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论文_许开炜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论文_许开炜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宗旨,教师通过教学科学课程,应立足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引导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血神设疑、猜想、探究、验证的能力,教师需制定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施程序、方法、策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习效益明显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科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什么是思维?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揭示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人的思维能力越强,预见力越强,适应力也越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而科学素养就包括,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探究活动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载体。科学探究的能力,其核心是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包括形成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发散性思维等。科学探究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对于小学科学学习尤其重要,教学中,设置具体的生活情景,通过游戏、魔术、实验、描述情境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学生的一切发现始于问题的提出,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时,设置有趣的情景,把教材安排于最后的制作神奇的信件的魔术提到这里进行表演,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大胆猜想,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其实就是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质疑,科学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质疑、猜想、探究、验证不断反复的过程,只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设疑质疑,不断猜想、验证,有根据地大胆猜想,侧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以便得到实验结论,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问题解决过程和得到答案的自豪和快乐。

三、主动探究,活跃学生的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以解决在实践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活跃科学思维。在教学《电磁的磁力大小》时,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列举了多个影响因素,教师需要从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其中一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多少有关。从而,从发散性思维要过渡到逻辑思维能力上来,这就是思维的发展。

四、参与实验,促进学生的思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着重引导学生科学实验,认真观察,并收集掌握科学实验数据,实验教学更需要思维的碰撞。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亲自动手做实验,既观察到了现象,又记录了数据,还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这样就获得许多成功和失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他们急于分享。因此,在实验结束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学生用证据说话,学会观察和分析,动手动脑,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发展科学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斜面》一课时,在教学完第一个环节后,得出斜面能省力的结论。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每个组在斜面上所用力的大小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记录的数据,对此给出的解释等进行交流、反思,这样有学生发现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有影响吗?学生互相启发、补充、质疑,直至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斜面省力的因素。

五、汇报总结,深化学生的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更强调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中搜集和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过程。这是科学课程主动参与的具体体现,这一环节中应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侧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小车》时,在学生在斜面上找到小车运动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各自小车不同的运动方法,得出只要给予小车“力”,那么小车就会动起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和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这是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长期并且艰难的任务。依据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任务,有意识的加入到整体教学活动中,不断研讨,革故鼎新,探究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坚持执行下去,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之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1] 王少霞. 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 学周刊,2018,(03):29-30.

[2]吴剑平.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教导刊,2015(07).

论文作者:许开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论文_许开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