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探通术在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纲,徐先祥

王纲 徐先祥

(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眼科;湖北崇阳437500)

【摘要】目的:对泪道探通术在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治疗中的效果加以观察。方法:主要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患儿32例。对比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常规冲洗按摩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对比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患儿加以治疗之后,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1%,对比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64%,两组治疗有效率之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之后泪道阻塞复发率为6.42%,对照组患儿的泪道阻塞复发率为22.59%,两组患儿泪道阻塞复发率之间对比差异明显,且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加以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泪道探通术的方式加以治疗,这一治疗方式在对患儿治疗之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并且患儿的复发率相对较低,这一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泪道探通术;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019-01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治疗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共64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对泪道探通术在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治疗中的效果加以观察,现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治疗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共64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对这些患儿实施随机分组处理,主要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患儿32例。所有患者都需要和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诊断的标准内容相符合,并且患儿也没有其他相关的眼科疾病存在。这些患儿中包含这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31例,患儿的年龄主要处于3-17个月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4±1.02)个月,其中包含单眼患病患儿和双眼患病患儿。对比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常规冲洗按摩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对比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应用(p>0.05)。

1.2方法对比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常规冲洗治疗的方式,而研究组患儿在治疗的时候使用的是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其治疗方式的具体内容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对患儿实施泪道探通术治疗之前,需要主治医师对患儿的呼吸道情况以及患儿的口腔情况等加以检查,确保患儿的呼吸道畅通之后,促使患者保持仰卧位的体位,同时对患儿的四肢和患儿的头部等活动加以限制,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对患儿实施表面麻醉处理,在对患儿麻醉处理成功之后,对患儿的泪道使用抗生素加以冲洗处理,在对患儿的泪道进行冲洗处理之后,对患儿的泪道挤压处理,将患儿泪道内的脓液加以有效排除,避免患儿出现感染的情况。在对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的时候,主治医师需要使用左大拇指和食指对患儿进行下睑牵引处理,从而使得患儿的泪小点能够暴露的更加充分,同时,使用右手对患儿进行泪小点扩张,分别对患儿的下泪小管和患儿的下泪小点扩张处理,在对患儿的下泪小管和患儿的下泪小点扩张处理的时候,其使用的时间主要为10s,在此之后使用5号泪道探针,将5号泪道探针90°垂直插到泪小点1 mm的位置处,并且以90°向患儿的外眦方向进行转动,顺着患儿的下泪小管由外向内以及和患儿睑缘平行方向推进,在推进操作处理完成后,使用左手拇指对患儿的下睑皮肤牵引实施。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探针已经和患儿的骨壁有所接触,那么就说明探针已经到达骨壁,将探针头向下旋转垂直插入患儿的鼻泪管中【2】。

1.3效果评定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加以观察,患儿在手术治疗之后,不具有泪溢现象,并且患儿也没有出现异常分泌物的情况,在对患儿的泪道冲洗的时候相对畅通的时候,就说明治愈。而患者治疗有效的情况主要是指患儿在手术治疗之后没有出现泪溢的现象,但是存在有较少的异常分泌物,在对患儿的泪道进行冲洗的时候,发现基本畅通。患儿治疗无效主要是指患儿在治疗之后,有明显的泪溢现象存在,也具有异常分泌物的存在,对患儿的泪道冲洗不通畅的情况明显。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治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患儿加以治疗之后,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1%,对比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64%,两组治疗有效率之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之后泪道阻塞复发率为6.42%,对照组患儿的泪道阻塞复发率为22.59%,两组患儿泪道阻塞复发率之间对比差异明显,且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先天性泪道阻塞疾病是小儿眼科中较为广泛存在的疾病中的一种,这一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儿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和相对迟缓而造成的,出现患儿上皮细胞的残屑对患儿的鼻泪管管腔产生阻塞的现象,也可能是由于患儿本身具有的先天性的残膜封闭的情况所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先天性残存膜的情况在婴儿3-4周的时候就能够自行破裂,而如果出现不破裂的现象,就会造成泪道阻塞的情况发生,使得患儿鼻腔内出现细菌聚集繁殖的现象。先天性泪道阻塞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泪道探通术是其中较为有效和常见的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加以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泪道探通术的方式加以治疗,这一治疗方式在对患儿治疗之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并且患儿的复发率相对较低,这一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3】。

参考文献

[1]丁慧芬,焦彩云,张丽萍.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7(03):109-113.

[2]王秀华.先天性泪道阻塞的综合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5):111-112.

论文作者:王纲,徐先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泪道探通术在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纲,徐先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