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领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摘自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_李金华论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领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摘自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_李金华论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长论文,审计工作论文,十一五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顺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2月26日至27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工作,研究部署2006年审计工作。会议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的指示精神。审计长李金华作工作报告,副审计长令狐安作会议总结。副审计长刘家义、董大胜、余效明、石爱中,署党组成员、总审计师孙宝厚,署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安国出席了会议。

以下是李金华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摘登。

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李金华在报告中说,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依法履行职责,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工作有了很大发展。2005年1至11月,全国共审计9.1万个单位,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问题金额2900多亿元,揭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50多亿元。通过审计,已上交财政、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等170亿元。共向纪检司法机关移送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线索1370多件。其中审计署移送180多件。审计工作在促进增收节支、加强宏观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推动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继续强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规范财政管理。审计署重点审计了40个中央部门,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加大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力度

李金华指出,2005年,审计署重点审计了40个中央部门(主要情况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并已对外公告)。总的看,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各部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增强,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外交部、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司法部、国管局、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等部门问题一年比一年少,预算管理明显加强。

审计发现一些中央部门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等违规问题有90多亿元,约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审计结果对外披露后,引起了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整改效果是好的,有关情况已向国务院作出专题报告。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加大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力度。与往年相比,更加突出了对部门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提出了许多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等方面的建议,审计成果得到各级政府和人大的充分肯定。总的看来,2005年各地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内容不断深化。浙江、陕西、广东、深圳、宁波等地强化了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辽宁、山东、甘肃、大连等地加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深圳、青岛开展了部门绩效审计试点。有些省、市根据地方人大和政府的要求,加大了预算执行审计信息披露程度,江苏、山东、湖北、内蒙、四川、湖南、安徽、海南等25个省(区、市)向社会公布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

深入开展金融审计,全面了解和掌握金融行业情况,促进防范金融风险

李金华指出,对于金融审计,以前我们更多地是着眼于对银行总行和分行的审计。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金融行业的情况,2005年我署在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及21家分行审计时,重点对所属22家县级基层支行进行了全面审计。据初步统计,这次审计发现各类案件线索51起,涉案金额80多亿元。上述违规问题和案件基本都发生在基层分支机构,内外勾结作案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与各级主要负责人有关。

审计发现贷款业务中的主要问题是,违规发放贷款导致大量银行资金被套取和挪用;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票据市场混乱。一些银行分支机构违反操作规程,办理贷款业务,特别是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等过程中,违规现象比较普遍。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充斥票据市场。

审计发现存款业务中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分支机构擅自动用客户存款,变相高息揽存,随意调节存款余额,虚增存款。同时还发现了一些重大的巨额资金异常流动线索。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内控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不到位,“一把手”权限过大;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上级行监控不力,对违规行为处罚不严;社会信用缺失,还贷意识差等。

地方审计机关也积极开展了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审计。如安徽、辽宁、山东、甘肃、内蒙古、上海、天津等地根据当地实际,分别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信用担保机构的审计,揭示了这些机构在资产质量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山西组织了对财政性委托贷款的专项审计,为省政府进一步清理整顿财政性委托贷款奠定了基础。辽宁组织了对全省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专项审计,摸清了真实情况,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建议。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深化国有企业审计。2005年1至11月,全国共审计6020户企业,通过审计,查处违规问题,帮助企业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李金华在报告中说,近两年,为适应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按照“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目标,探索了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审计路子。2005年1至11月,全国共审计6020户企业,发现违规问题金额449亿元。审计署重点开展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等11户中央管理的重要骨干企业的审计。总的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有了很大改善。初步统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损益不实,造成多计利润48亿元、少计利润150亿元;二是一些企业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和潜在损失90亿元;三是一些企业管理不善、利益驱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9亿元。通过审计,发现了一些大案要案线索,审计署已报《审计要情》14期,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进行查处。

地方审计机关在完成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还结合实际选择了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如四川、山西、江西、宁波等地开展了全省国有粮食企业亏损挂账审计,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2005年,我们特别强调各级审计机关要通过审计,更多地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整改问题,促进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中提出的一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建议,大部分被采纳,为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如针对中国铝业公司所属的一个设计研究院账外贷款存在风险的问题,我署提出了尽快理顺贷款主体、化解风险的建议,引起了该企业、当地政府及银行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化解了3.2亿元账外贷款风险。

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据初步统计,2005年1至11月,全国已对2.2万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规范

李金华指出,2004年中央六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后,各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进一步完善了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六部门牵头的经济责任审计协调机构。2005年,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规范和深化;二是地厅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逐步扩大;三是省(部)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试点。此外,这几年各地还加强了对审计系统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已有近300名审计厅局长接受了审计。

据初步统计,2005年1至11月,全国已对2.2万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350多亿元,损失浪费金额4.9亿多元,其中,由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造成的违规金额35亿元。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0人,有196名领导干部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各地参考审计结果,晋升领导干部1093人、降职72人、撤职52人。

经过这几年摸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各地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有的地方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企业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有的地方将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任前审计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如山东、海南等地逐步建立了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机制。浙江等地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开展了市、县长经济责任绩效评价试点。各地更加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如山东、辽宁等地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上海制定了市管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重大损失领导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积极探索效益审计,围绕国家重大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尤其关注了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李金华在报告中指出,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提出,2003至2007年,要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各级审计机关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效益审计的探索:一是注重投资效益,加大了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二是关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加大了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力度;三是选择特定项目,开展了专门的绩效评估。通过审计,对促进加强资金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很好作用。

近几年,为加快经济建设,各级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政府投资使用情况,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审计机关也进一步加强了审计。许多地方正在探索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必审制度,有的还设立了专门审计机构。据对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上海5省(市)的初步统计,2005年1至11月审计核减工程款就达52亿多元,约占审计投资总额的6%。深圳市1998年就设立了投资审计局,7年间共审计政府投资800多亿元,核减工程款77亿元,该局人均核减1.33亿元。江苏、山东、青岛、大连等地对一些较大的投资项目实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山东通过对济南国际机场项目的跟踪审计,核减工程款1.8亿元,核减率达15%。

2005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围绕国家重大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尤其关注了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审计署统一组织了对科技经费、退牧还草项目、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合作医疗基金等13项资金或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这些专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使用总体是好的,特别是对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调查,虽然也发现了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总体情况非常好。截止2005年6月底,全线累计完成环境保护投资14.5亿元,完成率高达94.1%,高于同期整个项目的投资完成率,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做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各有关部门和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相关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强,自觉地为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法规、落实环保投资、规范环保资金的使用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为做好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成功范例。

从2005年审计署统一组织的13项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看,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仍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据对7个项目审计情况初步统计,共发现挤占挪用资金19亿多元。如对16个省农村公路的审计调查发现,被滞留或挤占挪用的建设资金就有10.7亿元。同时因虚报冒领、有的计划与实际脱节、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地方审计机关围绕各地经济工作中心,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一是围绕“三农”政策的落实,江苏、山西、河南、河北等18个省(区、市)突出了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救济救灾等涉农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二是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宁夏、陕西、安徽、北京等23个省(区、市)突出了对失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三是围绕土地使用情况,广西、广东、浙江、黑龙江、内蒙古、宁波开展了对国有土地使用情况和土地出让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四是围绕环境保护问题,黑龙江、山西、四川、安徽、辽宁、北京开展了对排污费等环保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有的地方还开展了对政府债务、县乡财政收支状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和查处了一批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侵占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在促进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探索效益审计路子,有些审计机关还选择特定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估。如深圳在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选择了1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每年除了按规定受市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外,还应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作专门的绩效审计报告。天津这两年围绕环境、城市建设等问题,组织开展了对企业污染治理资金和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等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估,揭示了专项工程支出比例过低、经费核定方法不够科学、资金使用浪费等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湖北、黑龙江、四川、河南、北京、青岛等地也在效益审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适度加大审计信息披露力度,整改工作得到普遍重视

李金华指出,2005年以来,按照《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本着稳步推进、逐步规范的原则,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将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适度加大了审计信息披露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审计工作透明度。

审计署2005年对32个部门单位、2项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和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公告。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审核把关,力求准确无误;二是按照总理要求,反复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三是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一并公告;四是公告内容一般不超出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范围;五是注意对社会舆论的引导,避免媒体炒作。从社会反响看,广大群众对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求真务实、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给予高度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勇于接受监督、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对地方的审计信息披露,我们一直强调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适度掌握。浙江、宁夏、河南、湖南、海南、深圳、宁波、青岛等地分别制定了审计公告试行办法,将审计公告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2005年整改工作受到普遍重视。一是各级审计机关把促进整改作为主要目的,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加强了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促进改进工作,规范管理。二是被审计单位更加重视整改工作。特别是人大、政协和中央机关的一些部门单位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根据盛华仁副委员长的批示,认真制定措施,所属部门根据领导批示和审计决定逐条进行了整改;全国政协办公厅在审计过程中就积极整改,并专门下发了《全国政协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华全国总工会专门召开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审计决定,目前审计查出问题已逐条得到纠正和处理。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有的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落实审计决定。截止2005年9月底,38个中央部门、18所高校、10家医院等共制定或完善制度130多项,这些制度涉及预算管理、收费管理、专项经费管理、投资管理、二级单位管理、内部审计监督等多个方面,推动了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国家物资储备局通过开展清算、清查、清理和追缴的整改工作,截止目前,催还各项欠款2.69亿元,清欠物资176吨;建设部党组决定,今后部党组每年听取一次财务管理情况汇报;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总局、建设部、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门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财经法规意识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这一主题,结合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工作实际,举办多种形式专题会议和培训班;水利部将每年8月定为自查月;国防科工委提出2004至2006年分别为该委预算和财务管理“整改年”、“规范年”、“模范年”。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一些驻部门纪检、监察机构也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配合,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查处。三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也十分重视审计整改。山西、青海、河北、黑龙江等省委和省政府要求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审计决定。限期上报整改情况;辽宁、深圳、福建、山西、湖北、青海等地把落实审计决定作为政府、人大督办的重点事项。

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以及审计管理的加强、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是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

李金华在报告中,将2005年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为审计工作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多年来,国务院领导始终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充分信任,把审计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温家宝总理多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部署审计整改工作。2005年,温家宝总理对审计署上报的各种报告、信息的批示有40多件次,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作了大量批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各级政府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把审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注重发挥审计的作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吉林、浙江、湖北、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指导和协调审计工作,亲自督办有关事项。如广东省委张德江书记针对审计提出的征地拆迁过程中补偿不公、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多次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从政策制定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湖北省俞正声书记先后18次对审计工作作出批示;浙江省委习近平书记、吕祖善省长先后对审计工作批示40多次;青海省宋秀岩省长等先后在14份审计报告和信息上作了重要批示。湖南、山东、江西、四川、内蒙古、河南、新疆、宁波等地政府支持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安徽、江苏、宁夏、青岛等地颁布实施或正在拟订本地区的审计监督条例。这些都为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第二,按照总理要求,开展了“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加强了审计管理。一是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响应审计署党组号召,坚持依法审计,强化了审计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改进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质量控制。建立了总审计师制度,积极推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规范审计行为和审计程序;加强审前调查,狠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实行内部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认真听取各方面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多层面的沟通,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促进了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四是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深入开展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审计移送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会商机制。

第三,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学习培训,审计干部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参加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地方党委的部署,各级审计机关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严格要求,认真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广大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审计署《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廉政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广大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廉洁从审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审计机关以提高审计能力建设为中心,组织开展了各种教育培训,促进提高了审计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正是有了这些基础,虽然2005年各级审计机关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但是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明显好于往年。

第四,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国务院特别是总理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11月,金审工程一期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初步构建了覆盖审计署机关、派出局与特派办的网络系统,开发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两大审计应用系统,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明显作用。地方审计机关也按照审计署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和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取得明显的成效。

李金华同时指出,当前审计工作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审计任务重,社会期望值高,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如何稳定审计队伍,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水平,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审计工作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审计经费不足,特别是在有些地区困难还比较大。

“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06年要以科学发观统领审计工作,围绕促进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加强审计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关于“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构想和2006年工作安排,李金华指出,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第一年,按照党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要求,我署对“十一五”期间的工作作了初步规划。“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冶、文化和社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十一五”期间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宪法》、《审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国家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二是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继续揭示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单位在财政财务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审计基础建设,提高依法审计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二是配合做好《审计法实施条例》、《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等审计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三是继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启动金审工程二期和三期建设,初步建成对财政财务收支实施有效监督的审计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机关的内部建设,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自身的管理水平。

(三)按照国务院政务公开的要求,依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公告工作。一是修订审计公告办法,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逐步做到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都要对社会公告;二是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审计宣传,把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

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06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围绕促进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加强审计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提高预算执行的水平和效果

李金华指出,预算执行审计是《宪法》、《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2006年,审计署要继续对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和预算资金管理情况以及对中央50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做好对25个中央部门的决算审签工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一是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认真履行了各项预算执行的职责;二是是否依法加强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对审计中发现的虚假预算、挪用、重大损失浪费等重大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对预算管理不够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不够严格等一般的违规问题,要帮助和促进相关部门通过自行纠正,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同时要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也要把同级预算执行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审计,促进提高预算执行的水平和效果。要高度重视对政府部门的审计,特别是对资金量大、有预算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部门,要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审计,对重要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连续审计,促进依法履行职责,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将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李金华指出,按照《宪法》、《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今后国家审计机关要集中一定力量,对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益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当前,主要是要揭露和纠正财政支出中的重大损失浪费,促进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署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

1.对重大的投资项目,如三峡枢纽工程、三峡库区移民资金、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进行审计,对北京奥组委财务收支和比赛场馆建设情况进行审计。

2.对部分省管理使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3.对部分已完工并进入还本期、还债负担较重的项目进行审计调查。

4.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部分城市住房公积金和部分高速公路收费情况等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

5.对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试点。

此外,还要组织对部分盐业公司财务收支和盐业专营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对2000年以来尚未进行过经济责任审计的7户中管企业开展审计调查。

各地审计机关应根据当地经济工作中心和地方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项目,积极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揭示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影响效益的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特别是对政府较大投资项目,要根据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注意查处重复建设和工程建设中的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投资效益。

加强对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审计,防范金融风险

李金华在报告中指出,审计机关要密切关注金融体制改革的情况,促进银行改革取得预期效果。针对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内部管理不善、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发生违法违规问题较多等情况,2006年拟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部分基层分支机构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揭示资金流动和业务运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从体制、制度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金融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规范经营、防范风险。

地方审计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

继续推进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李金华指出,2006年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切实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注意总结经验,加强调研,组织力量起草《经济责任审计条例》。要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评价、文书等方面的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二是进一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受中组部委托,审计署继续组织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各地要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继续做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地厅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这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措施,保证各项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李金华在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全国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审计法》,切实把广大审计人员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履行好依法审计职责,推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环境,确保审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李金华在强调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工作提出要求。

大胆实践,注重效益审计

李金华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并开展效益审计,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路子。当前,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状况,开展效益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一是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二是加强对环境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三是加强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四是选择适当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估。此外,还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项目,联合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审计调查。

当前的效益审计,在审计方式上,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在审计内容上,要以揭示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同时,要坚持把效益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与落实宏观调控措施、推动深化改革、完善法规结合起来。在审计和审计调查中,要通过揭示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政策、法规的层面加强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严谨细致,提高审计质量

李金华指出,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按照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建设,强化审计管理,确保审计质量。一要严格执行审计署关于《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各级审计机关都要按照控制办法的要求,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实行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每项审计重点突出,事实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二要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考核制度,不仅要考核审计成果,还要考核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对违反程序,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要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意见,对合理意见一定要及时采纳,对审计报告中出现的事实不清、定性不准、处理不当等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切实提高审计报告和审计公告的质量,确保准确无误。

以人为本,加强审计管理

李金华指出,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管理水平。要组织广大审计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以建设文明和谐的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积极开展审计文化建设。要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不断探索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的管理方式和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最近审计署党组研究决定,以党组派驻方式,在各特派办设专职纪检组长,同时要把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考核。要以提高审计能力为目标,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需要的干部管理机制,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贯彻审计人才工作规划,继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审计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但是,当前审计管理不到位、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落实“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发挥计划效能。要切实增强审计计划的科学性,重点是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坚持在摸清情况、充分占有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项目;要逐步着手编制中期滚动项目计划,搞好各年度计划的衔接;要加强计划的严肃性,项目计划一经确定,要确保执行和按期完成,一般不得随意调整和擅自变更;要加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情况,掌握进度,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计划执行情况按月通报制度。同时,要实行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

其次,要逐步提高审计机关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对基本支出和外勤审计经费分别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和项目预算管理;在做好审计成本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审计项目要做到审前调查时有概算,正式审计前有预算,项目结束后有决算,项目实施结果有评估。要通过审计成本管理,在审计机关大力倡导和培养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的工作作风,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还要注重信息、档案、资产等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李金华指出,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是当今信息化社会对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这项工作还很不平衡,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

2006年,要做好金审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的衔接。一方面要巩固和推广应用一期建设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快启动二期建设。要大力推广应用审计管理和现场审计实施两大系统,使其在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审计管理系统的推广,重点是加快实施审计署和派出机构、地方审计机关的网络互联,实现审计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审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推广,重点是抓好实际应用能力的普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审计质量的控制。在审计过程中,要积极推进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探索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根据现有条件,有重点地组织联网审计。

要加强对金审工程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组织好审计技术方法的交流推广,加强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要坚持艰苦创业和勤俭节约的方针,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决不允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违法违规的问题。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领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摘自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_李金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