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体制论文,试论论文,思想品德论文,意识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是学校德育的迫切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发展,我市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比如,企业的发展已由过去主要依靠国家计划经济的安排和行政干预转变到主要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由竞争;社会劳动力的就业,已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变到主要由市场调节;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已由主要依靠行政干预逐渐转变到依靠法律程序来解决;随之而来的人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已开始由传统的意识转变到现代的意识;个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现行的个人职业单一终身制正在转变到个人职业多门化和职业多向选择的体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上述这些转变,都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这个规律使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公平竞争,劣者败,优者胜。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现在相当部分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不少学生独立意识差,对父母或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消极、被动地适应社会;竞争意识差,毕业就是失业,不会主动地就业或向社会求助,只会等待政府或学校安排就业;性格孤独,不合群,个人活动空间小,群体意识差;进取心不强,胸无大志,长大了要做什么,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读书没有动力;社交能力差,离开父母就不能自理,就不能办事,独立自主的办事能力或活动能力差;言行、礼貌、待人接物的规则等知识贫乏,教养不深,协调能力差,法制意识差,等等。
上述的这些不适应,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德育工作中目前存在几重几轻现象:一是重理论灌输,轻联系实际,使德育教育脱离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二是重传统教育轻现代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不全面。重视了传统教育,但现代意识的教育不够,对市场经济的各种要求缺乏适应能力;三是重形式,轻实效。看德育的效果只是统计开了多少次会,建立了多少个基地,评了多少“佳”,进行了多少次知识竞赛,到底学生在校或走出校门后的德育效果如何,没有作认真调查和跟踪分析。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为了提高这个国家全民族的素质,而德育又是教育的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是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国家发展的大计,是学校的迫切任务。
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要抓住重点,从小培养
市场经济对人的适应性的要求很多。学校的教育时间有限,并且学生走出校门后,还要继续学习,不断适应。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要抓住重点。一般来说,要抓住如下内容的教育:
第一,竞争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就要从小奋发图强,勤奋好学,树立勇于竞争,奋发进取的意识。
第二,独立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要做一番事业,不靠家庭,主要靠自己的奋斗,要克服依赖意识,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发展靠自己努力的意识。
第三,职业和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社会的人群是分职业的,职业是无贵贱之分的,从事职业要讲究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只要功夫深,行行出状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
第四,协调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我们是生活在社会的群体之中的(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群体),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群体,要学会与群体相处,要懂得如何处理与群体的各种关系,克服孤独、不合群的弱点,树立群体意识和协调意识。
第五,民主和法制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事业是集体的事业,要做一番事业,就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这就要讲民主;要懂得按规矩行事,合法的事大胆做,不合法的事,坚决不做,这就要树立法制意识。
第六,创造和创新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最大的法宝是创造和创新。为了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从小就要培养自己想象力、创造力,锻炼自己灵活多变的品质,树立创造和创新的意识。
第七,应变能力的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形势发展多变,因此,作为个人要具有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力。比如,由于市场的变化,企业也会改组,一个人只有一个职业能力不够,要有从事多种职业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第八,在市场经济中完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竞争再大,也不能失去自尊、自信和自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但要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要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树立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意识。
如果我们在上述这八个方面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很有成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对儿童和学生的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的教育活动,是经常存在于我们的各种教育活动之中的。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培养小朋友守时的意识,对准时睡觉、准时起床的小朋友给予贴红星或挂红旗,看谁做得最好,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教育;年轻的父母亲,看见刚刚学走路的小孩跌倒了,不管他(她)如何哭,如何闹,都不去扶他(她)起来,而是让他(她)自己爬起来,继续走路,这就是克服依赖意识,培养独立意识的教育;在家庭,我们常给小孩介绍各种职业,然后问小孩,你长大了要做什么人,这就是职业意识的教育;在幼儿园,幼儿老师安排小朋友做手拉手捉迷藏的游戏,让小朋友懂得同心合力才能取胜,这就是协调意识的教育。等等。这些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它们说明,只要我们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培养的思想明确,完全可以把思想品德意识的教育,融化在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活动之中,而且这种教育,是完全可以从小抓起的。
在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中,要坚持从小抓起的原则。在从小培养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和接受程度,对教育的内容逐步加深,项目逐步增多,可以使学生在受教育中,经过从感知、意识到方法和行为上养成习惯的过程,从意识到形成能力,到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全面素质,我们的培养就会得到实效。
三、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之所以要突出来抓,是由这个教育的现实意义决定的。但强调要抓好这个教育,并不是说可以放弃或削弱其他教育,要正确处理好与其他教育的关系。主要是:
1.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在市场竞争中重视个体的作用。但重视个体的作用必须以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的公共利益为前提。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凌驾于国家和公共利益之上的个人竞争。在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前提,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
2.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发扬,对现代社会的先进思想要学习。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的教育,决不是否定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不是全盘照搬西方现代社会的全部道德观念,而中吸取它们的先进部分。
3.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懂得在国际竞争中,要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的利益;要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4.政治思想教育和适应能力教育的关系。国家要求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及以政治和时事政策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方向和精神支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和能力的指导原则。政治思想教育一定要抓好。要把这些教育贯穿于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之中。
5.专项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的关系。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要经常进行。学校针对一个时期的思想倾向,或社会可能对学生发生的负面影响,而开展专项性或专题性的教育,如反吸毒教育等,要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教育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思想品德意识教育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不断深化,才有实效。
总之,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更不能脱离正确的思想指导。国家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识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始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学生思想品德意识教育的指导方针。我们只有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好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才能使培养工作保持正确的方向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学校开展“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党中央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而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做好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工作,大胆摸索,总结经验,争取做出更大的成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