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与演变

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与演变

一、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及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东[1](2020)在《“布洛陀”“姆洛甲”名称与神格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布洛陀与姆洛甲是壮族神话的主要神只,考证这两位神只的名称含义与神格是诸多研究的前提。两者关系并未确定,有时是夫妻、主配关系,有时还是兄弟关系,有时可以角色互换,性别互换,考证两者的名称含义与神格应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系统地考证而不是单独各自考证,结论需满足各方条件。本文认为"布洛陀""姆洛甲"的"洛""陀""甲"均与日月有关,而日月又与"眼"有关。两者的神格都随着故事的演变而演变,其最初神格当是日月神。

杨杰宏[2](2020)在《历时性视域下《布洛陀》研究之思考》文中认为学术界把《布洛陀》视为壮族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其"活化石""原始宗教"特点,而忽略了它作为文化传统的历时性维度,以及作为延续至今的当下性特点。布洛陀经诗内容涵盖了壮族历史发展的文化信息,蕴涵了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其原生宗教特征。《布洛陀》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看法,对这些不同看法持续不断地总结思考,它的学术生长点与生命力就能不断地得以持续发展。

郭星[3](2019)在《论姆六甲神话对壮族“花婆节”仪式的影响》文中提出姆六甲作为壮族的创世女神,创造了天地万物,又形成了和布洛陀神话形象并列的神话讲述,这是壮族神话的源头,姆六甲形象后来又逐渐演变为花婆形象,形成民间信仰的祭祀对象并形成“花婆节”。论文通过对姆六甲神话的分析,可以看出姆六甲到花婆形象演变所形成的神话母题链,这与壮族女神神话和现今女性文化的传承特点有关。壮族民间文化中保留了众多的女性生活民俗,其中保存着较多的自然宗教遗风,论文研究可以更好地探寻壮族神话及习俗文化的发展轨迹。论文采用神话学母题分析的方法,看到了姆六甲神话文本中存在着母题的叠压。“花婆节”在广西壮族生活中有丰富的表现。通过对南宁市蒲庙镇“花婆节”的田野调查,采用神话仪式的理论,看到了姆六甲神话原型到花婆形象的演变,表现在有关花婆的节日活动和祭祀中。蒲庙镇“花婆节”中有民间信仰的融合,习俗文化的粘连,对壮族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姆六甲神话在日常生活中展演的基础是“那文化”稻作生产的现实,姆六甲神话蕴含的意义是从大母神崇拜到民众对农耕丰产和生殖崇拜的信仰,再到对女神信仰的生命护佑需求,是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结果,壮族神话在现实生活中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徐佳[4](2019)在《从麽经《目连经》《麽塘降一卷》看目连故事在壮族地区的流传与演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麽经是壮族原生宗教麽教内的宗教文本,是麽教中做法事的人所使用的经书。壮族麽经通常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现在民间,记录了壮族地区悠久的历史,反映了壮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是我们研究壮族文化、了解壮族特性的重要资料。本文将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的目连故事文本与《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中的《目连经》和《麽塘降一卷》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目连故事在壮族地区的流传及演变过程。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比研究法。第一部分首先对目连故事的起源、发展及异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概述了汉族地区目连故事流变情况概况。汉族地区流传广泛的目连故事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佛说盂兰盆经》是其在中国流变的源头。民众对于目连故事中所展现的孝道观念的推崇,推动了目连故事在中国的流传。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民间主要形成了敦煌变文和目连戏两种表现形式。正是由于对孝道观念的极致推崇,目连故事在唐朝时期产生了变异,形成了《大藏正教血盆经》这一经文,女性分娩既是女性的功德,是儿女要“报娘恩”的根本原因,也是女性堕下地狱的原因,这事实上是经文内部自己悖论的消解,道教经文《血湖经》也是这一基础上形成而来的。因而汉族地区流传的目连故事实际上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由《佛说盂兰盆经》发展而来的目连故事,主要包含《佛说盂兰盆经》及其相关版本、敦煌变文和目连戏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歌颂母亲的生育恩德,教育子女要孝顺母亲;另一部分则是目连故事的变异,主要包含《大藏正教血盆经》及其流变文本,这部分内容则虽然也强调孝道,但事实上它却消解了孝道观念而产生了一种悖论,认为女性分娩既是女性的功德,是儿女要“报娘恩”的根本原因,也是女性堕下地狱的原因。本文的第二部分则主要梳理了《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中的目连故事概况,并分析了两篇经文之间的内在联系。麽经是壮族原生宗教麽教法师做法事时所使用的经书,其内容丰富,记录了壮族丰富的文化历史。本章首先对麽教及《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的概况进行了介绍,随后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目连经》《麽塘降一卷》两篇经文文本的主要内容及两篇经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麽塘降一卷》吸纳了《血盆经》文本中的诸多要素,在文本内容上展现出了与之高度的相似性;而《目连经》则承袭了目连故事在流变中逐渐凸显的孝的这一主旨,并将其完全内化到了文本之中。从而事实上,这两篇经文分别在具体内容要素以及主旨上吸收了目连故事的一部分,从而完成了对目连故事整体的接受。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目连经》《麽塘降一卷》与汉族目连故事的异同。本章首先从孝道观、禁忌观和死亡观三方面论述了汉族目连故事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麽经》中《目连经》《麽塘降一卷》两篇经文对汉族目连故事的扬弃。《目连经》对汉族目连故事的情节的抛弃,仅仅保留了主家之母这个模糊的人物形象,让文本依随着逝者亲属现实情感延展的暗线而展开,使其成为了一个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情感载体。而《麽塘降一卷》中对汉族目连故事的吸收则集中在故事的背景以及情节、人物上,抛弃了汉族目连故事中孝道观念的主旨,并增添了布洛陀这一极富壮族特色的神灵,“血塘”这一与汉族“血盆”既有关联却又意义不同的概念,和家庭集体救赎女性等一系列反映家庭伦理观念的情节。

黄健,杨文定[5](2019)在《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成果涉及骆越的历史、习俗信仰、花山、铜鼓、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学、宗教学、民族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科学研究方法,开展有影响力的学术研讨,推出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壮大了骆越文化研究队伍,日益形成骆越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推动了中国骆越文化研究成果在中外学界的传播。

陈碧薇[6](2019)在《家族企业的“道义经济学” ——广西武鸣区S厂的亲属关系和生产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家族企业的经营,无法游离于因“家族”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之外。传统的壮族社会是一种所谓的熟人社会,亲属关系对壮族人的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会随着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所改变,但由亲情所结成的经济组织形式,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似乎也依然不容小觑。本文聚焦于一个壮族人经营的家族企业——S厂的亲属关系与生产模式研究。S厂位于“壮乡”广西武鸣,其老板和工人皆为壮族人,而老板的亲属们又在生产的各部门担任着重要职位。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工厂中不仅有着因血缘、姻缘、地缘结成的亲属关系,还存在着因共同劳动而形成的虚构的亲属关系。基于这些亲属关系而形成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渗透进了工厂生产模式的方方面面。亲属关系的结成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产生由“亲情”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S厂中亲属关系的维系和扩大使工厂中的人紧密团结成一个能够对抗外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集体。斯科特(James C.Scott)《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已说明,人的经济活动并非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群体各自遵循着一套“道义观”,S厂的老板和工人也不例外。一方面,受壮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在生产活动中,老板和工人习惯以“情”处事,以“情”待人,并非凡事皆以“利”字当头。另一方面,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低生产成本,老板主动为工人营造宽松的生产劳动氛围,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以此换来工人的忠诚,以及工作中的尽心尽力。“模糊不清”的分工形式正是“亲属”在家庭生产中“互帮互助”形式的延伸。与资本主义企业不同,S厂作为一个壮族家族企业,老板和工人在生产活动中,遵循着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道义观”,双方由此形成了“互助”的劳资关系,共同维护着“家”工厂的生产模式。S厂中老板、亲属员工与非亲属员工三者共同遵守着“有难同当”、“知恩图报”和“一视同仁”的“道义观”,而老板作为壮族家族企业的企业主,则遵循“人情第一”的企业生存原则,其某些行为不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看似违背常理,实际是为适应外部环境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家”工厂是老板和工人为了形成一种比劳资关系更为稳定的关系而建立的,对“亲属关系”的重视和运用,正是他们面对市场经济复杂环境所选择的一种生存策略。

丁美华[7](2017)在《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宗教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地域性鲜明,因此着眼于特定地域《麽经》流传版本的宗教词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壮族民间宗教的特质,右江河谷流域《麽经》形式规整、内容丰富、版本数量可观,极具代表性,本文以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为研究对象,借鉴吕大吉先生“宗教四要素”理论,对右江河谷流域《麽经》宗教词进行了分类整理,探讨了《麽经》宗教词中异形词的整理、多义词义项之间关系,并从文化上加以阐释,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了研究的背景、现状、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二章为宗教词的界定。本文借鉴吕大吉先生“宗教四要素”理论,结合汉语词和壮语词的定义,将宗教词定义为:“宗教词是宗教经典着作及宗教主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以表达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意义的最小的、能独立应用的语言单位。”得出了宗教词的特征及分类,并对《麽经》中宗教词的文字载体加以分析。第三章为《麽经》右江河谷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统计与分析,主要介绍了右江流域《麽经》流传版本宗教词数据库的构建及宗教词的分类整理。第四章为右江《麽经》宗教词异形词及多义词整理研究。探讨了《麽经》宗教词中异形词的整理方法和多义词各义项之间关系。第五章为对《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的文化阐释。从宗教词类型上对右江流域麽教文化加以阐释,认为麽教文化是包容开放,追求和谐安定,崇尚劳作、尊重创造,遵循性别和谐但主次分明的宗教文化。第六章为结语与展望。在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加以总结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蒋艳萍[8](2014)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版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麽经布洛陀》是目前已经出版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全的壮族典籍,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手抄文献,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论文以《麽经布洛陀》的版本为研究对象,以造天地万物类抄本为研究范例,通过版本对勘法,语音、文字、词汇分析法,推测和梳理抄本的产生年限及传承关系。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较为全面地梳理总结《麽经布洛陀》和民族文献版本研究现状和成果,确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为《麽经布洛陀》文献地位试论。首先,将少数民族文献与汉文文献进行对比,得出少数民族文献的特殊性。再结合《麽经布洛陀》在少数民族文献中的文献价值与文本意义,确定《麽经布洛陀》是少数民族珍贵古籍,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地位,为下文版本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为文献版本研究方法述略。首先,全面梳理汉文文献版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其次,结合少数民族手抄文献的实际情况,梳理出适合少数民族手抄文献版本的研究方法;最后,结合《麽经布洛陀》实际版本情况,确定了七种可用的版本研究方法。第三章为《麽经布洛陀》版本介绍及分类。先以表格的方式从“编号”“名称”、“页码”、“字体”、“页面”、“版式”、“行格”、“装帧”、“句式”、“押韵”、“句读”、“字样”、“残存情况”、“封面封底”、“经文材料”、“备注”等16个方面,对《麽经布洛陀》各抄本的版式特征进行介绍。再按照抄本的主体内容和地域分布情况,将29个抄本进行内容归类和地域归类。第四章为通过抄本对勘考证《麽经布洛陀》的版本情况。在内容和地域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内容相同、地域分布相近的原则,选取造天地万物类抄本作为版本研究的个案。运用文本对勘法,从“造火”、“造文字历书”、“造土司皇帝”、“造天地”等四项专题内容进行文本对勘,试图探讨《麽经布洛陀》专题内容抄本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为通过语音分析考证《麽经布洛陀》的版本情况。首先从语言接触频率出发,建立《麽经布洛陀》高频语音数据库;其次,将高频语音数据库分为自造字语音数据库和借用字语音数据库,并在借用字语音库上新增“平话”、“白话”、“西南官话”字段;再次,从各方言层次比重量和特殊语音现象推测《麽经布洛陀》各抄本的产生年限;最后,通过比较同一借音壮字在不同版本中的不同语音历史层次,大致推测造天地万物类抄本的传承关系,佐证第四章文本对勘法的传承关系推测。第六章为通过文字及词汇考证《麽经布洛陀》版本年代。以29个抄本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考证文字、地名词、特殊称谓词、特殊农作物词,综合推测及考证《麽经布洛陀》抄写及产生年限。第七章为结论。先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小结进行总结,再结合《麽经布洛陀》具体版本研究方法,尝试总结适合少数民族手抄文献版本研究的方法。

胡艳[9](2014)在《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以广西田阳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布洛陀文化以多种形式流传于壮族民众生活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布洛陀文化学术研究成果的梳理及其田野调查的深入共同呈现出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现实状况。从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来看,民众、学者、政府等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诉求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学术研究成果充分挖掘布洛陀文化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地方文化研究者继续坚持口头资料的搜集整理等基础性工作。民众是非物质文化的文化主体,布洛陀文化的传承活力在民间。布洛陀文化的传承既出现年龄断层的传承困境,民间仪式话语系统又显示出传承的顽强生命力。布洛陀文化的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布洛陀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在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中,政府借以提高地方文化形象,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从中获取商机,媒体以“奇异”的民俗文化图景吸引观众,民众的神灵崇拜以此取得合法性外衣但又需受制于政府的规范。乡土社会则在政府主导的文化旅游的刺激下,以重建庙宇塑像的行为方式恢复布洛陀信仰。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体现了地方文化对全球性的反应和策略,体现了国家和民间仪式的互动关系。尊重民众的非物质文化的文化主体的传统地位,回到乡土社会的布洛陀信仰仪式生活中,从而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本真性、活态性、可持续性的传承发展。

高魏[10](2013)在《《麽经布洛陀》方块壮字统计分析与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麽经布洛陀》是目前最大型的方块壮字文本。论文以麽经中的方块壮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方块壮字语料库的建设、用字情况、异体字、字序、常用等级等问题。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麽经布洛陀》和方块壮字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并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为《麽经布洛陀》数据库的建设。介绍方块壮字初级信息化的实现和麽经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初级信息化以实现方块壮字输入法为目标,数据库包括麽经全文语料库、麽经单字全文语料库和方块壮字字表。第三章为《麽经布洛陀》统计结果与分析。讨论方块壮字字频统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全面统计字数、字量、字频、字义等用字情况,形成方块壮字字频表;分析方块壮字字频的分级、分布规律及与字义的关系。全面统计各抄本的用字情况,形成各抄本字表;分析各抄本的用字分布以及字频与分布度的关系。第四章为《麽经布洛陀》方块壮字的整理研究。讨论方块壮字异体字的界定,整理《麽经布洛陀》的异体字并形成异体字表;分析异体字的概况及特点。介绍方块壮字的笔形规范及笔顺规则,整理笔画顺序并形成笔画顺序表;分析笔画笔形的分布特点。制定方块壮字常用等级的划分标准,划分常用等级并形成常用字表、次常用字表和生僻字表;对常用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第五章为信息处理与辞书编纂的应用探讨。尝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两个方面。第六章为结语。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进行总结。

二、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及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及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2)历时性视域下《布洛陀》研究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布洛陀经诗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二、历时性维度下的布洛陀信仰性质再思考
三、与共时性相结合研究的历时性维度
四、历时性维度下布洛陀经诗中蕴含的学术生长点

(3)论姆六甲神话对壮族“花婆节”仪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问题的提出
    (二) 壮族神话研究的相关综述
        1、有关姆六甲神话文本的搜集和整理
        2、有关壮族神话的基础研究
        3、有关姆六甲和布洛陀神话的研究
        4、有关壮族神话的田野考察
    (三) 研究方法及核心概念
        1、研究方法
        2、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
        3、田野调查点的简介
一、创世女神姆六甲的神话母题构成
    (一) 壮族神话的创世神灵及代际系统
    (二) 姆六甲神话及其母题链的形成
        1、姆六甲的诞生
        2、姆六甲创天地
        3、姆六甲造人
        4、姆六甲制定人间规则
二、姆六甲神话形象的演变
    (一) 姆六甲到花婆
    (二) 姆六甲(花婆)与布洛陀的关系
        1、姆六甲与布洛陀
        2、神话中的花婆形象及在民间信仰中的表现
三、“花婆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仪式表现及影响
    (一) 农耕稻作生产与丰产祭祀的出现
    (二) 花婆信仰在日常祭祀及节日习俗中的表现
        1、花婆与日常生育习俗
        2、广西各地的“花婆节”
        3、“蒲庙花婆节”的田野调查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花婆节”调查提纲
    附录二: 2018年蒲庙花婆节暨蒲庙建圩287周年庆典活动安排
    附录三: 图片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4)从麽经《目连经》《麽塘降一卷》看目连故事在壮族地区的流传与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
        1.选题缘起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与本文相关的研究
        1.布洛陀文化及《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相关研究
        2.与目连故事相关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
        2.研究方法
一、目连故事在汉族地区的流传与流变
    (一)目连故事的源头:《佛说盂兰盆经》
    (二)目连故事的发展:敦煌变文与目连戏
    (三)目连故事的变异:《大藏正教血盆经》
    (四)目连故事的道教转化:《血湖经》
二、麽经《目连经》《麽塘降一卷》及其主要内容
    (一)壮族民间麽教与《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
    (二)麽经《目连经》的主要内容
    (三)麽经《麽塘降一卷》的主要内容
    (四)《目连经》与《麽塘降一卷》的内在联系
三、从汉族目连故事到麽经《目连经》和《麽塘降一卷》
    (一)汉族目连故事的文化内涵
        1.孝道观
        2.禁忌观
        3.死亡观
    (二)《目连经》《麽塘降一卷》对汉族目连故事的“扬弃”
        1.《目连经》《麽塘降一卷》对汉族目连故事的接受和抛弃
        2.《目连经》《麽塘降一卷》对目连故事的补充
    (三)目连故事对壮族地区的影响
        1.目连故事促进了壮族家庭伦理观念的稳固
        2.目连故事促进了壮族盂兰盆节的流行
        3.目连故事促推动了汉壮两族之间的交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5)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骆越历史研究
二、语言、习俗与信仰研究

(6)家族企业的“道义经济学” ——广西武鸣区S厂的亲属关系和生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研究回顾
        一、亲属关系的探讨
        二、壮族伦理道德观研究回顾
        三、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回顾
        四、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第二节 “平淡无奇”的田野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根植于壮乡的S厂
    第一节 创办契机
    第二节 地理位置及工厂环境
    第三节 作息及衣食住行
    第四节 语言及节庆风俗
第三章 老板与“亲戚们”
    第一节 直系血亲
    第二节 旁系亲属
        一、自然旁系血亲
        二、旁系姻亲
    第三节 虚构的亲属关系
        一、同村一家亲
        二、“来者皆是亲”
    第四节 亲属员工任用特点
第四章 生产模式
    第一节 各司其职
        一、指挥中心:办公室
        二、“无首”的棉胎组
        三、“寂静”的车工组
        四、“喧闹”的被芯组
        五、“耐心消磨机”:绣花组
        六、后起之秀:服装组
        七、“无压”的铺面
        八、不干“正事”的老板们
    第二节 技术的习得:“只怕有心人”
    第三节 “熟客”的积累
第五章 薪与酬
    第一节 付之以“薪”
        一、计数
        二、计时
    第二节 报之以“酬”
第六章 劳资关系中的“道义”
    第一节 S厂的道义观与经济“学”
        一、“有难同当”
        二、“知恩图报”
        三、“一视同仁”
    第二节 双重身份的形成
        一、“无意识”的“占有者”
        二、“有意识”的“老大”
    第三节 “家”工厂的构建
        一、“互助”劳资关系的形成
        二、“家”模式的维护
        三、“人情第一”原则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宗教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麽经》及其整理现状
        1.2.2 《麽经》语言文字研究
        1.2.3 壮族宗教及神话哲学理论
        1.2.4 《麽经》其他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麽教及右江河谷流域《麽经》流传版本简介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麽经》宗教词的界定
    2.1 宗教词的界定
        2.1.1 宗教词的定义
        2.1.2 宗教词的特征
        2.1.3 宗教词的分类
    2.2 麽经宗教词的文字载体
第三章 《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统计与分析
    3.1 右江流域《麽经》流传版本宗教词数据库的构建
    3.2 《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概貌
        3.2.1《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数量统计
        3.2.2 《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词类统计
    3.3 右江流域《麽经》宗教词分类整理
        3.3.1 宗教观念词分类整理
        3.3.2 宗教经验词分类整理
        3.3.3 宗教行为词分类整理
        3.3.4 宗教体制词分类整理
    3.4 小结
第四章 右江《麽经》宗教词异形词及多义词整理研究
    4.1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异形词研究
        4.1.1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异形词界定
        4.1.2《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异形词处理原则
        4.1.3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异形词整理实践
    4.2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多义词义项研究
        4.2.1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多义词概貌
        4.2.2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多义词义项间关系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对《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的文化阐释
    5.1 基于宗教词类型的右江流域麽教文化分析
        5.1.1 信仰庞杂的宗教观念
        5.1.2 较为规范的宗教行为
        5.1.3 逐渐成形的宗教体制
        5.1.4 较少关注民众宗教经验
    5.2 右江流域麽教文化特征分析
        5.2.1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开放包容的宗教文化
        5.2.2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追求和谐安定的宗教文化
        5.2.3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崇尚劳作、尊重创造的宗教文化
        5.2.4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遵循性别和谐但主次分明的宗教文化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麽教及右江流域麽经简介
    附录2《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词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版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方向说明
    0.2 研究现状
        0.2.1 《麽经布洛陀》研究现状
        0.2.2 民族文献版本研究现状
    0.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麽经布洛陀》文献地位试论
    1.1 少数民族文献与汉文文献的差异
        1.1.1 古籍时间界定的差异性
        1.1.2 文献载体形态的差异性
    1.2 《麽经布洛陀》文献学价值
        1.2.1 《麽经布洛陀》丰富的文献信息量
        1.2.2 《麽经布洛陀》的校勘、版本研究价值
第二章 文献版本研究方法述略
    2.1 汉文文献版本研究方法概论
        2.1.1 版本源流考订方法
        2.1.2 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
    2.2 民族手抄文献版本研究方法梳理
        2.2.1 传统版本研究对民族手抄文献版本研究的借鉴意义
        2.2.2 《麽经布洛陀》版本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麽经布洛陀》版本介绍及分类
    3.1 《麽经布洛陀》版本情况
        3.1.1 《麽经布洛陀》抄本特征
    3.2 《麽经布洛陀》版本分类
        3.2.1 《麽经布洛陀》按内容分类
        3.2.2 《麽经布洛陀》按地域分类
第四章 通过抄本对勘考证《麽经布洛陀》的版本情况
    4.1 版式特征对勘情况
    4.2 各抄本涵盖的内容
    4.3 《麽经布洛陀》内容“专题”对勘情况
        4.3.1 造火专题对勘
        4.3.2 造文字历书专题对勘
        4.3.3 造土司土官专题对勘
        4.3.4 造天地专题对勘
    4.4 《麽经布洛陀》专题对勘小结
第五章 通过语音分析考证《麽经布洛陀》的版本情况
    5.1 《麽经布洛陀》语音数据库的设计与完成
        5.1.1 《麽经布洛陀》语音数据库的建立
        5.1.2 《麽经布洛陀》语音数据库分类
        5.1.3 广西桂西南地区广西汉语方言说明
    5.2 《麽经布洛陀》底本年代推测
        5.2.1 《麽经布洛陀》借音壮字借音层次定性
        5.2.2 《麽经布洛陀》各抄本借音层次比重分析
        5.2.3 《麽经布洛陀》底本年代推测小结
    5.3 《麽经布洛陀》造天地万物类传承关系推测
第六章 通过文字及词汇考证《麽经布洛陀》版本年代
    6.1 通过简体字分析《麽经布洛陀》的传抄年代
    6.2 通过《麽经布洛陀》特殊词汇推测底本年代
        6.2.1 地名类特殊词汇分析
        6.2.2 土司、土官特殊词汇分析
        6.2.3 其他特殊词汇
        6.2.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造火专题对勘附录
    附录2:《麽经布洛陀》简体字使用情况一览表
    附录3:《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扫描书影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扫描书影1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扫描书影2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扫描书影3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扫描书影4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扫描书影5
    附录4:田野调查拍摄麽公所用麽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以广西田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资料来源
第一章 布洛陀文化的界定与现状
    第一节 布洛陀文化的学理界定
        一、 麽经布洛陀
        二、 布洛陀史诗
        三、 布洛陀文化
    第二节 田阳县人文地理环境
        一、 自然地理环境
        二、 人文社会环境
    第三节 布洛陀文化的现实状况
第二章 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
    第一节 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的学术支撑
        一、 文本的搜集整理
        二、 布洛陀文化的学术研究
    第二节 布洛陀文化的保护
        一、 敢壮山布洛陀文化研究基地
        二、 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研究会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布洛陀文化
    第三节 布洛陀文化的传承
        一、 布洛陀文化的民间传承
        二、 布洛陀文化的校园传承
        三、 布洛陀文化的传媒传播
第三章 布洛陀文化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布洛陀文化的品牌开发利用
    第二节 布洛陀文化的旅游开发利用
        一、 布洛陀文化一般性旅游开发
        二、 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第四章 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本真性、活态性与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第二节 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在布洛陀文化中的辩证关联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与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结论
附录:田野调查图片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麽经布洛陀》方块壮字统计分析与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关于《麽经布洛陀》的研究
        1.1.2 关于方块壮字的研究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麽经布洛陀》数据库的建设
    2.1 方块壮字输入法的设计
        2.1.1 字库的建立
        2.1.2 输入法的编码设计
        2.1.3 输入法的实现
    2.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完成
        2.2.1 《麽经布洛陀》语料库
        2.2.2 《麽经布洛陀》方块壮字字表
        2.2.3 数据库的运用与价值
第三章 《麽经布洛陀》方块壮字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字频统计的实现
        3.1.1 方块壮字字频统计可能存在的问题
        3.1.2 方块壮字字频统计的解决途径
    3.2 方块壮字字频统计
        3.2.1 《麽经布洛陀》用字概况
        3.2.2 方块壮字字频分级
        3.2.3 方块壮字与现代汉字、古籍汉字字频分布的比较
        3.2.4 方块壮字字频与字义
    3.3 各抄本用字分析
        3.3.1 各抄本的用字情况
        3.3.2 各抄本用字分布特点
        3.3.3 分布度
    3.4 小结
第四章 《麽经布洛陀》方块壮字的整理研究
    4.1 方块壮字异体字整理
        4.1.1 方块壮字异体字的界定及处理办法
        4.1.2 方块壮字异体字的概况
        4.1.3 方块壮字异体字的特点
    4.2 方块壮字字序整理
        4.2.1 方块壮字笔形规范
        4.2.2 方块壮字字序(笔画序)规则
        4.2.3 方块壮字笔画笔形的统计数据及特点
    4.3 方块壮字常用等级划分
        4.3.1 常用等级划分的原则
        4.3.2 常用等级划分的具体操作
        4.3.3 常用字、次常用字、生僻字字表
        4.3.4 常用等级划分的合理性检验
第五章 信息处理与辞书编纂的应用探讨
    5.1 信息处理
        5.1.1 提供标准字库的规范字形
        5.1.2 音形码混合输入法
    5.2 辞书编纂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方块壮字字频表
    附录2:各抄本字表
    附录3:方块壮字异体字表
    附录4:方块壮字笔画顺序表
    附录5:方块壮字常用字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及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布洛陀”“姆洛甲”名称与神格考[J]. 吴晓东. 百色学院学报, 2020(04)
  • [2]历时性视域下《布洛陀》研究之思考[J]. 杨杰宏. 百色学院学报, 2020(04)
  • [3]论姆六甲神话对壮族“花婆节”仪式的影响[D]. 郭星. 云南大学, 2019(03)
  • [4]从麽经《目连经》《麽塘降一卷》看目连故事在壮族地区的流传与演变[D]. 徐佳.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5]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一)[J]. 黄健,杨文定. 传播与版权, 2019(04)
  • [6]家族企业的“道义经济学” ——广西武鸣区S厂的亲属关系和生产模式研究[D]. 陈碧薇.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7]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宗教词研究[D]. 丁美华. 广西大学, 2017(01)
  • [8]《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版本研究[D]. 蒋艳萍. 广西大学, 2014(02)
  • [9]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以广西田阳县为例[D]. 胡艳. 广西民族大学, 2014(03)
  • [10]《麽经布洛陀》方块壮字统计分析与整理研究[D]. 高魏. 广西大学, 2013(04)

标签:;  ;  ;  ;  

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与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