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路线图: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_企业创新论文

企业创新路线图: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线图论文,理论基础论文,框架论文,概念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知识和网络经济时代,如何推动企业建立开放式的创新过程、健全的创新管理机制与合理的创新组织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LEE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提出企业创新模式的四代演变,依次为封闭式创新、协作创新、开放式创新、平台式创新。其中,开放式创新模式通过汇聚内外部创新源的创意、知识与技术等资源实现创新价值的联合创造与获取,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

      在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活动中,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与增进创新价值,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把握创新活动、从系统层面管理创新过程以及从专业角度设计创新发展路径。然而,现有的创新管理范式大都只考虑企业创新发展的某个方面或某些要素,较少能够提供一个实现目标、战略、机制等各类创新要素之间的匹配的结构化的概念框架。例如,经典的PEST、五力模型、价值链、钻石模型、SWOT等战略管理分析框架及相关方法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基础;技术路线图将技术资源、组织目标以及变化的环境联系起来,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规划提供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概念框架,但其侧重于对企业技术层面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有学者从系统观角度提出创新系统架构模型,包括共享的创新愿景和战略、创新环境支持、创新流程网络等持续创新的八大支柱,表明了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对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许庆瑞等提出了包括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全员创新、全面协同(三全一协同)在内的全面创新管理范式(TIM),并构建了基于TIM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的钻石模型,但其概念框架尚未考虑创新战略规划的因素。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依赖于一个能够将宏观的创新战略管理、中观的创新管理体系建构以及微观的创新发展路径设计结合起来的创新管理范式,以实现企业创新资源与发展需求的匹配、评估创新机会与威胁以及进行有效的创新管理,进而推动企业创新目标的实现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因而有必要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探索创新管理新范式。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整合创新集成观、创新层次观、切克兰德系统观以及技术路线图等相关理论与文献,从“图景-能力-任务-路径”4个维度尝试构建一种企业创新管理范式—企业创新路线图,并阐述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内涵、维度及其机理。

      1 理论基础

      1.1 创新集成观

      创新集成观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强调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等创新要素的相互匹配及协同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对各种创新要素进行整合、重组与融合,并通过组织过程将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集成应用以创造出新的技术创新方式与经济增长点,以创造价值与培育核心竞争力。POPPEER提出了包括物理、精神与知识的“3个世界”理论:①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物理世界;②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精神世界,或关于活动的行为意向的精神世界;③思想的客观内容的知识世界。在企业的现实创新实践活动中,创意源自于市场与客户需求,经过筛选的创意又直接驱动技术发展,再通过企业家对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运作,实现创新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创新集成观与POPPEER“3个世界”的思想,可将企业创新过程及相关要素凝练为创意世界、技术世界与商业世界。

      创意世界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激发创意的物理环境、创新文化、问题解决方案以及研发人员共享知识的机制等要素的集合。创意世界的核心是企业运用有效的策略广泛开拓与利用内外部创新源,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创意,并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如宝洁公司采取“C+D”联发模式,建立了开放式创新网络平台,搜寻、整合和利用全球创意、创新资源解决内部创新难题,且通过技术探子与外部组织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全世界有150万名科学家在从事P&G利益范围内的研发工作,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创新来源于外部渠道。

      技术世界的本质是技术研发、创造产品的工作流程、研发条件、创新投入、技术队伍、激励机制、设施设备等要素的集合。由此,技术世界的核心是企业将创意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其结果一般不允许失败。如英特尔公司通过建立通用化的技术标准协议,吸收各方技术优势构建了一个平台式创新联盟,不仅有效地保证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的持续领先优势,同时也推动了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商业世界的本质是合理利用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创新商业价值的各种关键流程、商业资源、运行模式、社会资本等要素的集合。商业世界的核心是企业在新产品成功开发后进行各种商业化运作,各方联合创造与获取创新价值。如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公司建立投资公司,积极建立“幸福家园”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国内中小企业、国际领先企业构建开放式创新联盟,通过控股、并购、建立联盟等多种形式引进与输出技术、人才、资金、产品以及管理,从而实现公司产品的快速商业化以及市场份额的扩大。

      1.2 创新层次观

      谢德荪认为创新可以划分为3类:源创新、流创新与始创新。其中,始创新主要是指科学创新,涉及有关大自然规律的新发现,包括新科学理论、新产品及新科技;流创新是指将减少开支或成本、改善现有价值链的创新活动;源创新主要是通过新力量组合现有资源以创造新价值的活动。本研究认为,如果从创新的活动层次来看,企业创新能力涉及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和集群创新3个层面,分别与核创新、链创新与源创新对应。这3类创新不仅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表现,也是企业永恒追求的创新目标。

      核创新是指企业创新层面上体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创新文化、核心技术、人才队伍以及知识产权等内容,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企业拥有的研发队伍、核心与关键技术、创新组织、设施设备、人才队伍以及承担的各类创新项目等是有形的核创新;企业的创新流程、管理能力、创新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等是无形的核创新。

      链创新是指企业从产业创新层面改善内部价值链以及管理企业与外部产业链关系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对产业进步所带来的价值。链创新可以表现为3个方面:①内部研发、生产、采购、营销之间流程优化以及供应链管理改善的能力及过程,如引入OA办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研发、管理与生产效率,从而快速满足客户与市场需求;②优化与外部组织合作关系,共同提升产业链价值的能力及过程,如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合作,实行产品定制开发生产,为客户、供应商提供多样化价值;③优化与关键供应商、关键用户以及外部其他组织的双向沟通机制,实现无障碍沟通的过程,如定期与不定期的高层走访安排等。

      源创新是指企业从集群创新层面对现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并创造价值的一种能力,更多表现为商业模式创新。JOHNSON等指出了商业模式的4个要素: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源创新是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以及其他组织对客户价值主张的认识、盈利模式的设计、关键资源的匹配与关键流程的设计结果,是通过协同创新进行知识创造与共享的体现。例如,特许经营许可就是一种源创新模式。

      1.3 切克兰德系统观

      切克兰德系统观从整体论的思想来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并认为宇宙是进化过程的结果,它所包含的人工、自然和超越层面可以通过自然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类活动系统、人工抽象系统和超越系统以及他们之间的组合加以描述。其中,人工物理系统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具有确定性的实体系统,如汽车、火箭、计算机等;人工抽象系统是具有抽象性的概念系统,是人类思维、意识、知识的有序反映,如哲学、数学、文学等;人类活动系统是各种有逻辑性的人类活动的集合,一般介于人工战略系统与人工活动系统之间。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是人类行为有意设计的复杂过程与结果,在切克兰德系统观视角下,可以从创新战略体系(人工抽象系统)、创新活动体系(人工活动系统)与创新支撑体系(人工物理系统)进行建构。

      创新战略体系是包括创新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目标、战略等抽象要素在内的概念系统,是管理者、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及其他非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创新发展的合理及可操作的想法、思路、计划等要素的集合。企业在建构创新战略体系中需要思考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公司创新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公司创新要实现什么目标?公司通过什么创新战略实现这些目标?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可以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一个正向的基调。

      创新活动体系是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有逻辑的活动子体系构成的系统,介于创新战略体系与创新支撑体系之间。其中技术创新子体系包括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通用技术与一般技术等要素,这些技术用以支撑产品创新活动;产品创新子体系包括产品概念、产品品种、产品线与产品平台等要素,是企业创新价值的载体;市场创新子体系包括目标市场、市场潜力、市场策略与商业模式等要素,是推动产品商业化价值实现的活动体系。3类创新活动体系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匹配,产生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创新发展的作用。创新活动体系建构涉及到的3个关键问题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这3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其竞争力如何?3类创新之间是否能够实现协同发展,部门间的沟通是否畅通无阻?企业如何确定未来3类创新的内容、获取方式、方向与着力点?

      创新支撑体系是包括企业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及其相关管理制度等具有确定性的要素在内的物理系统,其核心是支撑创新活动体系与创新战略体系。其中,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创新组织包括内外部创新组织模式的选择以及各层次研发平台;管理制度包括人才激励、知识产权、项目管理等方面。创新支撑体系建构涉及到的3个重要议题是:企业有没有健全、合理的创新组织架构?创新资源的使用与分布是否合理有效?企业创新制度管理是否能够让员工相互帮助、跨部门协作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创新风险?

      1.4 技术路线图理论

      WILLYARD结合摩托罗拉公司的实践首先提出了“技术路线图”一词,认为技术路线图是关于未来发展愿景的直观显示,从而奠定了技术路线图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从构成来看,技术路线图是企业对技术发展的路径规划,一般包括技术、产品与市场3个层面,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研发项目与资源条件的内容(见图1)。整体而言,技术路线图是针对某一特定技术领域,集合众人意见对重要变动因素所作的对未来发展的形象化展望,因而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规划的有效工具。

      

      图1 技术路线图的基本结构

      本研究拓展了技术路线图的基本结构,致力于构建包括思想路线、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市场路线与组织路线5条路线在内的创新路线图基本框架。这5条路线是实现3个世界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是企业增强3个层次创新能力,以及构建三大创新管理体系的具体行动方案。其中,思想路线是企业基于内外部环境分析而凝练的关于未来创新发展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是创新战略体系建构的灵魂和行动指南。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市场路线是创新活动体系构建内容的具体化和行动方案。其中,技术路线是企业基于技术预测、技术识别与筛选而制定的关于未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一般技术和通用技术的研发计划和行动方案;产品路线是企业基于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而制定的关于产品概念、产品品种、产品线、产品平台的设计开发和行动方案;市场路线是企业基于顾客需求、市场潜力和产品开发而制定的关于市场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行动方案。组织路线是企业基于创新目标与工作任务而设计的支撑思想、技术、产品、市场路线发展的相关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及资源配置,是创新支撑体系发展的行动方案。与技术路线图相比,创新路线图的5条路线实现了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创新战略方向把握(思想路线)与微观路径设计(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市场路线、组织路线)的结合。

      

      图2 企业创新路线图的主要构成

      2 概念框架

      2.1 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内涵

      综上可见,本研究对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定义是:企业系统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及行动方案,即在综合分析企业创新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系统凝练与建构企业创新发展的未来创新世界图景、创新能力发展目标、创新管理体系以及制定思想、技术、产品、市场、组织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主要任务与实施方案。企业创新路线图既包含当前进行的创新管理活动,同时也涉及对未来的创新路径的设计,包括3个世界、3类创新、3种体系与5条路线的构成,见图2。

      企业创新路线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类。

      (1)图景:理性化描绘创新世界图景 企业创新世界要达到的状态可以用图景来进行理性化描绘①。管理层通过集中全体员工及外部创新主体的智慧,对公司的创新内容、创新文化、创新网络、创新组织等各种创新世界相关要素进行审视,明晰当前的创新状态,反思不足以及相关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理性地设想与描绘企业创意世界、技术世界与商业世界未来要达到的图景,进而创造出新的技术创新方式与经济增长点。形成丰富多彩的创意世界,构建卓越领先的技术世界与开创充满活力的商业世界是所有企业创新发展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韦尔奇对通用电气公司商业世界图景的设想之一是在高速成长的每个细分市场上做到第一或第二。

      (2)能力:层次化拓展创新能力 不断拓展和增强系统创新能力并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提升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创新的根本目标。创新能力的层次化拓展包括3个方面:①提升企业内部研发实力与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使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源泉,在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同时增进企业创新价值,实现核创新;②与上下游合作企业、用户、社会组织、大学、科研院所等外部组织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创造创新价值,推动链创新发展;③创新商业模式,构建或加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开展源创新。

      (3)任务:科学化建构创新管理体系 建构与完善创新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创新的宏伟蓝图,是一个公司永恒的使命和长期的任务。创新管理体系建构的过程是基于公司的创新世界图景及创新能力发展目标,对公司的创新战略体系、创新活动体系与创新支撑体系中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明晰现有创新管理体系的要素、特点、优势与劣势,找出推动创新管理体系前进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构想未来创新管理体系的发展内容。

      (4)路径:专业化规划创新行动方案 规划创新行动方案,明晰未来创新路径,是企业进行创新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创新取得成功起着关键作用。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牵头组建、公司各层级、各部门以及外部人员参与的路线图制定小组,结合当前内外部环境发展特征与趋势,重点推动思想、技术、产品、市场与组织路线的绘制,对企业未来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与科学性设计,并转化为每一时间节点的具体行动方案。在制定过程中,综合运用PEST、价值链、能力审计、KSF(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等各种战略管理及创新管理方法,汇聚企业管理序列、技术序列、生产序列、市场序列人员以及外部行业专家的经验、知识、创意、智慧以及对未来公司发展的思路,形象化地设计出立足公司实际、着眼未来的5条创新路线(见图3)。

      

      图3 5条创新路线的基本形式

      2.2 企业创新路线图的维度

      (1)要素维度 内部要素包括企业已有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要素及相应的能力;外部要素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外部环境发展要素以及创新网络、社会资本、竞争环境、技术状况等产业发展要素。这些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影响与决定着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创新行为以及创新方向。企业创新路线图需要对内外部相关要素进行整体扫描与审视、识别与选择相关机会、资源与路径,是企业对创新发展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从感性到理性的动态认识过程。

      (2)相关者维度 创新相关者包括公司内部技术人员、营销、生产、行政、市场、财务等全体成员,同时也包括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合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外部各创新主体。企业创新路线图包含着这些相关者的各种需求、创意、知识、经验与智慧。

      (3)空间维度 企业创新路线图涉及的空间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企业内部创新活动相关的工作环境、国内外市场分布、生产基地格局、内外部创新源分布等方面。空间维度因素影响着企业创新基础、创新活力以及发展潜力。

      (4)需求维度 需求因素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结构、规模与成长因素,以及这些需求因素引致的机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其中,内部需求主要包括员工以及企业成长需求,技术进步、产品发展需求及组织变革需求;外部需求包括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产业提升及用户价值、外部组织的利益与竞争性需求等方面。企业创新路线图将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纳入一个整体分析框架,寻求同时满足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的路径。

      (5)战略维度 主要指创新战略结构及选择。企业创新总体战略分为领先者战略、追随者战略、仿制战略和实用工程战略4类;企业创新竞争战略分为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全面差异化战略、集中成本领先战略与集中差异化战略。不同的战略结构及选择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的要求。创新战略的正确选择是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基础,影响着企业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市场路线、组织路线的基本内容。

      

      图4 企业创新路线图的机理

      (6)类别维度 从创新类型角度,不仅注重技术创新,同时也结合企业未来需求关注思想创新、产品创新与组织创新等方面;从创新程度来看,既可以对渐进性创新进行路线设计,也可以对突破性创新进行路线设计;从创新的模式来看,包括自主创新、破坏性创新、开放式创新等创新模式的选择。

      2.3 企业创新路线图的机理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因说”被认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集大成的产物,可为企业创新路线图的机理提供哲学意义上的解释。他总结了物理学关于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4种原因:包括“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回答了一个事物“它是什么,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为了什么?”的问题。如果将企业创新抽象为事物,那么企业创新路线图是以企业创新为对象,长期、动态、全面地进行创新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从“四因说”出发,企业创新路线图的机理是通过模式创新将内外部创新要素转化为公司创新要素与发展需求,通过3个世界的建设构想未来创新发展图景;通过3类创新的发展建构企业核心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管理体系的建构支撑创新能力提升以及通过创新路径设计明晰未来创新行动方案。其中,3个世界是目的因,3类创新是动力因,3种体系是形式因,5条路线是质料因,共同决定着企业创新的产生、变化与发展(见图4):①企业运用开放式创新或平台式创新模式汇聚内外部创新源的知识、经验,整合与利用内外部技术、资金、人才、设备、平台和管理等创新要素及资源,为企业创意、技术、商业世界活动的开展提供生产要素及需求条件,使得企业创新活动能够真正与客户、市场需求以及内部发展需求联系起来。②在与内外部创新主体大量沟通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通过心灵活动将创意世界、技术世界与商业世界具象化为创新图景,以表达创新发展要达到的状态及目的。创新图景的发布能够凝聚内外部创新主体的行动共识,使合作各方朝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前进。由此,3个世界是企业创新的目的因。③企业创新图景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核创新、链创新、源创新3类创新能力及相应的目标,体现了企业对自身发展、产业协同、集群创新的定位。清晰、可实现的3类创新能力目标是企业员工奋勇前进的动力。④战略、活动、支撑3个创新管理体系的逻辑化建构是支撑3种能力提升的长期建设任务与永恒使命。不同企业由于所处的阶段、产业规模、行业性质等不同,其创新管理体系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由此,3种体系是企业创新的形式因。⑤通过各种战略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方法的运用,创新管理体系的建构可以进一步分解为5条路线的行动方案。由此,5条路线是企业创新的质料因。⑥在形成5条路线的规划方案后,企业通过各种宣传、动员措施与KPI绩效考核制度转化为相关员工的日常工作任务,结合环境的变化以及实施效果反馈动态调整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内容,并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实现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在这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作用下,企业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用户、市场需求与环境动态,更广泛与深入地创建创新网络,更专业地制定创新规划以及稳健地实施创新行动方案,从而有效地降低创新风险、缩短创新周期与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

      3 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提出的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基本内容是通过理性化描绘创新世界、科学化建构创新管理体系与专业化规划创新行动方案,最终形成层次化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路线图是一个结构化的创新管理范式,具有灵活性、系统性特征,是一项着眼于企业创新战略管理的长期、动态、全面的系统工程。当然,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各个构成要素并不是绝对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路线图的要素选择、设计、规划与实践,但是包括3个世界、3类创新、3种体系、5条路线的创新路线图可为我国企业进行创新战略规划、开展创新管理活动、设计未来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一个导向性的实践框架。本研究引发了以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1)注重“战略-活动-支撑”创新管理体系的相互匹配 创新管理体系构建的一大难题是“战略-活动-支撑”体系之间的匹配性与协调发展问题。一方面制定创新战略体系时应该注重发挥内外部创新群体的力量,采取金点子征集、有奖竞猜、合理化建议等多种方式汇聚内外部创新群体对企业发展的创意想法,避免高层领导“拍脑袋”式的决策方法;同时也应该注重创意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将有价值的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在制定创新活动体系时应该注重技术、产品、市场创新的无边界管理,通过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先进创新管理工具以及现代化通讯工具,实现技术、产品、市场界面的有效对接,提升跨部门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全方位利用大学、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同行企业等组织的创新资源,构筑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在内的技术链,推动行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突破。此外,在制定创新支撑体系时应该注重支撑体系对战略体系和活动体系的支撑作用,所设计的制度与创新组织体系要能够与创新战略和活动体系的发展相匹配。一方面,管理制度应该富有弹性,将研发人员与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与产品开发人员相分离,结合公司不同系列人员、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积极推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研究开发院等综合性研发平台建设,通过综合性研发平台整合企业创新资源、把握创新方向,实现各类研发平台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发展。

      (2)注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过程一般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不可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对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以及关键流程的理解与设计。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有效地整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创造价值,进而快速提升企业创新效益。经济效益的提升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是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企业技术创新,同时更应该宽容与鼓励企业通过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合同能源管理以及提供金融、创新服务,设立科技孵化平台等商业模式创新,扩大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努力成为如苹果、英特尔、宝洁等跨国平台型大企业。

      (3)注重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的互动提升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企业创新路线图具有知识生产、保留与知识应用三重性。企业一方面要利用既有的知识资产支持相关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等知识应用活动,推进路线图的实施,同时也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构建、创新园区设立、用户创新等途径进行新知识生产,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资产,形成新的创新路线图。然而,知识的生产应以应用为导向,即生产出能够满足客户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创造出具有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新知识,才能够增进企业价值、用户价值与社会价值。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鼓励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多主体联合共建创新中心、创新联盟,积极进行应用导向的新知识生产与开发;另一方面,企业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应该拓宽视野,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应用,同时也可通过成果许可方式寻求外部组织进行知识应用与技术产业化,促进知识的扩散,为知识的生产创造更丰富的条件。

      企业创新路线图是在哲学、理论和具体力法工具的综合下形成的一个创新管理范式,虽然已在达安基因、广药集团、金发科技等公司中得到充分实践应用,但它仍是一个初步的概念框架,尚需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进行完善,其相关构成要素以及普遍适用性仍需加以验证。对于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不同类型与规模下的企业创新路线图形态、企业创新路线图对企业绩效与竞争力的影响等问题,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①创新愿景、创新图景、创新目标三者是相近的概念,但其侧重点不同:创新愿景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前景、方向与信念的一个高度凝练的描述,具有抽象性与时间持久性,如苹果公司的企业愿景是“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创新图景是企业创新活动要达到状态的具体与情境化的描述,包括创意、技术和商业3个方面,带有具象性与现实性特征;创新目标一般更为具体与可操作、可考核,表现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标签:;  ;  ;  ;  ;  ;  ;  ;  ;  ;  ;  ;  ;  

企业创新路线图: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_企业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