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与中美核安全博弈论文

朝核问题与中美核安全博弈论文

国际关系

朝核问题与中美核安全博弈*

李明月

[内容摘要] 朝核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难题,对中美关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朝核问题愈演愈烈对中美两国的核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朝鲜核能力发展初期至如今事实“拥核”,中美两国针对朝核问题的核安全博弈日益复杂化,并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征。中美两国都支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以及通过多边合作解决问题,但两国战略目标的优先性不同,即美国最优先的关切利益是朝鲜无核化,而中国的优先考虑目标是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这导致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解决方式上的差异和对朝鲜政权态度的不同。同时,中美两国对中国角色的认知也存在矛盾。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导致东北亚的分裂,不利于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也会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中美博弈中的合作性是两国在朝核问题上核安全合作的基础,但这种合作也受到博弈中的竞争性和两国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关键词] 朝核问题 中国 美国 核安全 博弈关系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且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存在结构性对抗又具有利益共识,同时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影响。朝核问题便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最重要的第三方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朝核问题不断升级,美国也借机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萨德”反导系统入韩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东北亚安全形势的复杂性,也将对中美两国的核安全形势产生影响,并直接冲击两国的核安全关系。本文旨在根据近期朝核问题的新发展以及各方态度和地区安全局势的变化,对朝核问题和中美核安全博弈进行探讨,梳理朝核问题的缘起、发展和影响,分析中美两国针对朝核问题的核安全博弈的过程、利益共识和矛盾分歧,并考察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合作。

一、朝核问题及其对中美核安全的影响

朝鲜半岛是迄今世界上冷战格局还未结束的唯一地区。朝核问题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朝核问题不仅仅是地区性核扩散问题,更是地缘政治博弈问题,[注] 林利民:《朝鲜核问题的战略本质:反扩散还是地缘政治博弈?》,《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2期,第11~17页。 直接关系到东北亚的安全和稳定。由于朝鲜在中美两国战略和安全利益中的重要地位,朝鲜“拥核”会对两国的核安全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一)朝核问题的缘起与新发展

朝鲜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发展核能,迄今为止已进行了6次被证实的核试验,并引发过多次核危机,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全球性或地区性大国都卷入其中,对东北亚的局势造成了重大影响。但早期朝鲜的核开发在冷战的背景下并未引起美国的警惕,也未上升成为一个国际争议问题。

参照病理检查结果,比较MRI与CT的确诊率、误诊率、检出邻近组织受侵犯率、检出肿瘤直径>2cm的几率。安排经验丰富的2名医师统计记录MRI与CT检查结果。

基于图3所示概率图,在基于波束成形的一对一无线充电过程中,情况1-情况4发生的概率可分别用pc1、pc2、pc3、pc4表示: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根据该条约的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但朝鲜一直拒绝接受检查。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拥有研发核武器的核设施,并于1993年提出对朝鲜宁边地区的两处刻意隐藏物实行特别检查。朝鲜表示拒绝并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针对朝核问题的迅速恶化,克林顿政府改变了里根政府和老布什政府不与朝鲜举行公开会谈的政策,先后与朝鲜举行了三轮高级会谈。[注] 詹欣:《美国与朝鲜核问题的历史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30页。 1994年10月,美朝双方达成《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美国承诺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而且作出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的保证,朝鲜承诺将采取措施实现半岛无核化,同时表示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得以解决。

2. 朝核问题对美国核安全的影响

◎感冒流鼻涕后,鼻部分泌物会刺激咳嗽,学名叫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原名叫鼻后延流综合征,应考虑使用含伪麻黄碱的药物。

然而,朝美《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并未根本解决朝核问题,且两国在履行该协议问题上的争论日益激烈。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对朝政策再次转向强硬,将朝鲜和伊拉克、伊朗并称为“邪恶轴心国”。2002年10月初,美国指责朝鲜一直在秘密进行铀浓缩计划。日美韩和欧盟决定制裁朝鲜,并于2002年12月起暂停向朝鲜提供重油。朝鲜宣布退出美朝《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立即重启核计划。2003年朝鲜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重启核反应堆,加快推进铀浓缩计划,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695号决议对此进行谴责,但朝鲜表示不受这一决议的任何约束。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构筑起以美日同盟、美韩同盟和美台互助防务为核心的联盟体系。朝鲜半岛是美国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向东北亚区域开拓发展空间的重要一环。美国可利用朝鲜半岛的适度紧张局势,加强美日、美韩同盟的协调,保持在朝鲜半岛前沿的存在,防范地区强国的崛起。尽管在地缘上,美国与朝鲜相距遥远,并不太担心朝鲜“拥核”后会直接攻击美国本土,而且朝鲜发生核事故也不会对美国产生严重影响,但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朝核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核安全产生影响。

2011年12月,金正恩继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2012年5月,朝鲜便将“拥核”写入宪法。可见,朝鲜就是要通过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形成战略威慑能力,依靠自己的手段获得持久的政权安全。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此后又分别于2016年1月和9月进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核试验。朝鲜拥核进程提速对东北亚地区产生的地缘政治“震动”效果已经远超金正日时代。[注] 武星:《新时期朝鲜拥核战略的地缘政治效应及中国应对》,《东疆学刊》2018年第2期,第41页。 朝鲜多次不顾国际社会阻拦的核试验导致核导危机不断升级,美韩以朝鲜搭载的弹道导弹对其构成重大威胁为由,在韩国部署了“萨德”反导系统。“萨德”反导系统入韩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安全形势的复杂性,也将对中美间核安全博弈产生直接冲击。在美韩实现部署“萨德”系统后,朝鲜进一步加强核导试验,朝核问题更为突出。

2017年9月3日,朝鲜进行了第六次核试验。针对朝鲜利用地下设施和自然地形特征来保护自己的军事力量,特朗普政府指出:“将会继续发展能够针对打击这些目标的相关传统武器和核武器能力。”[注]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Nuclear Posture Review,”https://media.defense.gov/2018/Feb/02/2001872886/-1/-1/1/2018-NUCLEAR-POSTURE-REVIEW-FINAL-REPORT.PDF,p.33. 而朝鲜则宣称,“针对美国的核威胁,为自保已拥有了强大的核力量,将毫不迟疑地以全面战争回答全面战争,以朝鲜式核打击战回应核战”。[注] 朝鲜中央通讯社:《朝鲜外务省发言人称对美国将以全面战争回答全面战争,以朝鲜式核打击回应核战争》,https://www.fx168.com/fx168_t/1704/2243695.shtml。 金正恩从最初稳固政权树立威望,到拥核自重探寻朝鲜发展路径,不顾国际舆论谴责,强忍国际社会制裁,坚持拥核战略,挑战国际核秩序,实现了朝鲜从事实拥核到提升核武器技术水平的目标。[注] 武星:《新时期朝鲜拥核战略的地缘政治效应及中国应对》,《东疆学刊》2018年第2期,第41页。

次日,百里香告诉川矢,他要正式传授香肠制作的祖传秘方了。他说在送方之前,先要把制作香肠的绝秘方法演示一遍。这是川矢求之不得的,当即应允。百里香要川矢准备一头肥猪关入圈中,每日以清水喂之。待五天后,他要亲自配制香肠大料。川矢不知有诈,依方而行。

2018年3月以来,中朝、朝韩、朝美领导人会晤渐次展开,为通过对话谈判的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建立半岛永久和平体制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朝鲜决定自2018年4月21日起停止核试验,并择期废弃其北部核试验场。[注] 《朝鲜决定自4月21日起停止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http://www.xinhuanet.com/2018-04/21/c_1122717644.htm;《朝鲜将于23日至25日择期废弃北部核试验场》,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8-05/12019716.html?agt=260。 表面上看朝韩双方、美朝双方的关系都有所缓和,金正恩也在多个场合作出半岛无核化承诺,但是朝鲜“拥核”和“萨德”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矛盾随时有再次激化的可能。

(二)朝核问题对中美核安全的影响

“从广义对核安全的概念界定来看,核安全指客观上免于遭受核威胁和核伤害、主观上消除核恐惧的状态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注] 参见吴大辉:《防范与合作:苏联解体后的俄美核安全关系(1991~200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冯涛、何星:《综合核安全:冷战后国际核安全威胁及其应对》,《社科纵横》2012年第3期,第99页。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核安全”的定义是:“对涉及核材料、其他放射性物质及其附属设施的盗窃、蓄意破坏、非授权进入、非法转移和其他恶意行为的防范、探测和响应。”See IAEA Director General Report, “Nuclear Security-Measures to Protect against Nuclear Terrorism: Progress Report and Nuclear Security Plan for 2006~2009,”IAEA General Conference ,(49)/17,September 23, 2005.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核扩散、核军控、核军备竞赛等不属于核安全问题。樊吉社区别了中文语境下核安保(nuclear security)和核安全(nuclear safety)的定义,将核安全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核安保,且研究内容主要是民用核材料和核设施。参见樊吉社:《核安全全球治理: 历史、现实与挑战》,《国际安全研究》2015年第2期。本文采用这一广义上的核安全定义,认为核安全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传统的核不扩散以及核安保问题。从所涉及的问题领域来看,核安全既有传统安全领域的核武器战争和核扩散问题,又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安全事故和辐射材料危害问题,同时还有交织安全领域的核恐怖主义威胁。[注] 陈佳:《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核安全态势与核安全维护》,载余潇枫等主编:《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7~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97页。 朝鲜地处美国亚太战略的东北亚地区,又是中国的邻国,其朝着成为“有核国家”的不断努力,对中美两国的核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并破坏了整个东亚的核安全形势。

研究表明,程序可以有效描述裂隙岩体渗流特征和连续介质渗流规律,显示出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为裂隙与连续介质的耦合渗流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

1. 朝核问题对中国核安全的影响

但“河长制”治理成效的效用呈现形式大多是官方发布的数据,并主要以政府单位为主导进行公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效用评测大多止于纸面,或者说,对于社会其他主体,诸如公众而言,他们对制度效用程度的评价内容却少之又少,甚至无迹可寻。

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要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来实现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利用一些机器设备,设备的性能越好,功能越齐全,这样就更加可以实现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所以,为了实现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效果,促使其可以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建筑工程一定要先具备软件与硬件材料。

其次,朝鲜“拥核”导致的潜在半岛战争会威胁到中国的核安全。若朝鲜始终坚持拥核战略,不排除朝韩之间或美朝之间发生冲突的风险。如果冲突中动用核武器,对于中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2002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指出,在朝鲜进攻韩国这种“即时”的“紧急状况”中,美国会进行核打击。[注] “Excerpts of 2002 Nuclear Posture Review,”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wmd/library/policy/dod/npr.htm,p.17. 特朗普政府发布的2018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再次提高了核武器使用的可能性,指出美国将会在遭受极端非核武器攻击时使用核武器来保卫美国及其盟国的关键利益。[注]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Nuclear Posture Review,”https://media.defense.gov/2018/Feb/02/2001872886/-1/-1/1/2018-NUCLEAR-POSTURE-REVIEW-FINAL-REPORT.PDF,p.21. 虽然2018年4月以来美朝首脑之间的多次会晤缓和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朝鲜的拥核战略和美国坚持朝鲜“弃核”的强硬态度很可能会使双方的矛盾再次激化,甚至具有军事冲突的风险。美国可能会针对朝鲜核设施采取诸如外科手术式打击、轰炸和战术性核武器等军事手段。[注] Nicholas D. Kristof, “Secret, Scary Plans,”The New York Times , February 28, 2003.美朝之间潜在的军事冲突是中国最不愿看到的场景,中国必须选择到底是根据《中朝友好互助合作条约》[注] 中朝于1961年签订的《中朝友好互助合作条约》至今仍然有效,其中第二条规定,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1961)》,法律出版社1962年版,第26页。 来帮助朝鲜并将矛头指向美国,还是放弃朝鲜,保持与美国的合作关系。[注] Jian Cai, “The Korea Nuclear Crisis and the Changing Sino-DPPK Relationship,” Asian Perspective , Vol.34, No.1, 2010, p.153; Russell Ong, “South Korea and China’s Security Objectives in East Asia,” Asia -Pacific Review , Vol.15, No.2, 2008, p.110.无论哪一种选择,对于中国来说都不是上策。朝鲜半岛潜在的冲突风险不仅会打破地区稳定局面,还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内发展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朝鲜发展核武的刺激连锁反应会给中国带来核威胁。核武器及其技术的扩散产生了一种“作用与反作用”效应,刺激一些国家相互攀比,竞相发展核武器及其技术,导致某种次地区甚至地区性的核军备竞赛,[注] 夏立平:《冷战后美国核战略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116页。 并有可能引发新的地区冲突和在冲突中使用核武器。某些国家可能因担心其对手发展核武器或弹道导弹对自己造成损害,而向对方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其中包括核打击。朝鲜屡次进行核试验使得半岛核问题白热化,加剧了东北亚的安全紧张局势,令东北亚国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焦虑。如果朝鲜公开成为一个拥核国家,可能会引起核武器扩散至日本、韩国,甚至是中国台湾地区的“核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周边有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本就是被核武库包围的国家。如果韩国和日本等国因为长久未得到彻底解决的朝核问题而试图走向核道路,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周边核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加大中国的核战略压力,极大地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

最后,即使朝鲜研制核武器不会对中国进行攻击,但并不一定能够有效控制核泄漏、核污染和核辐射,从而避免对中国核安全产生威胁。多年来,由于朝鲜极力推行核计划,其核设施规模较大,但由于采用的技术原始而落后,极有可能会出现核泄漏。2012年1月11日,美国核威胁倡议协会发布《核材料安全指数》报告,在拥有1公斤以上核材料的国家中,朝鲜安全指数排名倒数第一,之后两年的报告中朝鲜仍居末位。[注] NTI Nuclear Materials Security Index,https://ntiindex.org/wp-content/uploads/2014/03/ResultsReport_WithMaterials.pdf. 朝鲜的核试验场地均靠近中朝边境地区,朝鲜近两年核试验引发的人工地震,在中国部分边境地区均有明显震感,给在该地区生活的中国民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朝鲜大量的核工厂、储藏场位于中朝边界地区。朝核实验一旦出现事故,中国东北地区将面临空气、地下水和难民潮等多重安全问题。

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其实就是反映了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后的社会融入和适应情况,在我看来,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除了用工荒以外的许多社会问题也都源自于这两个阶层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如今,正有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内陆来到沿海、从小城镇来到大都市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碰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城市中的原有居民能否接受这些外来的迁移人群,他们是否会对迁移人群有所排斥,这些排斥可能来自于文化上的差异或是社会偏见和歧视等等。

2009年4月5日,朝鲜宣布发射了“光明星2号”卫星。联合国安理会谴责这次发射活动,并宣布新的制裁措施。对此,朝鲜外务省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并将按原状恢复已去功能化的核设施。[注] 《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重新开启核设施》,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04/432422.html?agt=15438。 2009年5月25日,朝鲜再次进行地下核试验。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进行核试验提出进一步的经济制裁和武器进出口管制,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注]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874(2009)号决议》,http://www.un.org/zh/sc/documents/resolutions/09/s1874.htm。 但朝鲜明确表示不接受该决议,会继续强化核弹制造计划。

其一,朝鲜“拥核”对美国的盟国造成核威胁,损害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日本和韩国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盟友,朝鲜“拥核”可能会使日本和韩国质疑美国的安全保障,进而想要发展自身的核武器。美国现在向韩国、日本和北约盟国继续提供核保护伞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防止韩国、日本和德国拥有核武器。韩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数次秘密进行核武器研究项目,均因美国的压力而停止。韩国的核武器政策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安全保证,而美国通过美韩联盟为韩国提供核保护伞,防止韩国的纵向核扩散。长期以来,韩国核不扩散政策的重心是阻止朝鲜拥有核武器。韩国总统金大中在2003年2月离职前说,如果朝鲜走向核武化,将迫使韩国重新考虑其核武器政策。[注] 夏立平:《论韩国核不扩散政策与美韩联盟转型》,《当代亚太》2007年第9期,第5页。 如果韩国对美国的安全承诺缺乏信心,或者美国不再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韩国很可能重启核武器计划。由于韩国科技水平较高,今后一旦作出发展核武器的决定就能迅速发展。[注] 夏立平:《冷战后美国核战略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108~109页。

有观点认为,日本拥有大量的核裂变物质,如果需要,日本可在一年内实现核武装。[注] 同上,第111页。 日本有充分的条件发展核武器,但因受到国内民众的反核武情绪和美国压力等国内外因素的有力制约,日本近期拥有核武器的可能性极小。20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朝鲜核问题,日本国内拥核议论上升。2006年10月朝鲜进行核试验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公开主张就日本持核问题展开讨论。[注] 美联社东京2006年11月30日电。 日本“无核三原则”正在遭遇日本右翼势力越来越多的挑战。[注] 1967年12月27日,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第57届国会上回答议员质询时,首次明确提出“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参见日本外务省编:《我国外交的近况》,东京,1968年版,第12页。 日本和韩国都有发展核武器的技术条件,朝鲜“拥核”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诱发两国启动核计划。一方面,这会造成东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破坏该地区的安全秩序;另一方面,日韩两国发展核武器也会使其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大大降低,从而不利于美国同盟关系的稳定。因此,朝鲜“拥核”虽然不大可能对美国本土造成直接影响,但其对美国盟国和东北亚的核威胁,可能会造成美国对东北亚的影响和控制下降,威胁美国的东北亚利益。

其二,朝鲜“拥核”可能造成的核材料或技术的外流会威胁到美国的核安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一直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美国防范的重点由苏联转变为那些对美国抱有敌意并拥有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注] 詹欣:《美国与朝鲜核问题的历史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31页。 美国并不过于担心朝鲜会对美国本土直接进行核打击,而是恐惧朝鲜拥有核武器后其核弹、核技术和核材料的扩散问题。朝鲜突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有核国家,会为像朝鲜一样希望拥有核武器的门槛国家提供不良示范,对现行的核秩序构成严峻挑战,可能引发核扩散。“9·11”事件后,美国对核安全领域的优先次序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美国面临的首要核威胁已不再是来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级别的威胁,而是升级后的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风险。[注] 罗曦:《美国核安全战略的演变及其原因辨析》,《军事文摘》2017年第9期,第5页。 2002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强调美国要将核力量结构调整到对付来自伊朗、伊拉克和朝鲜等“流氓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注] 朱峰:《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恐吓还是政策?》,《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4期,第18页。 如果此类国家拥有核武器,则被认为对美国核安全构成较正常国家大得多的风险。2010年4月6日,奥巴马政府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继续将防止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作为美国核安全政策首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注] “2010 Nuclear Posture Review,”http://www.scribd.com/doc/29493148/2010-Nuclear-Posture-Review-Report. 这一时期美国核安全战略调整的基础是,美国认为冷战后“‘流氓国家’与恐怖组织的威胁要比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传统大国造成的威胁要大得多”。[注] David E. Sanger and Peter Baker, “Obama Reset Aim for Nuclear Arm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 April 7, 2010, p.1.无论朝鲜是有意出售还是无力控制造成核材料或核技术的外流,都会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提供前提条件,甚至这种武器可能会落到恐怖主义分子手中,而这将会极大地危害美国安全。

二、中美针对朝核问题的核安全博弈

中美核安全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预见的将来,中美关系总体上可描述为“竞争与合作”,这与中美在核安全问题上的宗旨有相通之处。[注] 胡豫闽、马英杰:《中美新型战略核关系与美俄核信任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65页。 朝核问题对中美两国的核安全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中美两国在该问题上具有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维持半岛和平稳定的共同利益。但中美双方在核安全上的需求也有所差异,甚至是互相矛盾之处,尤其是“萨德”入韩进一步冲击了中美核安全关系。因此,中美针对朝核问题的核安全博弈处于既相互冲突又有限合作的复杂局面。

(一)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过程

朝鲜作为与中国接壤的邻国,对中国的军事安全至关重要。自1910年侵占朝鲜后,日本军队就将朝鲜半岛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军队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北上直逼鸭绿江。因此,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首要安全和战略利益就是要保留朝鲜政权把朝鲜作为安全缓冲区。另外,中朝在意识形态上的同一性,也赋予了两国战略关系新的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如果发生崩溃,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的声誉也将遭受巨大打击。美国认为对其首要的安全威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核武器的扩散,而执意发展核武器的朝鲜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了挑战。与中国相反,美国将朝鲜视为对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威胁,再加上美国将输出自由和民主作为其外交政策目标之一,因此对朝鲜采取较为强硬立场。

1. 第一阶段:朝鲜核能力发展初期

首先,朝鲜与中国一衣带水,朝鲜半岛比中国的西部和南部更接近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中国有重要国家利益的地区。因此,朝鲜“拥核”首先会对中国的核安全产生直接的实质性影响。一方面,虽然朝鲜研制核武器并非刻意针对中国,但其“拥核”会导致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受到核威胁;另一方面,美国对朝鲜“拥核”的反制措施可能会影响中国的核安全。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朝鲜的导弹威胁就一直是美国发展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鉴于中国和朝鲜在地理上的邻近,所有用来应对朝鲜的反导系统都有应对中国战略导弹的能力。[注] 吴日强:《中美如何避免核军备竞赛》,《当代美国评论》2017年第2期,第50页。 美国为了提升自身安全而开发部署反导系统,这一行为客观上损害了中国的核安全。美韩已经在韩国部署了“萨德”反导系统,该系统有助于美国加强对中国战略导弹的探测和识别能力,已对中国的核反击能力造成直接遏制。随着朝核问题的继续发展,也存在美国在朝鲜半岛南部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

这一时期主要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即朝鲜开始核技术研究至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前。苏联对朝鲜核计划提供了实际帮助,但朝鲜核项目的进展并未引起美国的警觉,朝核问题尚未凸显为引起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尚未卷入其中。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情报部门开始密切关注朝鲜核计划的进展情况。美国判定朝鲜正在迅速扩大核计划,新的核设施已拥有提取钚的能力。朝鲜对此予以否认。1988年10月31日开始,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美国与朝鲜在北京进行秘密外交谈判,就朝鲜核问题进行磋商,但进展并不大。1991年6月,美国副国务卿巴斯洛姆访华,向中国提出了对朝核问题的忧虑,并希望中国能够劝说朝鲜履行义务,早日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安全保障协议》。[注] 詹欣:《美国与朝鲜核问题的历史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29页。 此时,美朝立场冲突开始显现,但中国作为“局外方”为朝美双方的谈判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美国虽然向中国表达了忧虑,并希望中国能对朝鲜施加影响,但中美两国并未就朝核问题进行直接接触。

2. 第二阶段:两次朝核危机时期

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老布什政府加强了对朝鲜核问题的关注力度,同时希望中国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对朝鲜施加影响。[注] 夏立平:《冷战后美国核战略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354页。 在第一次朝核危机时期,美朝立场针锋相对,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非常谨慎,并未直接参与其中。中国领导人认为朝核危机的直接当事国是美国和朝鲜,谈判应主要在美国与朝鲜之间展开。[注] Anne Wu, “What China Whisper to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 Vol.28, Issue 2, 2005, p.36.中国扮演的角色是“谨慎的调解人”(cautious accommodator)或“幕后角色”(behind-the-scenes player)。[注] Hochul Lee, “China in the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es: ‘Interest’ and ‘Identity’ in Foreign Behavior,”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Vol.22, No.8, 2013, p.313; Bates Gill, Rising Star :China ’s New Security Diplomacy ,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7, p.54.中国努力说服朝鲜不要越过“红线”,应该与美国谈判,但也反对通过制裁解决问题,因而对联合国安理会有关朝鲜的制裁决议未投赞成票。虽然中国参与了朝核问题的四方会谈(朝、韩、美、中),但中国直接就朝核问题与美国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情况较少。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中的分歧也开始显现出来,中国始终坚持朝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美国则一边谈判,一边通过美韩军演和号召各国参与对朝制裁等方式迫朝鲜就范。

中美两国一直是朝核问题的利害相关国,在朝鲜半岛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考虑。中美两国都致力于防范核武器、核技术和核材料在朝鲜半岛的扩散并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希望通过多边谈判等国际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朝核问题。

综上所述,下肢CT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检查价值,具有确诊率高、成像清晰、检查安全等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3. 第三阶段:朝核问题的激化阶段

2009年,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进行第二次核试验,朝核问题再次激化。尤其是金正恩上台后,朝鲜又接连进行了4次核试验,实现了事实上“拥核”,打破了半岛无核化局面,继而坚持拥核战略。随着朝核问题愈演愈烈,中美两国围绕该问题的核安全博弈也愈加频繁和深化,且呈现出既合作又竞争的特点。

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对朝鲜先采取“战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强调采取措施建立信任,以对话谋求和平。2013年朝鲜再次发射卫星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这表明美国此前的“战略忍耐”并不见效,美国再度回到对朝制裁和施压的轨道之中。中美两国都对朝鲜的接连核试验表达了谴责和不满,并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针对朝鲜频繁进行核试验,中美两国就朝核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中美都坚定主张必须实现半岛无核化,中美都承诺全面严格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中美都希望能够找到复谈的办法,不放弃任何致力于和平的努力”。[注] 《美国国务卿访华 王毅:与美在朝核问题的大方向上达成共识》,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7_03_19_399431.shtml。

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指责奥巴马政府对朝鲜“战略忍耐”彻底失败,转而实行“极限施压与接触”(Maximum Pressure and Engagement)战略,具体表现为加大军事施压力度并强调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中美针对朝核问题的核安全博弈更多地表现出竞争性特点。虽然中国也支持对朝鲜施加一定的压力,但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以维护半岛地区的和平稳定。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实际上与中国的期望相背离。联合国安理会第2270号和2321号决议被称为史上最强有力、涉及范围最广的涉朝制裁决议。尽管如此,美国还是联合日本和韩国分别对朝鲜施加了最严厉的单边制裁,制裁范围包括金融、外交、海运和入境等多个方面,[注] 《韩美日欲对朝施加单边制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52569219190415&wfr=spider&for=pc。 并不断暗示中国对朝鲜开发核导“纵容袒护”,甚至对中国部分企业和个人发动“次级制裁”,以压迫中国加大对朝鲜制裁力度。[注] 葛汉文:《大战略背景下的战略不确定性——特朗普对朝政策与半岛安全形势演进》,《东北亚论坛》2019年第1期,第119页。 美国将解决朝核问题的压力推给中国,认为中国没有完全履行联合国对朝制裁决议。

除经济制裁外,美国还高调进行军事演习试图震慑朝鲜。2016年3月,美韩举行“关键决断”(Key Resolve)和“鹞鹰”(Foal Eagle)联合军演。同时,日美的联合军演也在日本的横须贺基地展开。尽管美国宣称军演的目的是防御性的,但由于此次军演的实战性较强,也包含在朝鲜“有异常行动”时对其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选项,因此对朝鲜形成了极大的威慑。朝鲜对此表示“将对敌人发动无差别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注] 《美韩军演让半岛恶性循环升级 更易擦枪走火》,http://war.163.com/16/0308/09/BHKJG0L900014OVF.html。 此轮军演被认为是离爆发战争最近、最易擦枪走火的一次军演。2017年3月17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表示,如果朝鲜“将其武器计划的威胁提高”到一个不可接受的水平,特朗普政府可能被迫采取先发制人行动,“如果朝鲜升级挑衅,战争的选项将被‘摆在桌面上’”。[注] 《美国国务卿访问韩国喊话:对朝耐心结束 考虑战争选项》, https://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3_17_399263.shtml。 半岛是中国的利益攸关地区,美国的举措威胁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进而损害中国的利益。

另外,中美核安全博弈还集中表现在“萨德”问题上。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理由是为了反制朝鲜的导弹,但该反导系统实际上已经超出遏制朝鲜威胁的任务范围,只会让形势复杂的东亚各国变得更加敏感。对于中国来说,“萨德”反导系统将会直接削弱中国的核反击能力,不利于中国的核安全。因此,中国外交部多次声明,强烈反对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表示“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并将考虑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地区战略平衡”。[注] 《萨德最终部署地今日宣布 中方再强硬发声》,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6-09/9503883.html?agt=260。 美国不仅无视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严正反对的立场,甚至有意愿将“萨德”反导系统或宙斯盾部署到日本等其他东亚国家,进一步破坏东亚的战略平衡,损害中国的核安全。

(二)中美核安全战略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交汇

2003年第二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是中美针对该问题进行核安全博弈的分水岭。由于促朝弃核与半岛的和平稳定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在斡旋中的态度更为积极,中美之间为解决朝核危机进行了较为直接和频繁的政治互动。在此阶段,美朝敌对情绪加剧,美国对朝鲜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政策。中国应美方要求斡旋朝核问题并主持多边谈判,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并发挥建设性作用,促成六方会谈的召开,积极参与到朝核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六方会谈成为中美围绕朝核问题进行核安全博弈的主要平台。中国发挥主动外交,给朝鲜施加压力,主持六方会谈,调解差异,起草协议,缓和美朝之间的紧张关系,游走于各方之间推动会谈的持续进行。[注] Hochul Lee, “China in the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es: ‘Interest’ and ‘Identity’ in Foreign Behavior,”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Vol.22, No.8, 2013, p.322.中美两国的博弈呈现出合作态势,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存在分歧。美国一方面希望中国及其他各方能向朝鲜施加更大的影响,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达成消除朝鲜核能力的协议;另一方面,并没有完全放弃单边主义,经常采取一些刺激朝鲜的敌对立场和行动,对六方会谈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第一,中美两国都在寻求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朝鲜“拥核”会对中美两国的核安全造成威胁。六方会谈自2008年12月停止以来,中美在不承认朝鲜核武器国家地位、反对朝鲜核试验和防范朝鲜核扩散等问题上基本保持一致。[注] 郭晓兵:《防扩散将是中美合作的两点吗?——中美防扩散合作模式、动因及前景分析》,《国际安全研究》2017年第5期,第115页。 “9·11”事件后,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成为美国首要的安全目标。美国将朝鲜视为对地区和国际安全的威胁,认为其核意图不明。其一,朝鲜“拥核”会直接威胁美国在东北亚盟国的安全,损害美国在东北亚的利益;其二,朝鲜“拥核”会成为其他核门槛国家的坏榜样,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核扩散,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其三,如果朝鲜核材料和核技术外流到恐怖主义组织手中,可能会直接威胁美国的本土安全。对于朝核问题,美国的首要目标就是阻止朝鲜发展核武器。相比于美国,中国在核不扩散方面的利益要狭窄得多,主要局限于东亚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尚未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注] Russell Ong, “China, US and the North Korean Issue,” Asia -Pacific Review , Vol.13, No.1, 2006, p.128. 中国在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有既定利益,一方面朝鲜拥核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另一方面中国还要避免“核多米诺骨牌”倒向韩国和日本。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自己制造还是引进部署,朝鲜半岛不能有核。实现半岛无核化是中国坚定不移的目标。[注] 王毅:《发展中的中国与中国外交》,《人民论坛》2016年第13期,第13页。

第二,中美两国都希望能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除了半岛无核化以外,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另一个基本立场是朝鲜半岛不能生战、生乱。一方面,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地区环境来实现其现代化目标,朝韩两国的敌对状态,美朝之间潜在的冲突风险都会打破这种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朝鲜半岛发生动乱或战争,中国东北地区将不得不面临大批难民的涌入,人道主义灾难不可避免,这也将极大地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二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了美日、美韩等双边同盟体系,这既是美国在东亚与苏联进行对抗的有力武器,也是美国维护东亚地区秩序和稳定的基石。如今,虽然苏联的威胁已经消失,但美国仍需要保证其传统东亚盟国的军事安全。除此之外,美国在亚太地区也拥有重要的经济利益。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美国在东北亚的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都将受到严重损害。现今美国的实力出现相对下滑的趋势,也必然不愿直接卷入到军事冲突之中。

第三,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途径上,中美两国将多边合作视为一个重要手段。第二次朝核危机以来,美国多次强调朝核问题是一个“地区问题”,而不是美朝双边问题。中国推动促成的三方会谈以及后来扩大的六方会谈,实际上都是应美国要求为美朝谈判创造条件。2016年以来,面对朝鲜的核试验,美国曾表示不打算重返六方会谈。之后,美朝双方举行了多次会晤,但美国也没有改变通过多边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国至今仍在努力将各方拉回到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始终认为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有效平台。

中美两国都认同朝核问题的存在是不符合中美两国利益的,朝鲜“拥核”会对中美两国安全产生威胁,并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各国突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在世界范围内的核扩散现象。虽然中美两国都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想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局面,都将国际合作视为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上这些共同利益对于中美两国是有优先次序和等级差异的。美国最重要的目标是消除朝鲜的核武器,防止核扩散。对于中国来说,在推进半岛无核化的进程中,努力确保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也同样重要。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中美两国在朝鲜的战略利益不同,对朝核问题的认知也不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上随着朝核问题的发展愈演愈烈,中美两国的互动和博弈也日趋频繁和深化。

(三)中美核安全战略在朝核问题上的矛盾分歧

首先,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存在分歧。虽然中美都同意对朝鲜施加一定的压力,但中美两国的政策具有很大的差异。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多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也持坚决反对立场,对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的1718号、1874号和2094号等决议都投了赞成票,并严格执行决议。然而,中国最关注的是保持朝鲜半岛的和平和朝鲜政权的稳定,因此并不同意过度迷信制裁手段,反对搞政权更迭,反对使用军事手段,而是强调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朝核问题。中国对朝鲜的外交一直保持“不乱、不战、无核”的原则。[注] 即朝鲜保持一定的生存能力(不乱),朝鲜半岛维持和平稳定(不战),韩日是否搞核武装以致东北亚出现“核多米诺骨牌”现象(无核),参见林立民:《朝鲜核问题的战略本质:反扩散还是地缘政治博弈?》,《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2期,第16页。 在处理朝核问题时,中国将朝鲜的政权稳定视为保障安全缓冲区和友好邻国的重要战略目标。2017年4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安理会部长级会议上强调:“武力解决不了分歧,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灾难,对话谈判是唯一的出路。”[注] 王毅:《坚持实现无核化目标 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安理会部长级公开会上的发言》,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457787.shtml。

在朝核问题的解决上,美国更偏重经济制裁甚至是军事打击。虽然美国始终坚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也希望维持半岛的稳定,但其认为很难在这两个目标之间保持平衡。美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优先目标是完全消除朝鲜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因此为了促朝弃核,必须对朝鲜施压,光靠外交手段解决不了问题。[注] 孙茹:《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10期,第14页。 然而,美国不断升级的制裁并未能阻止朝鲜进行核试验的步伐,反而使朝核问题陷入“制裁—试验—再制裁—再试验”的恶性循环之中。美国对朝强硬派认为,朝核问题的根源是朝鲜问题,即朝核问题与朝鲜政权性质有关,只有更迭朝鲜政权,朝核问题才能解决。[注] 同上,第14~15页。 为此美国甚至考虑不惜通过“政权更迭”确保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在一定程度上愿意以牺牲朝鲜半岛的稳定为代价。美国的防扩散政策具有强烈的霸权主义色彩,曾多次向朝鲜作出将以武力解决朝核问题的暗示,从而达到其防扩散的目的。

中美两国都坚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但对于朝核问题的解决思路却有明显分歧。中国认为只有全力推动谈判才能解决问题,而美国的方案却是“可以谈,不行就打”。对于美国来说,谈判的前提是朝鲜弃核。因为朝鲜是否弃核直接关系到韩国和日本军事力量的建设、发展和部署,同时也关系到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朝鲜弃核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必须建立在朝鲜领导人的安全观念出现重大转变和国际良性互动的基础之上。

其次,中美两国对于中国角色的理解存在分歧。中朝在历史上一直维持着友好关系,冷战时期又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中朝两国形成了“特殊关系”。但实际上朝鲜独立自主性很强,中国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而中国对朝鲜的影响有限。在朝核这个涉及地区安全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坚决反对核扩散。因为中国是朝核问题的最大受害者,而朝鲜不顾中国的利益关切,坚持拥核战略。朝核问题的主要当事国是美国和朝鲜,美朝关系是朝核问题中的主要矛盾,“中国不是半岛的直接矛盾方,解决半岛核问题的钥匙也不在中国手里”。[注] 王毅:《坚持实现无核化目标 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安理会部长级公开会上的发言》,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457787.shtml。 中国主要是作为美朝之间的协调人,至多能起到危机挽救者的作用,并不能导致朝核问题的根本解决。其原因既有中国影响力的限度,也有中国发挥影响力的方式,还有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受限于美国对朝政策的负面能量。[注] 夏立平:《冷战后美国核战略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380页。 朝核问题圆满解决的主动权在美朝两国,关键在于美国。

虽然美国国内也有声音认为,“中国对朝核问题无解”,[注] Doug Bandow, “Kim Jong-un Isn’t Crazy and China Doesn’t Have a Solution,”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he-skeptics/kim-jong-un-isnt-crazy-china-doesnt-have-solution-20984. 但主流观点仍是中国同朝鲜维持着较为特殊的关系,对朝鲜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美国在朝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借重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加强与中国的磋商。美国希望中国与其共同承担解决朝核问题的主要责任。在美国看来,朝核问题不仅是美国的问题,而且是中国的问题,甚至认为朝核问题解决进展缓慢,是因为中国对朝鲜施压不够。美国认为其单方面的制裁、威慑和遏制之所以不能取得成效,主要是因为中国对朝鲜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油等重要资源,为朝鲜政权的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其得以继续发展核武器。[注] 孙国强:《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7页。 因此,美国期望中国站在美国一边,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在地区防扩散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从目前的现状看起来,中国的文化输出之所以难以推出更多,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出版公司的实力和能力不足,不能调动各种文化资源构筑成商店的书籍。出版公司只有强大到足以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实现扩张和效益,人才和外国出版企业竞争的扩张。

(四)中美在朝核问题上核安全博弈的影响

东北亚是中、美、日、俄四大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朝核问题不仅是东北亚的热点,而且也是牵动整个地区安全格局变化的关键。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不仅会影响到六方的互动关系和利益关注,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半岛局势未来的走向。

1934年,鲁迅在《引玉集》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已经确切地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过去,我只知鲁迅是文学创作者,却不知他也是一个书刊的设计者。他搜集古籍,引进外国版画,其富有艺术气息的书籍设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首先,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导致美日、美韩同盟关系的强化,使东北亚处于分裂状态,进而不利于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朝鲜战争后,在美国的主导下,美、日、韩三国确立了一种独特的三角关系。1961年7月,随着《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和《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先后签订,苏、中、朝三国也正式确立三角同盟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北三角”不复存在,“南三角”保留下来并不断加强,仍旧在朝鲜半岛事务和东北亚地区局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朝核问题的不断升级,“南三角”的军事同盟关系也不断巩固和强化。

监管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由于公司管理层存在操纵财务报告的动机,所以外部财务报告的监管是必要的,而被严格监管下的财务报告的可比性是一个十分普遍且持续的问题。

美国加强与韩国在朝核问题和对朝关系方面的协调,要求韩国政府在对朝援助方面考虑到朝鲜在弃核方面的态度和进度。“韩国政府则差不多全然依靠与美国的同盟去保证国家安全,甚至去操作朝鲜问题上的韩国外交”。[注] 时殷弘:《美国在东北亚:权势阵地的随机巩固》,《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第11页。 朝核危机也为美日、美韩导弹防御合作提供了借口,未来美日、美韩在区域导弹防御问题上的合作有可能加强。韩日也试图借助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博弈,压制朝鲜核武器发展,牵制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注] 武星:《新时期朝鲜拥核战略的地缘政治效应及中国应对》,《东疆学刊》2018年第2期,第43页。 美日韩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日本和韩国可以为美国提供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优势。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和韩国也能很快拥有遏制朝鲜核武器发展和平衡中国的实力。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政府强势介入,加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美韩、美日同盟军演规模,大有强化以美国为轴心的三边结盟迹象。2016年10月19日,为应对朝鲜威胁,美日韩外交和国防部长“2+2”会议通过决议建立了进一步制裁朝鲜的机制——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机制(EDSCG)。这个机制在促进军事、战略磋商的同时,也会涵盖关于进一步制裁的外交和战略问题。[注] 刘雪莲、范为:《中美在东北亚的战略博弈:间接路线与类型混合》,《东北亚论坛》2018年第6期,第36页。 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也正是借重朝核问题,加强对东北亚的军力部署,对中俄两国形成战略防御。

俄罗斯既在道义上不对朝鲜开发核武器负责,也在安全上不畏惧朝鲜核武器,更何况朝鲜开发核武器并不是针对俄罗斯,因此这决定了俄罗斯的战略意图是扩大对朝鲜半岛事务的介入及重振俄罗斯对朝鲜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参加朝核问题的解决牵制美国在欧洲方向对俄罗斯施加的影响力,并以此作为加强中俄关系的新杠杆。[注] 林利民:《朝鲜核问题的战略本质:反扩散还是地缘政治博弈?》,《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2期,第16页。 2014年5月20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重申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认为半岛地区问题不应以武力方式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应通过谈判解决,并表示两国将开展密切协调和协作,致力于在东北亚地区建立有效的和平安全机制。[注] 《中俄签署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联合声明》,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5-20/6192687.shtml。 尤其是“萨德”反导系统入韩对中俄两国造成的核牵制,美国可能在亚太地区建立全面战区反导系统对中俄两国共同的挑战,可能会促使中俄进一步靠拢。朝核问题作为一个地区性核扩散和地缘政治问题,除美朝两个当事国外,中、俄、日、韩都是利益攸关方,需要各方消除分歧,共同探讨朝核问题解决的和平路径。然而,由于中美博弈造成的东亚分裂,显然不利于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其次,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也会对中美关系的稳定造成潜在风险。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是在中美关系的整体框架之下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建构和影响中美关系。为了对抗朝鲜的威胁,美国必定会强化其西太平洋地区的导弹防御系统,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剧中美关系紧张。中美两国对于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原本就存在矛盾。“萨德”反导系统表面上是为了应对朝鲜的导弹威胁,但“萨德”的火控雷达AN/TPY-2的探测能力实际上已经超出应对朝鲜的需要,能对中国东北、华北、渤海和黄海的部分地区进行照射,对中国的核反击能力造成直接遏制。中国一直对美国发展反导系统和部署“萨德”的真实目的表示质疑。

有观点认为,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地缘政治盘算服从一个更大的地缘政治目标,即如何在东北亚地区应对中国崛起。[注] 林利民:《朝鲜核问题的战略本质:反扩散还是地缘政治博弈?》,《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2期,第13页。 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并未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美国可能是利用朝核问题增强其在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有消息称,美国还试图在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部署“萨德”系统,这将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破坏东北亚原本就十分不对称的战略平衡。如此下去,中美之间将不得不面对更严峻的战略平衡问题,亚太地区战略领域的军备竞赛将愈发难以避免。如果朝核问题只是美国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借口,而真实目的是抵消中国的核报复能力,那么中美之间的核安全博弈就会转变为零和博弈。

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立场是“维护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注] 《坚持半岛无核化 坚持维护半岛和平 坚持对话解决问题》,http://cpc.people.com.cn/n/2013/0414/c87228-21126184.html。 因此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选择有限。与中国相比,美国的选择范围更大,如果美国与朝鲜达成媾和协议,实现朝鲜核武器的“无害化”处理,即“只要朝鲜承诺不搞核扩散,销毁可威胁到美国本土的远程导弹,美国就可承认朝鲜是核国家,并与朝鲜建立伙伴关系,使朝鲜的核武器成为只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的单刃剑”。[注] 张琏瑰:《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处于成败关键期》,《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3期,第24页。 这对于美朝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但对于中国却是最坏的结果。如果美国以此来报复中国并实现朝鲜核武器的“无害化”,将会严重损害中国利益和中美战略互信。

三、中美针对朝核问题的核安全合作

国际关系互动可分为冲突型、竞争型和合作型三类,在冲突型互动中,导致分歧的因素要远远大于合作的因素,而合作型互动恰恰相反,竞争型互动则处于两者之间。[注] 陈宗权:《国际关系互动理论初探》,《国际观察》2008年第2期,第64页。 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博弈更倾向于一种竞争—合作的复合型博弈。中美两国存在共同的利益和诉求,尽管这种共同利益诉求的优先性存在差异。中美都希望推进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正是中美针对朝核问题进行核安全合作的基础。然而,在关于朝鲜政权生存和朝鲜拥核战略的具体应对方面,中美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竞争型博弈,而这可能会成为中美在朝核问题上进行核安全合作、构建相应安全机制的障碍。

冷战结束后,中美核安全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几乎在核能、核裁军、核不扩散和战略核力量等领域同时展开,相对于冷战时期核大国之间威慑与反威慑、确保相互摧毁、核遏制与反核遏制这样的对抗关系,现代国家的核关系更强调合作和共赢。[注] 王蔚、孙频捷:《从中美“零核”概念看中美核安全战略差异与核安全关系走向》,载余潇枫等主编:《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3页。 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也具有核威慑美国的潜力;另一方面,在防止核扩散这一议题上中美也存在大量的利益交集。国际防止核扩散形势空前严峻,朝鲜半岛是地区核扩散的热点区域。美国学者认为,防止核扩散、遏制对手和经济一体化是美国维护霸权的三大战略。[注] Francis J. Gavin, “Strategies of Inhibition, U.S. Grand Strategy, the Nuclear Revolution and Nonprolifer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40, No.1, Summer 2015, pp.9~46.美国想利用中国与朝鲜的密切关系,处理核危机,防止核扩散。虽然中国并未将自身当作朝核问题的矛盾方,但也一直希望在朝核问题上与有关国家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建立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有效机制。可见,核扩散是中美乃至全球面对的共同威胁和挑战,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公义,都应加强合作。尤其是在应对朝核这一地区核扩散问题上,中美保持了积极的合作。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核安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强。2016年2月,中美核安全年度双边对话机制开始启动,双方共建的核安保示范中心也于2016年3月18日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2016年3月31日,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中美双方发表了核安全合作声明,同意共同致力于通过减少核恐怖主义威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并使全球核安全体系更为包容、协调、可持续和强有力,以实现共赢和共同安全。[注] 《核安全合作,中美关系新亮点》,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402/c1002-28245690.html。 尽管中美两国在核安全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但其中的议题更侧重于防止核恐怖主义以及核材料、核设施的安全使用问题,并未过多地涉及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安全合作。然而,中美之间在核安全领域的战略沟通,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是明确并正确判断对方的战略意图;其二是管控分歧。[注] 陈积敏:《从核安全峰会看中美关系发展》,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politic/sino-us/story20160415-605542/page/0/1。 另外,中美在核安全这一敏感领域的合作也会产生溢出效应,有利于管控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矛盾分歧,进而推动两国在该问题上的核安全合作。

2017年4月,中美元首在海湖庄园会晤,朝核问题与经贸问题一道被列为两大核心议题。中美双方确认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同意就半岛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注] 《王毅介绍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情况》,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452259.shtml。 2017年6月21日,在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中,双方重申致力于以全面、可核查、不可逆的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以及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两国也将全面、严格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并推动有关对话谈判,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继续保持沟通和合作。[注] 《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t1472281.shtml。 中国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思路经历了从“双暂停”,即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到“双轨并行”的变化。中国坚持和推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如果六方会谈能够成功解决朝核问题,将会成为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最佳选择。在现阶段六方会谈尚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可优先推动三方或四方会谈,中国也支持美朝直接对话,希望双方继续相向而行,照顾彼此合理关切、积累互信。[注] 《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8/1111/c1011-30393536.html。

(6)冷却:当釜内甲烷气体和水稳定在9.5 MPa后,分别设定恒温水浴温度为273.75 K、273.85 K和273.95 K 3个温度值,通过冷却釜内温度诱导甲烷气体生成水合物。

为了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无核化,中美两国一直在努力弥合针对朝核问题的矛盾分歧。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捆绑主要是在安全上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但朝核问题作为一个地缘政治问题,也体现在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对抗之中。美国主流观点认为,“东亚安全的威胁来自朝核问题和中国崛起的挑战”。[注] Robert E. Kelly, “The ‘Pivot’ and Its Problem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Northeast Asia,” The Pacific Review , May 6, 2014, pp.479~503. 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确定为“竞争对手”,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明朗的竞争关系。“大国威胁”已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核安全与核不扩散领域中的大国合作共识可能会被大国竞争所取代,而这也可能体现在中美针对朝核问题的核安全合作之中。

中国认为朝核问题的本质是安全问题,其“实质是要实现共同安全,还是一方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注] 《慕安会论坛聚焦核安全问题》,https://www.guancha.cn/Neighbors/2018_02_18_447382.shtml。 因此,朝鲜半岛和平机制要均衡解决有关各方合理的安全关切,更多地平衡各国的利益,以维护该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歧视性措施。然而,美国在东北亚地区防止核扩散问题上却具有双重标准。美国坚持为日韩提供核保护伞,认为“朝鲜日趋复杂的核武库和中国正在上升的自信使日本和韩国感到紧张,使得美国延伸威慑,包括核要素比过去更加重要。没有强大的核威慑,将会有导致盟国被诱惑发展核武器的危险”。[注] Carl Baker and David Santoro, “Non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 Conference Report of the Quadrilateral US-ROK-Japan-China Non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Security Cooperation Dialogue,” Issues &Insights , Vol.15, No.11, August 2015, p.1. 中国认为,核延伸保护使无核国家成为有核国家,是变相核扩散。[注] 王志军、张耀文:《中美战略稳定问题研究》,《学术探索》2016年第10期,第49页。 “联盟政策和延伸核威慑成为中美不信任的主要根源之一”。[注] Zhong Zhenming, “China-US Trust Building on Nuclear Strategy: A Chinese Perspective, Program on Strategic Stability Evaluation,”https://posse.gatech.edu/sites/default/files/pubfiles/4%20Zhong%20POSSEIV.pdf. 美国对中国的角色定位,以及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双重标准都会成为中美在朝核问题上进行核安全合作的障碍。“萨德”问题集中反映了当前中美在核安全领域存在的互信障碍。中国应该影响和塑造美国与日韩两国导弹防御合作的内容和方式,防止美日韩以朝鲜威胁为借口损害中国安全利益 。

四、结 语

中美两国曾在朝鲜战场上直接对抗,如今又围绕着朝核问题进行核安全博弈。与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对抗不同的是,现今中美两国在朝鲜具有更多的利益共识。朝核问题是中美核安全关系长期博弈过程中的一部分,中美之间只有管控好各自的分歧,才能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可以预见,围绕朝核问题,中美两国的核安全博弈将会更加持久,而核安全利益的共识和矛盾分歧交织,将会使两国的核安全博弈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中美两国对对方的认知都带有不可避免的两面性:中国希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保持与美国的合作,同时又对美国的意图保持一定的戒心;美国既希望借重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来解决朝核问题,同时又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潜在的威胁。

朝核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很可能成为中美合作的重要内容。中美还可以就防止核扩散进行制度和机制构建,加强联合监控和管理,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注] 王志军、张耀文:《中美核战略稳定关系构建、分歧与对策研究》,《和平与发展》2017年第1期,第50页。 在防止核扩散、维护核安全、推动核裁军以及促进核能和平利用方面,中美具有并行不悖的利益,具有共同的责任,同时面临共同的挑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中美建立核信任措施,加强双方的对话和合作,对于加强两国的相互信任、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李明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系讲师

*本文系复旦发展研究院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项目“中美关系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项目编号:FDZMHX1806)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还得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振兴工程科研基金资助。

标签:;  ;  ;  ;  ;  ;  

朝核问题与中美核安全博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