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21世纪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面向21世纪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中学校长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成长的根基,作为基础教育重要一环的中学,其校长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中学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质量。面向21世纪,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21世纪对中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挑战,美国于1989年发表了《美国人应有的科学素养》(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的报告,[1]此报告详述了未来美国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处事态度”,为今后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拟定了一个全面的培养目标大纲。它着眼于科学素养,提高国民素质,实行全面改革,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软化各门学科之间的界限;要求学生了解细节较少,把过去学生在专门词汇和记忆方法上耗费的精力转到学习概念和思维技能上;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科学探索精神、科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注重所有孩子的需要,包括所有年级的全部科目和教育环节。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该报告突出强调了技术教育:尽管在学校介绍的某些技术当学生步入社会时已经过时,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教育保留下来一种对于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进行终身学习的兴趣,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韩国政府1995年发表了题为《为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几乎涉及到教育改革的所有方面。他们认为,在新时代,国民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决定性因素,而开发这些能力的正是教育。韩国提出培养“全人”,并将其具体化为“21世纪的韩国人形象”的四项素质[2]。即,第一, 具有很高的德育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存的人;第二,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第三,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第四,懂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1996年7月提出的咨询报告《21 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今后孩子们必须做到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具有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且善于自律、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协调,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更要有能强健生存下去的健康和体力。”这就是日本称之为面对今后急剧变化的社会里的“生存能力”,也是保持国运经久不衰的基础所在。21世纪日本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在未来社会,培养‘生存能力’将成为日本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3]

面向21世纪对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4]人才培养靠教育, 基础教育是为广大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必须有与新世纪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因此,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应该突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素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要突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素质。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最根本的在于人的素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学科间不断的融合与渗透,开拓出许多新的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突破,这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需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才能正确对待。而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基础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21世纪社会的主旋律就是变化,而且是加速变化。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就要强化迅速适应变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基础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它的价值不只是满足眼前的需要,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一个变动不居的社会来说,它要求其成员具备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5] 基础教育理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人的要求的变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人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6]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习化社会。 学习化社会是全民学习意识普遍形成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以前那种“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把人分成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基础教育就不能只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知识,而应当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青少年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我国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则对中学校长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第一,要转变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有政府行为,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支持,更需要学校积极开展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恢复校长负责制以来,校长在学校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校长是学校的中心,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实施素质教育,最终都要通过中小学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⑥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社会、学校、教师驾轻就熟。校长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习惯于应试教育,用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看待素质教育,用过去应试教育的老办法对待素质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总以考试为中心,一切和考试有关的活动都得到重视,和考试无关的活动都受到排斥;教师也眷恋应试教育模式,习惯于按应试教育的一套去教、去考、去要求学生;家长更有很深的“分数情结”,总是关心子女考了多少分,在班级和学校中排多少名;社会又只凭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工作,用考试分数或升学率确定学校、教师、学生的成败得失等。这些,都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中学校长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深刻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要有善于学习和改革创新的精神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和学校领导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吸收新思想、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推行素质教育来说,中学校长不仅要克服许多困难,排除种种阻力,而且要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依靠广大教师,开动脑筋,创造一些新的作法。因循守旧,只凭老经验办事,而不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不改革创新,素质教育是不可能得以顺利实施的。但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很广泛,若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软化各门学科之间的界限”,“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科学探索精神、科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中学校长和教师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应是“通才”与“专才”的结合。

第三,应具有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在新形势下,学校发展面临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知识快速增长、竞争空前激烈等方面的挑战,学校工作更显纷繁复杂,管理工作更是千头万绪。面对这些挑战,学校要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正常运行、发展,校长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能力。挑战也是机遇,面对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学校能否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和发展,取决于校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时代呼唤具有较高管理水平,能充分履行岗位职责的中学校长。

总之,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中学校长必须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必须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目前中学校长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本人向湖北省武汉、宜昌、鄂州、襄樊等市的217名中学校长, 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0名中学校长进行了访问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中学校长的素质和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思想上有偏差

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指南。本人调查的问题及结果是:

(1)“您认为高中阶段是否应该文理分科,为什么? ”持赞成观点的占58.8%,理由是便于高考,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持反对观点的占36.8%,理由是高中阶段还是基础教育,应打好各科基础;回答“既应该又不应该”的占4.4 %,认为从素质教育方面看是不应该,而从升学角度看则是应该的。

(2)“您是否赞同初中生升学分流,为什么?”赞同的占68.3 %,理由是减少升普通高中的压力,成绩差的学生升大学无望,进入中专或职业高中可能就业等;不赞同的占11.8%,认为中专或职业高中就业没保障;持“顺其自然”和“其它”观点的占19.9%,主要是针对现行硬性规定而言的,如分流不应划比例,普通高中指标不应收费,要优先普通高中等。

(3)“假如不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 您将如何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回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占63.2%;回答“继续抓升学率”的占7.5%; 回答“根据新的评价标准来抓工作”的占12.4%;回答“抓教师队伍建设”的占2.5%; 回答“重点抓教学”的占8%;回答“抓其它工作”的占6.4%。

(4)“实施素质教育您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认为是“教育思想难以转变”的占17.1%;认为是“社会环境困扰(包括评价标准、升学压力)”的占43.3%;认为是“教师队伍水平不适应”的占23.5%;认为是“经费困难、无相应设备”的占10.1%;认为是“素质教育理论不清楚且难以操作”的占6%。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中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存在偏差。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又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此,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而部分中学校长的指导思想是“升学——升学——升学”,他所从事的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都围绕着升学率,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如对文理分科的看法大部分是依据升学需要与否,对初中分流的想法也主要是依据升学。有部分校长虽然对中学教育应注重素质教育有较清楚的认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而没有能按正确思想指导学校工作。如63.2%的校长表示:只有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他们才会抓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还有12.4%的校长在指导思想上表现出盲从性,不知道怎样抓学校工作,抓工作的依据就是外界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标准,以什么为标准就抓什么。另外,有一部分校长对实施素质教育在思想上存在着畏难情绪。人们比较习惯于应试教育,有粉笔、黑板、教材,加上时间和汗水,就可能达到目的。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如思想观念上的压力(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教师队伍水平的不适应,学校设备及经费短缺,开展大量的创新活动等。以上种种,都反映出校长们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偏差。

2.大部分校长的任职态度不够端正

做好校长工作,充分履行校长职责,必须热爱校长岗位。而从校长任职态度的调查结果看,只有31%的校长明确表示热爱,57.9%的校长是服从安排,11.1%的校长想辞职。由此看来,大部分中学校长对校长岗位是持比较被动的态度。形成这种态度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长的思想状态。不愿担任校长或对校长岗位只是被动地服从安排的人,在工作上就容易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和工作动力,就会影响学校工作。

3.部分中学校长学历层次偏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1条规定:初级中学教师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级中学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作为中学校长起码应当与教师有相同的学历要求。1991年7 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条件》),《条件》要求初中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完中、高中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而调查结果是:初中有3.8%,高(完)中有20 %的校长达到不到这一下限要求。

4.管理知识欠缺,管理能力一般较差

调查显示,中学校长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政治、理化上,以教育管理为专业的只占5.2%。在所调查的217名校长中,任职前95.4%的人长期给学生讲课, 他们任职前的职务属副校级干部的占53.7%,中层干部为28.7%,一般教师占5.1%,其他职务占12.5%。虽然他们大多数人在任职前有一些学校管理的体验,但教学负担都比较繁重,更多地扮演的是教师角色,一般说来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学管理知识。校长学习有关的管理知识主要是通过培训,但调查表明,51.1%的校长职前未参加过岗位培训,任职后仍有25.8%的校长未参加过培训。很显然,相当部分的中学校长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

调查表明,对“任职过程中最力不从心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43%的校长认为是经费筹措太困难,7%的校长认为是教师水平差, 21.7%的校长认为是人际关系复杂难以应付,28.3%校长的认为是学校管理太难。对“任职期间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41%的校长认为是办学经费,15.7%的校长认为是好的教师队伍,17.1%的校长认为是办学自主权,26.2%的校长认为是学习有关管理知识、新教育技术知识、与校长岗位相关的知识。

一般而言,能否较好地解决人际关系、管理效益和教师队伍水平问题,都反映出校长的能力和水平。至于办学经费方面的问题,本人通过对学校经费与学校诸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学校经费筹措的多少与校长的学历、职称、教龄(工龄)相关,与生源质量、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的工作态度、学校领导班子团结状况相关。所以,学校经费也不完全只是“等、靠”社会投入的问题。由此看来,中学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的确还存在着一定距离。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校长素质和能力现状与新形势对中学校长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正说明了改进和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主管部门应为中学校长创造各种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要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探索总结,在学习、创新、进取中增长才干。

三、面向21世纪加强对中学校长的继续教育

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建立和完善中学校长继续教育制度和体制

我国中学校长培训的经验证明,要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在政策上要作出规定,组织实施要有配套措施,要建立健全制度,并通过立法形式加以规定。应根据法律和政策规定对中学校长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使之法制化、规范化。

我国现有的中学校长培训机构主要是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基本上是单线条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中学校长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时代发展,对中学校长进行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将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学校长的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面对新形势,继续教育需要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要有能满足中学校长需要的学历层次、课程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只凭借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显然已不能适应需要。因此,需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扩充中学校长继续教育机构,把它作为一种特殊专业来建设,增加专项经费,优化师资队伍,组建综合交叉的立体教育网络,以便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中学校长实施继续教育。

就机构而言,这个立体教育网络应包括各级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院校、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术团体等。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了解中学实际,有较丰富的培训经验,但部分院校的师资水平和其它办学条件较差,难以满足新时期中学校长高学历层次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相对来说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有比较好的教学设备,但一般对中学校长的继续教育缺乏研究,有的对中学的实际情况也了解不够,教学容易脱离实际。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虽能及时组织中学校长参加学习,紧紧围绕工作重点进行应急培训、指导,组织性强,但形式比较单一,加上条件的限制,难以向纵深方向发展。教育学术团体能围绕时代主题广泛开展交流,研究热点问题,给中学校长较多的信息,及时灵活,但计划性、系统性较差。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调动上述各种机构共同参与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提高中学校长的素质和能力。

现阶段我国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国家教育部宏观指导,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基本适合当前我国单线条的中学校长培训情况,但面对培训网络的立体化,管理体制也应作相应调整。新体制应强化省市教育部门的综合管理作用,在省市组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组织指导、协调、管理、督查。即组织指导各教育机构设置中学校长继续教育专业,为中学校长提供咨询、课程和学习条件;协调各部门、各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以省为单位,由管理委员会对中学校长的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包括学分认定、互通,资格证书发放等,并依法对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网络的工作和中学校长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以确保多途径、多规格、多形式地开展中学校长继续教育,保证质量和效益。

2.改进和扩充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内容

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中学校长的新要求以及解决中学校长队伍素质和能力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个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端正教育思想。教育态度的确立, 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都是中学校长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通过对中学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认清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和趋向,身在学校,放眼世界,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更自觉地用素质教育的要求统帅学校各项工作。

(2)树立职业道德。校长名为管校,实为管人。正人先正己, 只有德高,才能服从、令众;才能树一校之良风,育一代之英才,创一流之名校;才能遇百折而不挠,持之以恒。这就要把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本职工作统一起来,热爱校长工作,乐于奉献,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对事业执著追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这是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经常性的课题。

(3)学习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中学校长工作能力,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对中学校长职业的特殊要求,管理知识方法教育是校长继续教育不应忽视的内容。

(4)提高学历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中学校长的学历要求会越来越高。本人就学历问题对217名中学校长作了调查, 认为初高中校长都应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占75.1%。目前,发达国家的中学校长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而我国现阶段有些中学校长还没有达到《条件》规定的最低要求。所以,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应是面向21世纪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尚未达到本科学历的部分中学校长,要求各省市作出具体规划,力求有计划地通过培训或进修,尽快使他们达到。为使大部分中学校长能够进一步接受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建议国家教育部指定有关高等院校研究设立适宜于专门培养中学校长的专业硕士学位点(类似于MBA),培养中学校长。

与上述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相一致的是要有宽广的课程范围,应在适应社会、科技、教育发展的同时,能满足中学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水平中学校长的需要。

3.采用适应中学校长需要的教育教学形式

中学校长职业的特殊性和构成的差异性,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中学校长继续教育属于在职性质,中学校长又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不可能参加较长时间的脱产学习,否则必然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中学校长继续教育必须体现短期脱产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使学习安排与学校管理的节律结合,忙时少学,闲时多学,缓解工学矛盾。即使是学历教育,也应分成若干小阶段,以半脱产或业余为主,以累计完成学分的形式进行。同时,由于中学校长所处的环境不同,年龄各异,他们的经历和水平都存在着显著差别,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多样化。对于中学校长的继续教育,除了学历教育应按一定的规定进行以外,大致还可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专题教育。即针对某一特定专题,利用讲习会、研讨会、 报告会、辅导会、学习班等,对中学校长进行短期集中教育。这种形式既可以紧密联系实际,也便于灵活安排,避免工学矛盾。

(2)课题研究。主要是指组织中学校长研究有关问题, 带着问题在工作实践中独立探讨,定期短时集中,相互交流,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代远距离教育。 即凭借信息技术特别是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师生不直接面对面接触所进行的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应该是未来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把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工作、学习、提高的综合效益。我国现阶段离世界飞速发展的现代远距离教育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4)考核评估。这主要是指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持, 组织部分中学校长及有关专家学者,按照一定要求,对中学校长的思想、政治、学习、业务水平与能力、工作等进行经常性、全面性地了解和评定。考核评估结论与校长的任免、升降、奖惩及学校的声誉挂钩,以此促使中学校长自觉学习提高、不断改进工作。

上述四种主要形式彼此独立但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承担中学校长继续教育任务的教育教学单位应根据教育内容和校长的实际选择相应的形式,使形式和内容统一于21世纪中学校长继续教育的实践中。

标签:;  ;  ;  ;  ;  

21世纪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