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论文_刘丽

刘丽

(武汉市优抚医院 湖北武汉 430023)

【摘要】目的:探讨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精神病患者240例,以120例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以120例普通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临床表现。结果:通过研究得知,研究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比一般的精神病患者护理难度大,在临床护理上应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流浪女;精神病患者;临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247-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逐渐频繁,从而导致了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的增多[1]。“三无”,即无姓名、无家人、无住址,她们在社会上既属于高危人群,同时也属于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人群,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让这些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我院就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做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120例患有精神病的流浪女“三无”人员为研究组,以120例患有精神病的普通女患者为对照组。年龄18~74岁,平均(45.2±2.1)岁,病程2~8年,平均5.4±0.2年;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晰,同时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正常[2]。排除标准:原发性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患者在年龄、病情等基础资料上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同时研究统计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其中包括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情绪问题、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精神症状、自理能力以及合作程度的人数并进行对比[3]。精神症状包括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情绪问题;自理能力分为完全、部分、不能三个等级;合作程度分为合作、不合作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18.0分析,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研究得知,研究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流浪人员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生理结构和心理的不同,尤其是女性较为严重。“三无”流浪女长时间在外漂泊,会对城市的治安和社会管理造成危害,与有家人的患者不同,此类患者在护理上的难度更大,因此,有关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要重视对患者的日常护理,日常护理包含三方面,即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4]。生活护理中,由于“三无”流浪女在外漂泊时间长,又没有家人的陪伴,所以护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彻底的卫生处理,对全身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携带有传染病。同时,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洗漱、换衣、洗浴、铺床叠被等的指导,自理能力较差者,需要医护人员亲自帮助他们完成。再者,要重视教导患者改正不良习惯。饮食护理中,由于她们长期在外流浪,已经养成了随地捡拾、食无规律、不注重卫生的不良习惯,入院后,工作人员要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用餐地点、用餐时间、用餐习惯等等,要控制食量,注重营养均衡、荤素搭配,防止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发生。睡眠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监督患者形成正确的睡眠习惯,让他们按时休息、按时起床以及相应的身体锻炼,改掉随意散漫的习惯。

第二,对患者的安全护理。安全护理是精神病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得知,“三无”流浪女精神病患者表现的行为异常(80.8%)要明显高于普通的精神病患者(33.3%),所以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伤人、伤己、伤物等行为,这将会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患者的安全护理尤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精神集中,提高警惕,对患者的病症要熟悉,尽量随时监护,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现象要有预见性,制定有效合理的应对方案,防止意外的发生。

第三,重视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和消毒隔离。“三无”流浪女大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语言沟通方面会存在障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有足够耐心对她们进行身体检查,女性流浪者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有的会被人强奸导致怀孕,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隔离护理,时刻关注,防止出现伤己、伤人等情况出现,对自身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除此之外,患者自身可能会携带其他疾病,在患者入院时,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全身的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患者长期流浪在外,必定会携带大量病菌,因此在入院时,要求对她们进行全身的消毒隔离,防止出现传染病。

第四,“三无”流浪女的转归。患者因为无姓名、无住址、无家人,来源复杂,所以大多数长期滞留在医院,造成医院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要求有关部门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相应的措施,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

综上所述,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比一般的精神病患者护理难度大,在临床护理上应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孙薇,于侠,李英.协同护理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62-64.

[2]萧素媚,杨策策,范关银.不同性别流浪精神病患者特点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8):19-23.

[3]季日格,耿娟,窦忠运.乌鲁木齐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肺结核病和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6,1(5):32-33.

[4]田玉莲,徐英,常海霞.2009-2015年乌鲁木齐地区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10):1237-1239.

论文作者: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流浪女“三无”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论文_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