每一处接地的连接情况和接地电阻值,防止通电后因接地不良引起事故的风险。要进行全线接触网设备的绝缘检测,保证接触网绝缘水平达到标准,避免在受电时发生短路事故的风险。要检查现场隔离开关的断合状态,保证接触网各个带电区段和无电区段的状态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短路或触电事故风险的发生。接触网初次受电必须接受电调指挥,按电调命令检查接触网受电情况,并向电调报告。
2.3 干线电缆安装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2.3.1干线电缆安装前应具备电缆支架安装;隧道内人防隔断门处的预留孔洞已完成。电缆支架安装后,要重点检查电缆支架接地扁钢安装和电缆支架接地电阻测试,防止在电缆发生短路故障时因接地不良造成事故的风险。
2.3.2电缆运输、装卸和支盘,应有吊装作业安全措施、有专人负责指挥,防止吊装事故风险发生。
2.3.3电缆线路敷设完毕后,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现场电气试验,并填写电气测试记录。避免通电时产生短路事故的风险。
2.3.4电缆进入车站的夹层处,电缆竖井上下口要分别做电缆防火封堵。避免日后一旦发生事故时,造成事故扩大的风险。
2.4 防迷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2.4.1防迷流设备安装工程的主要安全风险,是参比电极安装之前在隧道壁上的钻孔作业。参比电极长度约2m,钻孔钻头将穿透隧道壁探入壁外土壤之中。要事先编制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准备封堵孔洞器材。在作业拔出钻头时,一旦遇到泥沙、地下水涌入,迅速封堵,杜绝危及隧道安全的事故风险。
2.4.2防迷流设备施工安全风险,还包括轨行区作业和临时用电安全:安装区间防迷流设备要躲避轨道车辆、保证人员安全。应编制区间作业施工安全防护预案,在作业两端派设专职安全防护人员,杜绝事故风险发生。防迷流设备安装主要使用冲击钻具,区间临时用电频繁。要检查施工安全用电预案,使用合格、安全的临时配电箱,防止触电事故的风险发生。
2.4.3防迷流设备安装在区间的电缆直径较细,存在损坏、丢失风险。要控制敷设电缆的时机和安装后巡视检查,避免被损坏、切割的风险。
2.4.4防迷流设备功能的验证,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测试,要按照设计标准检查现场测试结果,以减少日久运行时的事故风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安装工程中的供电安装工程中各个分项工程的风险所在,同时表述相关的控制措施。总的来说,在轨道交通安装工程整个系统中,供电工程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如果想要把控好这些风险,就必须要参建的各个单位统一协调,从现场管理入手,认真执行国家的相应规范和操作流程,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刘峻,裘斌.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的施工和管理解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69~70.
[2]谭炳钧.浅谈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与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4:172~173.
论文作者:陈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风险论文; 作业论文; 电缆论文; 设备安装论文; 设备论文; 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