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注重凝聚力--兼论中小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_课程改革论文

夯实基础,注重凝聚力--兼论中小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_课程改革论文

作好铺垫 关注衔接——谈初、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联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好论文,课程改革论文,高中生物论文,谈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在江苏全面展开。回顾几年来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过程,尤其是课改实验工作形成的一些思路、积淀的一些感悟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将为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作一些铺垫,提供一点借鉴。

1 初中生物课改中可供高中课改借鉴的操作策略

1.1 科学有效的新课程培训,不仅促进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无锡市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科学、有效、系统地展开了新课程培训工作。全体初中生物教师首先在接受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基础上,采用了“四结合”的方式进行生物学科的课程培训,即:(1)专家引领式培训和校本研究式培训相结合;(2)暑期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3)持续性的层次培训与阶段性的专题板块培训相结合;(4)单向讲座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其次,在加强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行动研究,使教师能够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比如加强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践履新课程,锻炼提高自身的新课程实践能力。第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新课程合作共同体。各校生物教师通过在一起进行专题研讨、教材分析、教学评比、课程资源开发、编写创新教辅用书,以及创建无锡生物教学网等形式,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信息与情感交流,使大家的新课程实践能力和个人专业化成长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同样需要加强培训的多样性、个体性和有效性,高中教师尤其要注重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培训和行动研究;同时,由于高中生物六大模块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更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通过“博客”平台,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研究和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高中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更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完善。

1.2 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不仅保障了新课程的顺利进行,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初中生物课改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一套课程改革的管理机制,其宗旨就是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具体分为6个方面:(1)建立以生物中心组为主的课程改革领导管理机制;(2)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报告制度;(3)完善和发挥课程专家组指导引领的功能;(4)建立和完善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5)建立和健全课程改革各项评价标准和办法;(6)建立和完善课程改革的政策机制。这些管理机制在高中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方面是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在评价标准方面,一直是大家关注而又很难操作的,而初中课改在逐步完善的评价机制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其中评价方式包括对教师、对学生以及对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高中的课程评价将在初中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更为完善。

1.3 以科研为先导,不仅为课改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也让教师逐步成为一个研究者

无论是初中的还是高中的新课程标准,都提倡教师改变原有的职业生活方式,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新课程改革本身就是需要大家来研究的实验。以课题研究来促进、带动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3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了这是非常有效的。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了课题研究的意识,做到了人人有课题,或是围绕市课改领导小组的总课题,或是校本课题,或是个人专项课题。有许多教师的科研成果还被全国多家核心期刊刊登。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使教师逐渐完成了由一个教书匠向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同时也整体提升了无锡市的生物教育教学科研水平。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同样也需要通过课题研究作为强大的推动力。由于高中课程标准更提倡研究性学习,高中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更宽泛,高中教师更有理由加强课题研究,通过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来提升综合素养,以适应高中课改的要求。个人研究可以从反思入手,这里,初中课改实验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即“五步三反思”——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课后反思,再次授课,再次反思(五步)。每次反思的结果及时记录,作为资料长期积累,便可见证教师的成长。反思形式可采取“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以及“每节及时性反思,单元总结性反思”“课前反思修改教学设计,课中反思调整教学环节,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等形式。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教师,要真正投身新课程改革,要成为一个教育的研究者,都得从教育反思开始着手进入。

1.4 评价方式的改变,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进展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这次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一直在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在对学生评价时能够坚持新的评价理念:“以激励性为主,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实施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赋予人文关怀,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热情鼓励和真诚赞赏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形成性评价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对于平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有些学校还试行了免考制度,这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学习行为。初中课改在评价方面的新举措,不仅可为高中课改所借鉴,更有待于在高中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2 初中生物课改成果为高中课改所作的铺垫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上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展开作了良好的铺垫。尤其是教育观念的改变,为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能够不断深化奠定了基石,而教学行为的改变则为高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开辟了新路。

首先是教师教育理念变化带来的影响。3年初中生物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教育理念发生的变化,包括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多方面、全方位发生了的根本变化。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样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尤其应该倡导互动教育的新模式。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这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了一致性。因此,在初中课改实验中形成的教育新思维为高中课改开拓了新思路,在前述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还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这也是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着观念的改变渐渐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也不是一言堂式的教学,而是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更多的是在旁边引导,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通过创设情景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虽然一堂课的“量”相对比较多,但只要课前教学设计安排得好,那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搜集、筛选、积累等过程,以及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比初中阶段更容易实现。

其次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适应高中新课程作好了铺垫。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学生。在初中新课程改革初期,那些已经用小学6年时间来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也需要一个比较艰难的转变过程。当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时候,那些习惯了被动听课的学生一开始反而会不知所措,慢慢才学会主动去探求知识而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只有在主动、亲身的体验过程中,才能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没有初中3年课改的铺垫,高中学生就跟教师一样,在一开始很难适应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新变化。初、高中的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即都具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在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也注意了自我能力培养以及建立良好的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应该呈现出递进的关系。在初中课改的基础上,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高中课程目标第二位,则更能够体现出新课程的人本主义理念。从某种角度看,经历过3年课改的高一学生可能更容易进入高中生物新课改,同时,这批学生反过来将促进高中教师要尽快适应新的课程。

第三,经历过3年初中课改的家长也会在培养孩子问题上发生观念的改变,这将为高中课改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尽管一部分家长还是只看分数,但其内心对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认同的。更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符合新课程的“全人教育”的理念,也为高中教师展开课改工作减轻了一些可能主要来自于家长的社会阻力。

第四,初、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主题是互补和递进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在初中生物学习的基础上,保证高中生物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入。

综观3年来初中生物课改实践,对照即将面临的高中生物课改工作,虽然在生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走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进行,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参与课改实验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把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切入点,以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为载体,齐心合力推进我市生物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与深化,摸索出具有本市特色的生物课程改革新途径。

标签:;  ;  ;  ;  ;  ;  

夯实基础,注重凝聚力--兼论中小学生物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