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指导高血压病中药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衣雪锋通讯作者 赵丽莹

子午流注指导高血压病中药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衣雪锋通讯作者 赵丽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衣雪锋通讯作者 赵丽莹

(铜陵市中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子午流注辨证是结合时间因素和脏腑辨证来诊治疾病,根据高血压不同时辰升高的特点,探讨其临床中药及方剂的运用,为辨证论治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子午流注;高血压;中药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84-01

"人与自然辨证统一"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子午流注学说,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高血压病作为临床常见病,运用子午流注思想,探讨高血压病中药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子午流注的涵义

《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简而言之,子午流注就是人体的气血,在一日12个时辰推移而流行灌注于全身,而在不同时间状态不同[1].子午流注针法是目前临床实践子午流注思想的主要途径,即狭义的子午流注[2],应时开穴治疗疾病疗效已获得肯定;广义的子午流注还应包括择时服药,以及根据时间因素临床辨证治疗疾病.其辨证论治是结合脏腑辨证和时间因素诊治疾病.

2.子午流注指导高血压辨证用药

2.1高血压的中医认识

中医多将高血压归属于"眩晕"的范畴,《素问》"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张景岳则提出"无虚不作眩".现代中医则将其病机多归于肝阳上亢.徐贵成等[3]认为肝肾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病位在肝,根源于肾.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痰浊3型.冯向阳[4]提出高血压与肝之阴阳密切相关,此外心脾肾肺皆促其发生

2.2高血压的时间规律

正常血压存在昼夜节律,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一谷的表现[5].动态血压第一峰多出现于6:00--9:00,即卯、辰时刻,所属经络为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阳气升发;第二峰出现于15:00-18:00,所属经络为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肾之阴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阳气入阴,阴阳相搏;一谷多为0:00--2:00,其所属经络为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阳藏于阴.

2.3子午流注指导临床用药

一日之内,气血灌注于人体十二脏腑,循环无端.气血流注相应经脉,虚则不足,胜则邪实,依其时间规律,给予补虚泻实,则事半功倍.

子时(23:00---1:00)与丑时(1:00---3:00)气血流注于肝胆,肝胆经气血壅盛,气机不畅,气郁化火,火热之邪循经上扰,证型以肝热上扰多见,其治疗以平肝泻火为主,方剂以龙胆泻肝汤,大柴胡汤为主,方药除黄芩、栀子等清肝平肝药物,还应加入白芍、当归养肝柔肝.

寅时(3:00---5:00)与卯时(5:00---7:00)气血流注于肺和大肠经,肺经与大肠经气血旺盛,血压于此时辰升高,肺金不足,金不克木,肝气上逆,证型以肝气上逆为主,根据肝气亢逆有余的病理特点, 治疗宜平肝降逆, 以柴胡疏肝散,方药除柴胡、陈皮、枳壳等疏肝理气的药物,还应加入龙骨、牡蛎、蔓荆子、天麻等平肝降逆,麦冬、百合、沙参等滋养肺阴.

辰时(7:00---9:00)与巳时(9:00---11:00)气血流注于脾胃经,脾胃经气血旺盛,血压于此时辰升高,多因脾阳虚衰,运化无权,水湿内生,痰浊中阻,气机不畅,证型以痰湿壅盛为主,治疗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药除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为主,还应运用干姜、甘草、扁豆温阳健脾,陈皮,香附理气畅中.

午时(11:00---13:00)与未时(13:00---15:00)气血流注于心和小肠经,血压于此时辰升高,多因心血亏虚,血不荣心,血虚不能涵养心阳,阳不入阴,证型以心脾两虚为主,治疗以归脾汤、四物汤为主,方药除当归,熟地、白术、黄芪等益气养血的药物,还可加肉桂、五味子以滋阴敛阳.

申时(15:00---17:00)与酉时(17:00---19:00)气血流注于肾和膀胱经,肾精不足,肾水亏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故血压于此时辰升高,证型以肝阳上亢为主,治疗左归丸、镇肝熄风汤为主,除熟地、山药、山萸肉、赭石、龙骨、牡蛎等滋阴潜阳的药物,还可加入桂枝、茯苓等温肾利水,白术、干姜等益气健脾.

戌时(19:00---21:00)与亥时(21:00---23:00)气血流注于心包经和三焦经,此时血压升高,三焦气机不畅,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瘀血痰浊内生,证型以痰瘀内阻为主,治疗与瓜蒌薤白半夏汤与、小陷胸汤为主,方药除瓜蒌、薤白、半夏等宽胸涤痰的药物,还可加入陈皮、乳香、没药等理气畅中,柴胡、枳壳等疏肝理气.

总之,子午流注是中医学独特之瑰宝,高血压病因其日益升高的发病率而备受关注,其本身的时间规律指导临床应用降压药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结合时间因素与脏腑辨证,探讨临床应用中药及方剂,可在整体辩证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特定的血压高峰时间,预先加用符合子午流注规律的药物,为提高中药辨证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邵传贤.与自然合其序-中医与时间天体医药学[J].中华养生保健,2005,(5):22-24.

[2]张立侠,崔勿娇.浅谈子午流注理论[J].吉林中医药,1997,(1):47.

[3]徐贵成,徐承秋,张大荣.平肝益肾法治疗Ⅱ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杂志,1991,(6):12.

[4]冯向阳.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11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12(8):34.

[5]陈洁霞,周江宁,刘荣玉."构型"与"非构型"高血压患者的静息一活动和睡眠一觉醒昼夜节律[J].高血压杂志,2005;13(8):466一468.

论文作者:衣雪锋通讯作者 赵丽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子午流注指导高血压病中药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衣雪锋通讯作者 赵丽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