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探析论文_赵静,王春娟,马雪梅

胶州妇幼保健院 护师 2663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未进行有效临床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进行了有效临床护理干预的40例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手段干预,能够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返流性食管炎;奥美拉唑;西沙比利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的资料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的资料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是否进行了有效护理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未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均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女婴18例,男婴22例;对照组男婴25例,女婴15例。患者均经过确切的诊断,确定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40例患儿未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或者仅在治疗时进行了护理干预。

观察组的40例患儿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儿从环境到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均进行了有效、规范且全方位的护理干预。

1.3评价指标

治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全面消失,且发育智商达到正常水平;好转: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发育商趋于正常;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且发育商与治疗前无太大差别。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患儿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综合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愈率,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如果在胎儿的围生期出现了胎儿窘迫、窒息等情况,也可能会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该病患儿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嗜睡、烦躁、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难度大,且有一定的婴儿致死率,而对患儿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够让患儿的病死率、病残率降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每年还是有一些婴儿由于该病死亡,医学上经过研究认为有效的护理可以使该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所以在治疗新生儿缺营养缺血性脑病时,应该配以有效的护理。护理时,应首先为患儿提供一个安排合理的病房,然后对患儿进行体位护理,在患儿发病时,将患儿的头部抬高15o,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患儿的头不要随意的摆动。此外,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且对患儿进行保暖措施,检测患儿的体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等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定时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且给予患儿心电监护,测量患儿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患儿的呼吸畅通。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治疗和无菌护理,保持治疗室的环境良好,通风顺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并且每天对治疗室的吸引器、暖气、氧气是湿化瓶之中的水进行更换,保持环境的新鲜。对进入治疗室的患儿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并且准确的给予药物,控制输液的速度。在患儿吸氧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暂停,应该及时的对患儿进行托背,弹足底等手段刺激患儿的呼吸。对于中重度患儿,常常会出现惊厥现象,从而银丝细胞能量供应以及氧供应量减少,所以在护理时,还应该对患儿进行及时的药物止惊镇静,并且减少外界声音以及光线等外部原因的刺激。此外对患儿的呕吐物进行及时清理、并根据患儿的呕吐情况决定是否要对患儿进行喂奶。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的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是否进行了有效护理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未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均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治愈30人,好转8人,无效2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治愈20人,好转11人,无效9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0%,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手段干预,能够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立红,袁丽,刘文彬,刘洁.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J]. 2012,22(1):33-35

[2]王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J]. 2011,08(8):226-228.

[3]彭影,俞红文,徐玉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J]. 2009,47(32):121-122.

[4] 温咏梅. 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J]. 2012,15(1):1215-1216.

论文作者:赵静,王春娟,马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探析论文_赵静,王春娟,马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