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四项在肝纤维诊断中的临床运用论文_龚艳会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 了解 肝纤维四项在肝纤维诊断中的临床运用,我们以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方法 分别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和 R IA 检测 TBA 和对肝纤四项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肝纤维化组与对照组之间 H A 、LN 、PC Ⅲ、Ⅳ-C 及 TBA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 H A 、LN 、Ⅳ-C 、PC Ⅲ及 TBA 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纤维四项;肝纤维诊断;临床运用

0 前言

肝纤维化是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常见病理转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主要以细胞外间质(ECM)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性病理改变,从而导致正常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具有可逆性。如何及早发现,预防和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是保护肝功能的重要一环。以往主要依靠物理诊疗和(或)肝活检作为辅助检查的手段来研究,近年来人们对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的检测有了新的进展,其中血清总胆汁酸(TBA)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较为敏感,已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为了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总胆汁酸(TBA)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变化,我们对54例肝纤维化患者和38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HA、LN、Ⅳ-C、PCⅢ和TBA水平含量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28--69岁,平均51岁。临床诊断符合5肝炎及肝性肝炎防治方案6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药物采用苦参碱150mg,1次/d,肝复乐(中药复方制剂),每次4片,3次/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46例则采用普通的护肝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两组均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肝纤四项。

1.2方法:于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新产业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MAGLUMI4000进行检测。试剂为配套试剂。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四项指标结果见表1。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四项测定对肝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评价肝功能的一项既灵敏又十分重要的临床指标。在肝细胞仅有轻微损伤时,肝纤维四项测定的升高比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更为敏感。特别是在肝功能常规指标改变不明显时,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LN主要由内皮细胞和贮脂细胞合成,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当肝内发生慢性炎症损伤时,肝细胞、内皮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均参与合成LN,并在肝窦内大量沉积,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静脉高压呈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Ⅲ型前胶原(PCⅢ)是完整的Ⅲ型前胶原分子,直接反映Ⅲ型胶原的代谢状况,血清水平增高反映PCⅢ合成旺盛。肝内炎症坏死时PCⅢ增高,血清水平与汇集区容积及周围成纤维细胞数显著相关,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与肝脏炎症坏死也有关,反映肝纤维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HA是人体结缔组织基质的主要成分,由间质细胞合成,属蛋白多糖,肝细胞受损导致HA升高,肝纤维化时HA产生增加。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Ⅳ-C主要由肝内合成和代谢,正常肝脏的窦壁上Ⅳ-C呈不连续分布,但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Ⅳ-C合成与沉积增加,转为连续性,与LN一起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和发展,非常适合于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且血清Ⅳ型胶原浓度与肝纤维程度有相关性,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病情的加重,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研究表明血清HA、LN、Ⅳ-C、PCⅢ和TBA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单项测定这些指标有时并不可靠,应用联合监测的方法。本文对54例肝纤维化患者及38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及TBA检测,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和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HA、LN、Ⅳ-C、PCⅢ和TBA水平逐渐升高。总之,上述5项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细胞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并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临床工作中在没有肝细胞病理结果的情况下,联合检测血清HA、LN、IV-C、PCⅢ及TBA并结合病史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慢性肝病合并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助于临床医生综合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情的进展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所以,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及肝纤维四项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岳爱玲.乙肝DNA及丙肝RNA与肝纤维4项之间的关系[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81-281,282.

[2]范敬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8):4578-4582.

[3]朱丽.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47-47,48.

论文作者:龚艳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肝纤维四项在肝纤维诊断中的临床运用论文_龚艳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