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在减压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贮藏效果研究

枣在减压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贮藏效果研究

常燕平[1]2001年在《枣在减压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贮藏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梨枣和冬枣在减压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和贮藏效果,并对各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筛选出枣减压贮藏较适宜的压力范围。结果表明:梨枣和冬枣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呼吸强度变化平缓,未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均表现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特征。在减压贮藏条件下,枣的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且与贮藏时间呈显着负相关,好果率在贮藏中、后期逐渐下降,失重率、MDA含量、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PPO活性、褐变率逐渐升高并与贮藏时间呈显着正相关。在贮藏期间,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起伏状变化。V_c含量先有所增加,后逐渐下降。梨枣TSS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冬枣TSS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 20.3kPa、50.7kPa和81.1kPa的低压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枣的呼吸强度,抑制了果肉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和PPO的活性,降低了果肉组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的积累。在本试验的叁种低压条件下,枣的失重率在2.5%以下,减慢了果皮转红速率,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20.3kPa的低压显着地降低了枣Vc的损失,降低了果实褐变率,抑制了果肉硬度和好果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分别与果肉硬度呈显着负相关,Vc含量与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呈极显着负相关,Vc含量与果肉硬度呈正相关,PPO活性与褐变率呈显着正相关。梨枣贮藏69天时,20.3kPa、50.7kPa和81.1kPa的低压条件下的好果率分别高于对照32.6个百分点、22.3个百分点和13.1个百分点;冬枣贮藏90天时,20.3kPa、50.7kPa和81.1kPa的低压条件下的好果率分别高于对照24.6个百分点、18.7个百分点和14.4个百分点。贮藏末期,20.3kPa低压条件下梨枣和冬枣的褐变率分别低于对照21.89个百分点和26.63个百分点。

薛梦林[2]2003年在《氧分压和赤霉素处理对枣果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所用的材料为中国枣(Zizyphus jujuba Mill.),品种为冬枣、脆枣、帅枣、金丝小枣、梨枣和木枣。该试验进行了枣果呼吸类型的探讨以及减压和高氧处理对枣果耐藏性的影响;通过对冬枣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减压、GA_3处理下枣果酒化、软化、褐变的机理和贮藏品质的变化;研究了减压下枣果失水情况和减压加湿装置的需水量,解决了减压极易引起的枣果失水问题,提出了适宜冬枣保鲜的减压参数,为枣果贮藏保鲜综合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试验表明,金丝小枣的白熟、半红、多半红、全红四种成熟度的呼吸强度存在差异,全红果的呼吸强度明显大于多半红、半红和白熟果。因此认为,入贮时成熟度高的枣果呼吸强度大于成熟度低的。本研究的6个品种中,冬枣、脆枣有明显的呼吸峰出现;其余的4个品种(梨枣、帅枣、木枣和金丝小枣)无典型的呼吸峰特征;其中梨枣与呼吸末期上升型相似,而帅枣、木枣和金丝小枣与呼吸渐降型相似。 2.减压有效地保持了枣果的硬度和Vc含量,降低了果肉中乙醛、乙醇含量和枣果呼吸强度,抑制了抗坏血酸氧化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减慢了内源乙烯的释放速率。但是,减压对阻止果肉褐变无明显效果。 3.脆枣采后用GA_3(30mg·L~(-1))处理,在抑制乙烯释放的同时,也使呼吸强度明显地降低,同时延缓了枣果的硬度下降。GA_3还能抑制枣果酶促褐变的效果,抑制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降低果肉乙醛、乙醇的积累,推迟酒化的发生。但GA_3处理对枣果Vc含量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着。 4.减压能保持枣果的贮藏品质。冬枣在适宜的减压参数下,可以避免枣果硬度的下降,推迟枣果面的转红速度,提高鲜果率,降低霉烂指数、褐变指数及异味指数,延缓枣果的成熟衰老进程。结果显示,具有加湿装置的减压条件,可以解决减压下枣果的失水问题。 5.浓度和时间不同的高氧预处理(30%O_2,50%O_2,70%O_2,90%O_2/10d,20d,30d)应用于枣果的贮藏,其效果存在差异。短时高氧预处理效果较好;提高了鲜果率和果肉硬度,降低了转红指数、霉烂指数、褐变指数和异味指数。但O_2浓度过高(100%O_2)、时间过长(8周以上)不利于冬枣的保鲜。

肖程顺[3]2012年在《五种红枣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枣具有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用红枣作鲜食或者干制,红枣是医食两用最佳水果。不同品种的红枣的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会表现出比较大的不同。本次课题中,选择了陕西有代表性的四种红枣以及宁夏最具代表性的红枣来进行研究,它们分别是陕西的水枣,木枣,梨枣,冬枣以及宁夏的灵武长枣,研究其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同时,通过保鲜剂处理以及硅窗气调处理来研究这两种保鲜方法对不同品种红枣的贮藏特性的影响。最后,对红枣的酒化软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五种红枣的品质性状研究表明,五种红枣的Vc含量相差比较大,最高的为木枣,Vc含量为425.31mg/100g,最低的为水枣,Vc含量为244.3mg/100g。酸含量最高的为木枣,达到了0.582%,含酸量最低的是水枣,为0.423%。(2)五种红枣显微结构分析表明:水枣组织结构间隙最大,木枣的结构最为紧密。灵武长枣的内含物最多,表明其营养物质比较多,内含物最少的为水枣和梨枣,表明其营养物质较少。(3)通过对五种红枣呼吸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木枣,梨枣,冬枣以及水枣整个过程呼吸强度的变化都比较平稳,属于呼吸非跃变型枣,灵武长枣在第20d左右有一个呼吸高峰的出现,属于呼吸跃变型枣。(4)通过对五种红枣采后生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五种红枣中,木枣的Vc含量下降程度最高,且乙醇含量上升也最高。丙二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枣的丙二醛上升程度最大。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研究表明,梨枣的PPO含量上升程度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研究表明,水枣的POD上升程度最高。(5)通过对五种红枣保鲜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壳聚糖复配的保鲜剂之后灵武长枣以及冬枣,梨枣的保质期能够有效地延长到75d以上,并且能较好的保持红枣的品质,在贮藏75d之后,灵武长枣的Vc含量仍然高达203.2mg/100g,品质保存比较良好。使用硅窗气调的五种红枣中,保藏效果最好的为灵武长枣,在保藏75d之后,其商品率仍然有82.62%。(6)通过对木枣酒化软化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红枣硬度以及果皮、果肉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是红枣酒化软化的直观提示,红枣失水萎缩,表现出来红枣变软,红枣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无氧呼吸,是红枣酒化的直接原因。由于酶促褐变反应的进行,不断消耗红枣的能量底物,降低其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导致红枣酒化软化的进一步加剧。

崔彦[4]2005年在《减压条件对大久保桃和梨枣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选用大久保桃和梨枣为试材,分别贮藏在20.3kPa、50.7kPa和101.3kPa(常压)叁个压力下,主要研究了减压条件对采后大久保桃和梨枣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减压条件下果实仍保持原来的呼吸模式,大久保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梨枣属于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减压贮藏有利于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并推迟了大久保桃两次呼吸高峰的出现。在贮藏过程中,大久保桃和梨枣果实内过氧化氢含量不断积累,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也不断增加。在贮藏前期活性氧变化不大,到贮藏后期,积累比较明显,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细胞膜受损加剧,引起MDA的积累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减压贮藏有利于抑制大久保桃和梨枣过氧化氢含量的积累,降低大久保桃和梨枣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大久保桃和梨枣果肉中H_2O_2含量、O_2~—产生速率与MDA含量、果肉相对电导率之间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减压贮藏对抑制大久保桃和梨枣MDA的积累有一定作用,并减缓了大久保桃和梨枣果肉相对电导率的增加。 减压贮藏有利于保持大久保桃和梨枣较高的SOD活性,并推迟了梨枣SOD活性高峰的出现;有利于抑制大久保桃和梨枣的POD活性,并推迟了大久保桃果实POD第一次活性高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久保桃的CAT活性,但有利于保持梨枣的CAT活性。 减压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大久保桃和梨枣果实内Vc含量的下降;明显延缓了大久保桃和梨枣的转红速度;显着提高了大久保桃和梨枣的好果率,延缓了果实的成熟与衰老进程。

王亚萍[5]2005年在《冬枣果实采后病害防治及减压保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冬枣果实及冬枣病原细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和欧氏杆菌(Erwinia sp.)]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枣叁种主要病原细菌对温度和pH 值的耐受力,以及不同药剂对叁种病原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探讨了不同保鲜药剂对贮藏期和货架期冬枣的果实病害、贮藏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筛选出无公害冬枣保鲜药剂;同时研究了减压贮藏中不同负压条件对冬枣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初步确定了适宜冬枣保鲜的减压参数,为冬枣贮藏保鲜综合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冬枣叁种主要病原细菌对温度的耐受力分别为:假单胞杆菌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黄单胞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2℃和55℃,欧氏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叁种病原细菌对碱性环境耐受力较强,假单胞杆菌在pH 值达到10 时才停止生长,黄单胞杆菌和欧氏杆菌在pH 达12 时仍能生长;在酸性范围内,当pH 值为2~4 时,叁种病原细菌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室内抑菌试验选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次氯酸钠和保鲜防烂剂叁种药剂,结果显示,药剂处理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对照,表明叁种药剂对冬枣的叁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同一种药剂中,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大,其抑菌效果逐渐增加。不同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对叁种病原细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5000 mg·L-1次氯酸钠,其次是3000 mg·L-1次氯酸钠、50 倍防烂剂和100 倍防烂剂,抑菌作用最差的是100 mg·L-1次氯酸钠和3% Na2SiO3。对贮藏期和货架期冬枣保鲜药剂筛选研究得出,在选用的药剂试验中以有机酸处理的效果较好,其中1000mg·L-1苹果酸和2000mg·L-1 草酸对冬枣的保鲜效果最好。酸处理能明显降低了冬枣的腐烂率,保持冬枣果实的硬度,维持可溶性糖、有机酸及Vc 含量,降低原果胶的水解速率,抑制PG、PE 酶的活性,从而延缓了冬枣的衰老,抑制了冬枣的贮藏期和货架期的腐烂。冬枣的减压贮藏保鲜研究共设5 个减压处理,压力分别为86.1KPa、70.9KPa、55.7KPa、40.5KPa 和25.3KPa,与对照相比,减压贮藏能显着降低冬枣的呼吸强度,降低原果胶的水解速率,有效地保持了原果胶含量。其中55.7KPa 的减压条件对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最好,可以使冬枣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有机酸含量和Vc 含量,有效抑制枣果转红和降低果实的失重,使枣果保持较好的外观颜色,延缓了冬枣果实衰老速率。

庄青[6]2007年在《冬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沾化冬枣(Zizyphus Jujube Mill)为试材,研究了减压、热水处理、臭氧、二氧化氯对冬枣的保鲜效果及其对采后衰老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温度–0.5℃~0.5℃,大气压力在0.035MPa~0.045MPa条件下,减压处理有效地抑制了枣果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抑制了糖含量的增加;贮藏结束时一天换一次空气处理与对照效果相当,好果率均为12%,而两天和叁天换一次空气处理则有明显的保鲜效果,好果率分别为40%和63%,明显高于对照和一天换一次空气处理;对照软果率高达80%,有浓郁的酒味,而减压处理的枣果均无软化现象,说明减压处理能够显着延缓冬枣的酒软衰老;但减压处理的枣果霉变率却极大地高于对照果,且霉变率随换气次数的增多而增高,一天换一次空气处理的枣果霉变率最高,为88%,叁天换一次空气处理的枣果霉变率最低,为37%;由于换气周期不同,贮藏结束时冬枣的品质有很大差异。叁天换一次空气处理的冬枣,呼吸强度最低,糖含量增加和硬度、Vc下降最缓慢,好果率最高,保鲜效果最好。2.热水处理可以杀灭冬枣中的潜伏病菌,显着降低冬枣腐烂的发生,同时还可显着抑制冬枣的呼吸强度,延缓冬枣硬度和Vc含量和好果率的下降和果肉乙醇乙醛含量的上升,从而可起到延缓冬枣衰老和品质下降的作用。适宜的热水温度及处理时间为50℃6分钟,处理果在0±0.5℃下贮藏后好果率为82%,而对照的好果率只有7%,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极显着。3.臭氧可以延缓冬枣硬度和脆度的下降,显着降低腐烂与褐变的发生并能有效延缓冬枣酒软及衰老。其中,臭氧浓度为3 mg/m3,一天处理一次的冬枣保鲜效果较好。在贮藏至81天时,对照全红率、腐烂率、果肉褐变率、酒化率分别为25.1%、37.1%、24%、64%,而浓度为3 mg/m3,一天处理一次的冬枣的全红率、腐烂率、果肉褐变率、酒化率分别为6.7%、14.15%、16%、22%,分别比对照低18.4%、22.95%、8%、42%;硬度、甜度和脆度分别比对照组高19.66%、3.6%、12.6%。4.研究了二氧化氯(50ppm、100ppm)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处理可以极为有效地杀灭冬枣采前在田间潜伏的病原菌,显着降低冬枣腐烂的发生,同时还可显着延缓冬枣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经二氧化氯处理的冬枣在贮藏80d并经过8天常温货架期后,好果率为100%,而对照的好果率只有37.2%,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极显着。

曹志敏[7]2005年在《冬枣减压贮藏保鲜机理及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以黄骅冬枣(Huanghua jujube.)、沾化1冬枣(Zhanhua1 jujube)、沾化2冬枣(Zhanhua2 jujube)(采自不同枣园)、山东无棣冬枣(Shandong Wudi jujube)和大港冬枣(Dagang jujube)为试材,以减压贮藏为主,从同一成熟度不同产地、同一产地不同成熟度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黄骅冬枣、沾化1冬枣、沾化2冬枣、无棣冬枣、大港冬枣的贮藏特性,并进行热激处理冬枣以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的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减压处理显着地抑制了黄骅冬枣、沾化1冬枣、沾化2冬枣、无棣冬枣、大港冬枣总酸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的下降;抑制乙醇、乙醛含量的上升和PPO活性方面效果显着。在减压贮藏过程中,黄骅冬枣、沾化冬枣、无棣冬枣、大港冬枣都出现了呼吸高峰,有力地证明了冬枣是呼吸跃变型果实。减压处理使同一成熟度黄骅冬枣的呼吸高峰比对照降低了12.62%;沾化1冬枣的呼吸强度降低了23.17%;沾化2冬枣的呼吸强度降低了27.20%;无棣冬枣的呼吸强度降低了23.18%;大港冬枣的呼吸强度降低了21.40%。减压贮藏没有延迟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 实验结果还表明,同一产地不同成熟度冬枣在贮藏期呼吸高峰不同。黄骅冬枣减压1/2红熟比白熟到达呼吸高峰期时呼吸速率大12.62%;沾化2冬枣减压1/2红熟比白熟到达呼吸高峰时呼吸速率大13.51%;无棣冬枣减压1/2红熟比白熟到达高峰时呼吸速率大17.05%;大港冬枣对照多半红比少半红到达呼吸高峰时呼吸速率大46.95%。说明不同成熟度冬枣耐贮性不同。 通过热激试验发现,用53℃热水处理冬枣六分钟,可有效地延长冬枣货架期。

常燕平, 王如福[8]2003年在《冬枣减压贮藏过程中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冬枣在0±1℃,大气压力分别为101.325、81.06、50.663、20.265kPa的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同时初步筛选出较适宜的压力范围。结果表明, 减压贮藏显着降低了冬枣VC的损失,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果肉硬度的下降,显着抑制了PPO活性,降低了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和果实褐变率,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刁小琴[9]2007年在《冬枣贮期浆胞病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Dongzao)是枣中极品,风味独特,品质极佳,经济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冬枣含水量高,皮薄肉脆,极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本文以山东省沾化县生产的沾化冬枣为试材,对采后室温放置和低温贮藏后期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生长和孢子繁殖进行了抑制试验,利用趋势面分析法得出了抑菌的最佳处理,同时探讨了不同处理对贮藏期冬枣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确定出冬枣贮期病害防治技术参数。试验得到以下结果:1.分离鉴定得出引起冬枣贮期浆胞病的主要病原菌为交链孢霉菌。该病原菌属低温耐受菌,-2℃的低温只能抑制而不能终止该菌的生长,它是引起冬枣贮藏后期果实发病的主要致病菌。该菌在中性、弱酸和弱碱性条件下均能很好生长,但对碱性的耐受力强于对酸性的耐受力。2.壳聚糖对交链孢霉菌的孢子繁殖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在浓度0.5~2.0mg/ml之间,壳聚糖浓度和孢子繁殖抑制率分别取对数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1。臭氧对该菌有强烈的杀灭性,当浓度达到300μg/L时,杀菌效果显着,浓度再增高,杀菌效果与300μg/L差异不显着。减压能引起孢子体变形,导致繁殖系数下降,且在101-20kPa范围内压力越低,效果越好,以压力40KPa较为理想。3.在壳聚糖与臭氧抑制病原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和趋势面分析,并在趋势面优化条件下做放大试验,试验所得值与理论值相接近。因此本试验确定抑制病原菌孢子繁殖的最佳组合为臭氧浓度323μg/L,壳聚糖浓度1.25mg/ml。4.壳聚糖涂膜结合臭氧处理对降低枣果的腐烂率、抑制病斑的扩展速度均优于二者的单独处理,但二者组合对抑制接种枣果病斑的扩展速度差异不显着。对降低枣果腐烂率,0.75mg/ml壳聚糖涂膜结合323μg/L臭氧处理优于1.25mg/ml壳聚糖结合323μg/L臭氧处理。5.0.75mg/ml壳聚糖涂膜结合323μg/L臭氧处理冬枣,在(-1±0.5)℃下贮藏125d,好率果为95.2%。6.0.75mg/ml壳聚糖涂膜结合323μg/L臭氧处理无论在室温或低温下均能在贮藏前期抑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的上升,而在后期延缓其下降,在整个贮藏期间减缓可滴定酸和V_C含量的下降速率,保持枣果良好的品质。7.0.75mg/ml壳聚糖涂膜结合323μg/L臭氧处理能降低枣果的呼吸强度和细胞膜渗透率,该处理能使冬枣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延缓后熟衰老。8.0.75mg/ml壳聚糖涂膜结合323μg/L臭氧处理在(-1±0.5)℃下能显着抑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快速激活保护酶POD活性,并在较高水平维持较长时间,贮藏初期抑制PAL活性的下降,而后期延缓其上升,推迟PPO活性高峰的到来,提高果实的抗病性。

付坦[10]2013年在《冬枣冰温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枣因其皮薄肉嫩,口感脆甜,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冬枣贮藏期间极易褐变、软化和腐烂,Vc也大量损失,因此研究冬枣的保鲜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冰温贮藏可以使果蔬在较低的温度下细胞组织不受伤害,且大幅度的降低呼吸强度,从而延长果蔬的贮期。本文采用冰温技术保鲜冬枣,并将冰温技术与其他保鲜技术相复合,以期延长冬枣的保鲜期;另外,还进行了冰温贮藏后的复醒实验,以期为冬枣冰温贮藏提供配套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冬枣的冰点及冰点调节剂对白熟期冬枣冰点的影响。冬枣(白熟期)的冰点是-2.7℃;实验发现,冬枣的冰点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67x+0.6561;氯化钙是冬枣较好的冰点调节剂,当用3%的氯化钙处理冬枣30min后,可以使冬枣的冰点由-2.7℃降低到-3.2℃。2、以冬枣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冰温贮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冰温贮藏比冷藏能更好的延缓枣果的成熟与衰老。在贮藏第75天,经冰温贮藏冬枣的好果率比冷藏的值提高了25.33%。实验结果说明,冰温保鲜技术对冬枣品质的良好保持有一定的作用。3、研究了低温驯化处理对冬枣冰温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贮藏前低温驯化处理可提高枣果的好果率,降低冬枣的转红指数,延缓硬度的下降速度,减少Vc的损失,降低呼吸强度。在贮藏90天时,经低温驯化处理比未经处理的冬枣的好果率提高了49.57%,在贮藏45天时,经低温驯化处理比未经此处理的冬枣Vc含量高42.13%。这说明将低温驯化处理与冰温技术相结合的贮藏工艺,对冬枣的保鲜效果更佳。4、研究了不同的保鲜剂对冬枣冰温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与冰温贮藏相比,800ppm的纳他霉素与3%的氯化钙处理可明显提高冬枣贮藏期的好果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减少Vc的损失,并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贮藏的第90天时,纳他霉素与氯化钙处理的冬枣的硬度分别为21.59kg/cm2、18.73kg/cm2,而冰温贮藏的硬度为16.72kg/cm2,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这说明在冬枣保鲜中,当将保鲜剂处理与冰温贮藏相结合时,更有利于冬枣品质的保持。5、研究了冬枣经冰温贮藏60后,阶段升温的出库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升温的出库方式可以提高冬枣的品质,减少冬枣软化变红,降低枣果Vc损失,保持了冬枣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其中保鲜柜的阶段升温的出库方式更有利于延缓冬枣的衰老,对冬枣的保鲜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枣在减压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贮藏效果研究[D]. 常燕平. 山西农业大学. 2001

[2]. 氧分压和赤霉素处理对枣果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D]. 薛梦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3]. 五种红枣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比较研究[D]. 肖程顺. 陕西科技大学. 2012

[4]. 减压条件对大久保桃和梨枣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D]. 崔彦. 山西农业大学. 2005

[5]. 冬枣果实采后病害防治及减压保鲜技术研究[D]. 王亚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6]. 冬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D]. 庄青.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7]. 冬枣减压贮藏保鲜机理及技术的研究[D]. 曹志敏. 天津科技大学. 2005

[8]. 冬枣减压贮藏过程中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 常燕平, 王如福. 食品科学. 2003

[9]. 冬枣贮期浆胞病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刁小琴. 陕西师范大学. 2007

[10]. 冬枣冰温保鲜技术的研究[D]. 付坦. 天津商业大学. 2013

标签:;  ;  ;  

枣在减压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贮藏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