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乙状窦后进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围术期的护理论文_唐滇蜀

经乙状窦后进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围术期的护理论文_唐滇蜀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手术室;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 目的:总结本院经乙状窦后进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9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局麻下行经乙状窦后进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其中79例为血管襻与神经交叉压迫[1],6例为蛛网膜粘连,5例为胆脂瘤压迫,4例为血管压迫并蛛网膜粘连,3例未探及血管压迫,行神经根部前内侧切断. 结果:97例患者93例术后立即止痛,4例术后出现面瘫,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好转。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护理操作,积极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叉神经痛为神经性疼痛中最常见的疾患,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病人,年发病率为1/100000[2]。其特点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反复发作,短暂而剧烈的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病人十分痛苦,随着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微血管减压术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最佳的手段。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共完成经乙状窦后径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97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乙状窦后进路 三叉神经痛 减压梳理术 围手术期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男48例,女49例,年龄28—80岁,病程3个月—12年,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检查或CT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均为单侧,左侧52例,右侧47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颅内出血,急症开颅清除积血,对症治疗后好转,4例术后出现面瘫,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配合针灸、理疗,指导病人做患侧肌肉的按摩和功能煅炼,4周后恢复。1例80岁病史长达12年的老年女性,术后疼痛如术前,分析为病因解除后皮层痛觉兴奋灶所致皮层性疼痛幻觉[3]。对其主要以心理暗示治疗辅助中医配合针灸理疗,1周后症状消失。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1天巡回护士查看病历,了解病情后到病房随访,运用心理学知识与病人沟通,充分了解病人入院后由于环境改变对家庭、经济、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手术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尤其是得知要开颅后所产生的恐惧或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支持,也可邀请做过同类手术的病人介绍经验和体会,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消除顾虑,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1.2 患者准备 术前一日协助患者做好全面检查,包括三大常规、心、脑、肝、肾功能检查以及乳突X线的拍片等。术前12h禁食,6h禁饮,男性病人把头发理光,女性病人剃除患侧耳后乳突区头发,将其余头发梳向对侧束起,并用肥皂液洗净头皮。

2.1.3 器械与物品准备 常规神经外科器械和物品:开颅器械包、电刀、吸引器、明胶海绵、骨蜡、脑棉片、注射器、温盐水、3/0可吸线1根、红霉素眼膏、球后针头、15号刀片、20%甘露醇、地塞米松、输液器、留置针、三通管。

2.2 术中护理

2.2.1 巡回护士配合

2.2.1.1 心理护理:术前30分钟接病人入手术室,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让病人了解手术室的环境,认识巡回护士,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确保病人良好的精神和体力状态,积极配合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1.2 留置导尿:向病人解释留置尿管的目的,插管时动作要轻柔。

2.2.1.3 降低颅内压: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在20%甘露醇250ml中加入10 mg地塞米松,调整滴速,15分钟内快速滴完,迅速降低颅内压。

2.2.1.4 设备检查:检查手术头灯,检查电刀负接板并将板放在离手术部位近、肌肉丰厚处,检查吸引器负压和接头。

2.2.1.5 手术体位摆放:头颅摆放位置对显露手术视野至关重要,也为术者提供最大空间方便施行手术,病人先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头颈超过手术床头顶端,并用头架固定,要求头面部向健侧旋转10—15°,头向前曲,下颏距胸骨约2横指,肩部用绷带向臀部牵拉,使头颈夹角大于90°。 待颅骨钻开后,将床头摇高15—30°,为保持体位稳定,病人膝部和足踝部加垫一长软垫,保护膝、踝关节,并用约束带固定,双足底加垫挡脚板防止术中改变体位时病人坠床。

2.2.1.6 病情观察: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适宜室温,将病人面部露出,以便于观察病人面色及术中面瘫出现程度,如术中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安慰病人,嘱其作深呼吸,将呕吐物轻轻抿出,不可过度用力,以防脑脊液流出造成术后低颅压性头痛头晕。

2.2.2 器械护士配合 提前20分钟洗手上台,将各种导线和管道妥善固定于无菌单上,器械整理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好,以保证术中及时准确传递,由于手术区位于桥小脑旁,手术视野小且部位深,探查和处理神经病变极不方便,术中易损伤神经及周围血管[4]。所以术中及时准确的传递是关键,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以免颅内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和危及生命。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患侧,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分泌物及时清出,更换脏污衣物,巡回护士陪伴病人到病房进行交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做好健康教育。

2.3.2术后护理:术后24h 严密观察病情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发现收缩压降至90mmHg,脉搏增至110次/分以上时,及时报告医师,经常呼唤病人姓名,判断意识是否清醒,如清醒后突然陷入昏迷,提示脑水肿发生,如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提示颅内压增高,注意观察瞳孔变化,如发生颅内压增高,可有明显瞳孔散大,也有发生脑疝可能。

2.3.3氧气吸入: 持续低流量或中等量吸氧,提高脑部氧含量,维持血氧饱和度。

2.3.4 口腔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无异味,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后清洁口腔,用温开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避免发生口腔炎或腮腺炎,口唇有疱疹者予患处涂泡疹净或红金霉素眼膏外用,嘱其不可用手去揭痂,待其自然脱落。

2.3.5 眼部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要保护角膜,预防角膜炎的发生 [5]。给予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3—4次/d,2—3滴/次,夜间用红霉素眼膏涂眼,以纱布覆盖。

3 小结: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目前,微血管减压术是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6]。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护理操作,积极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魏成忠,许鸾森.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根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00例【J】.云南医药,1998,19(1):16

2、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21

3、葛美叶,李岩,刘臻.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监护6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36

4、段国升,朱诚,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50—479

5、张锦清,李静其,李丹.种植体填塞神经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21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35

6、谭丽,陈飞苑,蓝海,朱丽玲.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3.12(4):65

作者简介:唐滇蜀,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手术室护士长.

论文作者:唐滇蜀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经乙状窦后进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围术期的护理论文_唐滇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